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哪儿对清明祭祖有限制或规定吗?

室靜蘭香


我们这边很多年就实行火化了,骨灰盒放在冥楼里。清明祭拜都去大院里烧纸钱,有一个化纸池供品摆设在骨灰盒前神桌上。冥币金银元宝统一在化池焚烧,那边村长会计大概安明细发放钱粮吧!


兰花不艳有奇香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但是今年是特殊情况,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到来,为弘扬优良传统、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文明新风,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这里各个单位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清明节“云祭祀”活动,以网络献花的形式向中华民族的先贤英烈以及牺牲在抗击疫情一线、在凉山森林大火中遇难的英烈们致敬,缅怀先烈,追思功德,感恩英雄,见贤思齐。

开展文明祭祀、网上祭祀既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式需要,更是文明生活的“关键小节”,人们都在积极参与,在网上向英烈“献花”,抒发敬仰缅怀之情。

大家纷纷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祭祀重在心意而不拘泥于形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对家庭、对社会是最大的负责,对逝者的最好告慰,提倡文明环保祭扫,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