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從事非本專業的工作或大跨專業讀研,反應了當代社會什麼問題?

胡軒境Elvis


首先,我們要清楚,大學裡的專業,是為特定的行業甚至崗位而設定的。專業的設定,一定反應了社會的廣泛需求,為從事相關崗位打下基礎或者提升人的素養而開設的。

舉個例子說,“深空探測工程”這個專業,就是為了研究外太空而開設的。

這個專業看似跟我們沒啥關係,但是沒有它,我們手機可能就沒網,甚至沒信號,你說,這是不是廣泛要求?

第二,學什麼專業,跟要從事什麼工作有關係,但絕對不是必需,也沒有必須。

比如,哲學,其作用就是幫助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的。學完這個專業,除了當老師繼續教這門課,以及從事相關研究。其他都得轉行。

第三,社會上有太多的職業,是沒有相關專業的。

比如我是輔導員。如果對口專業,應該是學生思政與事務管理。可是根本沒這個這個專業。幾年前,教育部輔導員培訓基地(哈爾濱師範大學)曾經提議開設這個專業,後來也沒開成。但是我們依舊在做。對於從事我這個崗位的人來說,幾乎都沒從事本專業。

再如,市長,或者很多領導(專業技術崗除外),他們的專業也不會是幹部或領導專業。

第四,跨專業讀研,更多的是現實的選擇

比如,跨專業好考,喜歡跨考專業,跨專業更利於工作等。這都是人之常情。

第五,這些反應了什麼問題

其實上面說完了,再總結一下。

1.大學培養的人才,本身就不能覆蓋所有行業、崗位。

2.培養出的人才,也不一定非要從事某個專業。

3.人才是流動的,跨行業流動也非常正常。

4.研究生跨專業考,更多的是處於現實的抉擇。

希望能夠幫助您。


輔導員範兒


很正常,中外都一樣,魯迅、郭沫若原來學什麼?


ming7076


知識需要一直更新,不能一直原地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