“婦好墓” 銘文(2)

一、出土銘文


“婦好墓” 銘文(2)


該銘文出土於“婦好墓”,數量眾多,且之前已有學者把與它相似的甲骨文釋譯為“婦好”(即婦好)二字,並稱它是一位女子的名字,為商代晚期武丁王的配偶之一。故殷墟五號墓被斷為殷商晚期墓,而墓主人為武丁王妃“婦好”,最後該墓被命名為“婦好墓”。

事實上,殷墟五號墓的主人應為殷宗母·簡狄,它是建於殷商時期的復葬墓,即該墓並非初葬,且建墓時間離墓主生活的時代已逾千年,這也是墓中有殉葬的人、畜遺骸,卻沒有發現墓主遺骸的原因。

簡狄生活在帝嚳時代,千年之後殷商立國、王天下,殷王追根溯源,為宗母簡狄建陵墓蓋宗廟,以“頌揚”其締造殷商一脈及為殷商王業匡扶鋪路之功。從出土文物及銘文等推測,陵墓及宗廟的建造者最有可能是殷商的開國君主• 湯。

圖一銘文不應釋為“婦好”,若把它拆成上、中、左、右幾部分,那麼上方的是帝嚳的標誌,代表的是帝嚳;中間的釋“子”,此處代表的是子契; 左、右兩邊均釋為“妃”,兩個“妃”表示次妃,字形又像是妃“扶”著中間的“子”,也代表“扶持”、“扶助”之意。

銘文合釋,讀為“帝次妃子”,釋意“帝嚳次妃生子契”。 簡狄為帝嚳次妃,簡狄生子契,子契被帝嚳賜予“殷”姓,於是才有了“殷”人一脈。契被殷商後人稱為“殷始祖”,而“殷始祖”契的生母簡狄則被尊為“殷宗母”。


二、銘文關鍵部分的釋譯

圖一銘文被錯譯的最主要原因是把左右兩邊的銘文釋為“女”(或母,如被譽為青銅第一鼎的“司母戊鼎/後母戊鼎”)。在古代,不同的身份、地位,其稱謂、禮制、待遇、服飾、用度等也不同,等級嚴明,不能僭越。

周前的文明,對於女性,實際上會用不同的字來表示,以區別女性不同的地位和身份。這些在已發現的甲骨卜辭、金文中有所體現(如下圖):


“婦好墓” 銘文(2)

① 釋女,為婦人之象形,表示未生育之普通女性。該字少見於甲骨卜辭或者銘器上,因為普通的大眾女性,對統治階層來說,沒有被銘記的需要。該字是一個站立女人的形象,古代站立的人是指不懂禮教,不用授禮,不行拜禮的人,是地位低下的女性。

② 釋母,牧也。象女懷子或乳子,指已生育之普通女性。這是一位站立的母親,社會地位與站立的未生育女性相同,是地位低下的母親。

③ 釋母,跪著的母親,為王或方國諸侯的配偶。該字用於子對母親(身份為有方國的配偶)的尊稱。這樣的母親是可以執行和接受跪拜禮的母親。

④ 釋王妃,或君主妻,代表王或有方諸侯的配偶,是王或諸侯對配偶的稱謂,也是後人對有方國先母的尊稱。該字表示能行拜禮和接受拜禮的女人。

⑤ 釋母妃,是王之後人對始王配偶的稱謂。尊貴的跪母,她上與天平,下與地平;生助王祭祀,死配享宗廟,其德配天地。

⑥ 釋帝妃,是同源後人對遠祖古帝配偶的尊稱;是王族禘拜源出的母泉。跪地與地平,頭與天平,德配天地。是古文明中尊貴的帝妃,是后王光宗耀祖的母神,後代立國後會單獨為其建立宗廟,進行祭拜和紀念。

簡狄正是以⑥這樣的地位和身份存在,她是古帝(嚳)妃,她生殷始祖(契),她是繁育殷商一族的宗母,是殷商王族之源出母泉,是殷人崇拜的、德配天地的母神。所以才會在殷商立國後,在王城內單獨為其建陵墓蓋宗廟,接受殷商曆代王的祭拜。

如果五號墓墓主身份只是殷商某王的妃,她死後要麼與這位王合葬在王陵區,要麼葬在等級比王低的墓。因為按古代的制度,僅以某王的妃的身份,還沒有資格在王城內單獨建陵墓蓋宗廟、接受後面歷王的祭拜。王族宗母這樣的身份才是唯一的,恆久不變的,能被宗族內歷代王所認可、接受並且祭拜的對象,也是整個宗族人群拿來光宗耀祖的對象。


“婦好墓” 銘文(2)

就“妃”字而言,從上圖也可看出,有單獨一個“妃”,也有兩個“妃”,更有三個“妃”。古代,帝王標配四妃,所以用“妃”的數量表示妃的序位,例如兩個“妃”代表次妃,三個“妃”代表第三排位的王妃,理論上,也會有四個“妃”同時出現的時候,代表王的第四妃(但不允許五個妃同時並列出現的情況,因為不合古制)。

如果按目前學界所釋,出現一個時,釋為“女”或“母”可以說得過去;出現兩個時,釋為“㚣”(奻)我也忍了;當出現三個時,釋為“姦”,我想冒昧地問一下,“姦”這個字的意思,適合用來銘記、頌揚、懷念祖先,從而銘刻在祭器上麼?最後我想再多嘴問一句,萬一後面同時出現四個“女”,腫麼辦?要怎麼套,怎麼解?

所以,只把它簡單的譯為“女”或“母”,那麼不管是套用在如今已經發現的甲骨、金文古文字上,還是以後發掘出土的銘文,都不可能一一適用相應的情況,生搬硬套下去只會漏洞百出,因為這樣的理解不符合古文明的傳承,文明的傳承,一步一個腳印,腳錯了便對不上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