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些青少年喜欢网恋,是不是因为现实中找不到,所以在网络上寻求心灵慰藉?

paocai


由于最近上西瓜大学,虽不拿大学文凭,可我一个老年人,不说写文章,仅每天完成视频的剪辑、编辑、配音、字幕等,就已夠闹心。费心费力半天,有时还不合格,实在分身乏术,回答各位的问题。

我粗算了一下,仅这两天,邀请我回答有关游戏的类似问题,至少超过十个,这么大的量,任人也难以承受。

今天就以上问题,归类一起作答,希望能有助解决各位题主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各位题主的问题,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根子在家长身上,一件衣服,很小的洞不补,待撕挒扯大,就需要一尺五。国际歌说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因此,解决孩子上网玩游戏、迷恋虚拟世界问题,根本的钥匙在家长手里。


一、家长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无不以父母为样,学习模仿,因此,做父母的,在家里、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也绝不让幼儿动手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爱孩子但不娇惯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个孩子又金贵。不少孩子被家长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称王称霸,要胳膊不敢给腿。只要孩子高兴,手机、游戏都满足。无形中,让孩子养成了玩手机的坏习惯,长大了就不容易纠正。

所以,无知的爱,对孩子其实是害。父母和其他长辈,爱孩子但不宠溺,爱而有度,爱而不娇、爱而不惯。


三、釜底抽薪,从物质经济上断绝上网玩游戏的来源

1、不购买配置高档手机

根据孩子年龄,购买能正常通话、微信等一般功能的手机,不安装下载相应游戏软件。

2、不给孩子多余的零花钱

逄年过节给孩子的钱,以孩子的名义存起来,培养其理财节约意识。平时,孩子手机充值,家长也不多给,满足正常使用就好。

4、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及身份证和密码

家贼难防,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网上披露出来的少年儿童迷恋上网,偷父母的银行卡,或者私下记住了父母的帐号密码,然后盗刷玩游戏、打赏女主播,花光了看病钱、买房钱等,导致家庭致困致穷,这样的事例太多。


四、采取有效措施,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痴迷游戏上网,家长肯定生气。但不宜用打骂的方式,打骂只会激化矛盾,使孩子在感情上与家长对立,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思想着手,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和孩子平等勾通对话,询问孩子究竟要什么。是虚拟世界的天皇贵胄,还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

五、转移目标,培养孩子新的生活兴趣

平时,家长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掌握其思想动态。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兴趣,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如打乒乓球、篮球、滑雪、登山、郊游等,转移对游戏的注意力。如果是大孩子,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改变居住环境,断绝网络的诱惑。

总之,孩子玩游戏的果,是我们做家长当初不重视娇惯的因。解铃还须系铃人,戒除网瘾,家长还是要痛下决心,否则,问题难以解决。


李梅6613


青少年处于青春萌发期,对于异性总会有种旺盛的好奇心。

对于亲近异性会逐渐生出懵懂的感情,但是中国家庭的世俗关念认为早恋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旦发现会及时制止,所以很多青少年不敢与身边的人去接触,并且怕引起同学的议论和笑话;所以网络成为青少年无处释放的情感的宣泄口,把心思和感情放着了网络里虚拟幻想的网络对象身上。

其实,这个阶段是每个青少年必经阶段,压抑的情感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出现该情况,不要一味的呵责禁止,应该给予引导释放,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堵不如疏,既能释放青春期的躁动,又能顺势引导孩子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

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确实是这么个情况,或许压抑自己的感情,性格上多少会有些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