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雨中曲》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歌舞片之一,尽管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及代表着真善美的音乐启蒙教育片《音乐之声》,但吉恩·凯利雨中独舞的经典场面、雨水濛濛中的诗意与浪漫,仍旧成为很多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瞬间。

作为一部以电影史中的有声片崛起为背景的影片,如何通过歌舞片形式使之具有娱乐性与观赏性?如何在幽默、戏谑中实现对电影行业的思考?如何用歌舞片捕捉到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瞬间?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逐步探讨。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01.“戏中戏”结构——关于电影的电影:默片时代的消逝,有声电影的崛起

想要了解《雨中曲》对电影艺术发展历史的纪录与思考价值,首先需要明白影片“戏中戏”的结构框架。

影片的内容大抵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其一,是辉煌电影公司的第一部有声片《决斗骑士》(后改为《歌舞骑士》)的诞生过程。

其二,是影片的现行时空:唐与凯西的爱情故事、唐帮助幕后配唱高手凯西获得行业认可。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第一条线索,一言以蔽之,即“一部有声片的诞生”,这部有声片的拍摄故事是发生在电影《雨中曲》之中的,可以称之为“戏中戏”或“电影中的电影”。因此,《雨中曲》本身即是通过对“电影拍摄与制作过程”的呈现来对电影的形式与结构进行实验性的探索。

第二条线索的推进方式,与普遍意义上的寻常剧情片无异,按照正常时空顺序演进。

注:关于这种“套层结构”的延伸欣赏可以参加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

此类拍法的意义在于,它已经不再是生硬地去编造故事,它通过多重时空的切换强化了电影与现实的互文性、观者与电影的互动性。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影片故事时间的背景,设定在默片时代向有声电影的过渡期。故事中,《决斗骑士》的拍摄成果直接由现行时空内的观众观赏、审视并反馈。而片中观众的喜恶爱恨的各式反应,又直接呈现给我们现实中的观众。影片对辉煌电影公司第一次拍摄过程,事无巨细地记录,正是《雨中曲》一片创作者对这一变化对电影人及观众带来的审美体验变化的呈现,因此具有很强的纪录价值。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首先,是念白与声音,成为电影与表演不可或缺的元素。琳娜默片时期利用外形优势、夸张表情与动作俘获了观众的喜爱,但其聒噪、粗哑的嗓音成了有声片中的重大瑕疵。

其次,对新技术的摸索适应期制造了很多诙谐幽默的笑话。唐雨琳娜找不到录音器,忽强忽弱、声画错位、声音与情感无法完美融合等问题,正是经历那个时代的影片创作者的一种诙谐式调侃。琳娜逐渐地失去了默片时代的优势,而凯西因为舞台剧经验练就的台词念白与歌唱功底,使得她受到了新一代观众的欢迎。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技术的革新给电影行业从创作方式到审美体验带来了全方位改变。现实生活中亦有反馈,例如“嘉宝说话了”(有声片让观众听到了电影女神葛丽泰·嘉宝的声音)之类宣传语的流行,阮玲玉等上海影坛的广东籍影人也在30年代为迎接“有声片”学习国语。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新技术的催生也注定淘汰、边缘化一批老的电影人,因此琳娜被凯西取代也是技术更新所产生的必然性。就在影片诞生的两年前,电影《日落大道》正是讲述了默片巨星葛洛丽亚·斯旺森有声片时代的窘境,令人唏嘘不已。

影片碍于调性风格的问题,没有强化这种时代落幕的哀伤,而是宣扬一种与时俱进、不断为观众创造新佳作的创新精神与电影人的使命感。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当凯西的幕后配唱的地位受到了行业的认可、与唐有情人终成眷属,拍出了定情之作《雨中曲》长吻结束之时,唐的饰演者吉恩·凯利、凯西的饰演者黛比·雷诺斯拍摄的电影《雨中曲》也戛然而止。

戏中戏《雨中曲》的海报与电影片头字幕“雨中曲”形成一种首尾呼应,电影的结构可谓是严谨工整。

02.歌舞与情节的完美融合

《雨中曲》于歌舞片中的标杆意义,在于将“歌舞”这一形式完美运用到影片的各个层面。

长久以来,“歌舞片”的定义都是相对模糊的,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从戏剧舞台到电影银幕,从歌唱、舞蹈艺术到表演艺术,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早期的电影与舞台艺术联系较深,“歌舞”是与现实生活完全对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们多存在舞台、剧场与假定的虚拟化空间内,此类多见于早期音乐剧改编的电影。电影手段成熟的主流歌舞片中,“歌舞”形式则参与影片叙事、细节阐释、主题表达等多方面功能。

《雨中曲》中的歌舞则完全打破了不同维度的壁垒,它既作为单纯歌舞艺术存在,与此同时,也作为一种叙事思维渗透进生活化的现实生活细节之中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作为叙事手段时,是对现实生活细节、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展开形式。例如,唐在聚光灯下自述自己的过去,影片通过歌舞段落的闪回插叙,交代了唐从接受音乐戏剧到特技替身,摸爬滚打的成长之路。在这里便是对唐过去经历用歌舞形式包装进行艺术化再现。

而歌舞作为单纯的音乐剧式的舞台艺术时,存在于现实剧院、片厂与假定的“虚拟舞台”中。例如,唐在影片后半部分表演的踢踏舞《百老汇舞者》。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影片中两者的界限模糊、彼此交融,当唐因为与凯奇的爱情正逢甜蜜之时的愉悦心情而载歌载舞时,这既是作为职业舞者歌者进行的歌唱舞蹈艺术,也是一个生活中鲜活可爱的人因为爱情的美妙心境而忘乎所以地纵情歌舞。

是故,《雨中曲》给歌舞片带来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歌舞片中歌舞的刻板单一、与情节的高度割裂性,以各种形式参与影片整体的表达中,使得现实生活与虚构想象、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完美统一。新千年后的知名歌舞片《红磨坊》、《芝加哥》以及《爱乐之城》无不是沿承着这种创作观念。

03.戏谑与诙谐中的自嘲与反讽

除却对电影发展的纪录价值、对歌舞表达的突破意义,影片创作者传达出的还有作为电影人的一种自我反思与内省。

凯西通过有声片的配唱获得尊重的故事,说明了在电影行业日臻成熟、工业体系日渐完善,每一个电影工种、每一个电影人都值得尊重,这正是对大片厂时代的制片人霸权与大明星制的讽刺。旧好莱坞的阴暗与腐朽引发了很多人的悲剧,当代电影也有很多对其进行控诉,例如今年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朱迪》。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影片则将这种讽刺性完美注于情节之中,以一种戏谑、诙谐的轻盈口吻进行嘲讽与调侃。

琳娜作为大明星制的受益人,光环簇拥,因此她养成了骄纵、傲慢、无礼的性格,对担任配音的凯西不以为然。而有声片一旦成熟,配音、配唱的魅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试图通过明星光环欺压其他工作者的琳娜最终也吞下苦果。

电影是一个团队的艺术,并非是明星个人的艺术。如今的奥斯卡表彰项目中也包含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效果这些不为大众熟知的幕后技术奖,正是这种行业结构优化的体现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除此以外,影片在细小情节透露出的辛辣讽刺与思考还有很多。唐视琳娜为庸俗肤浅之人,却不得不与之维系“金童玉女”的公众形象来确保稳定的明星效应;琳娜仰仗观众的拥护,便目中无人、“特立独行”、傲慢不已。

明星、演员是停留在包装出的固定模式中甘之若饴,还是强化业务素养迎接更多表演挑战?

在被大众审美固化的公众形象背后,演员该如何在做自己与成为大众心中的“明星”这两种身份间寻找一种平衡?

鲜为人知的电影幕后工作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并以此确保为电影所贡献的血汗得到平等的对待与同事的重视?

如此这些,更是从作为电影人的自省引申至对娱乐生态的思考。

04.电影制造梦想的永恒寓言

如果说旧片厂时代的经典好莱坞,最擅长通过制造梦想来为观众提供一个短暂的梦幻之地、精神港湾,歌舞片作为一种视听华丽、高成本、商业目的强的类型片种,更是具有很强的“造梦性质”,那么《雨中曲》为何没有沦为文森特·明奈利导演的《金粉世界》那般华而不实?

评分9.0的《雨中曲》,至今仍是最好的歌舞片之一

这种魅力正是同时期其他歌舞片所不具备的,影片没有通过密集堆叠的华丽布景对观众进行视觉轰炸,而是把握住了生命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那种对诗性与浪漫的独特感受

正如在雨中忘我歌唱、纵情歌舞的吉恩·凯利,雨水成了滋生内心美妙情感的催化剂,那种沉溺雨中的陶醉与畅快,心灵深处的浪漫与诗意,不仅仅关乎爱情的甜蜜,更是一种生命中难以言说的感动与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