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后梁是五代第一个朝代,建立者是朱全忠,也就是朱温。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朱温是宋州砀[Dàng]山(今安徽砀山)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母亲给别人做帮佣,没时间也没精力管他。于是,朱温就与其兄朱存游手好闲,横行乡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恶霸。唐末农民大起义时,朱温加入黄巢起义军,因功累迁至同州防御使,成为黄巢帐下的一员大将。

后来,朱温见农民起义军势颓,自己又与黄巢心腹孟楷不和,就叛变投唐,由农民军的死党变成了死敌。唐朝方面作为报答,便任命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同时还赐给他一个名字——朱全忠,用意很明确,就是希望朱温能全心全意效忠大唐。

可惜朱温的词典里向来没有“感情”一词,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以汴州为根据地,四处征伐,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实力,羽翼逐渐丰满。等到了黄巢起义被镇压后,能够与朱温一较高下的就只剩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紧接着,朱温又利用朝廷士大夫和宦官不和的机会,引兵入关,打败凤翔军阀李茂贞,抢到了唐昭宗,并把宦官杀了个精光。天祐元年(904),朱温在击败另一个对手李克用后,返回长安,用亲兵取代了皇帝禁军,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朱温指使部下杀死昭宗,立十三岁的李祚[zuò]为帝。李祚即唐朝末代皇帝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四月,朱温在一帮下属的“劝进”下,终于撕破伪装,正式称帝,更名朱晃;改唐天祐四年为梁开平元年,国号为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作为东都,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昭宣帝为济阴王,迁往外地囚禁,于次年二月将其毒杀。

朱温建梁称帝,是中国正统历史中又一次改朝换代。从表面上看,这次与其他改朝换代并无二致,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首先,朱温的这个“皇帝”,不是统一王朝的皇帝。

当时,不承认朱梁政权的,表面上看只有河东的李克用、西川的王建、凤翔的李茂贞、淮南的杨渥[wò],但事实上,那些称臣纳贡的,如两浙的钱镠[liú]、湖南的马殷、广东的刘隐等,仍然保持着割据的事实。朱温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大河南北的最大割据者。

其次,后梁王朝正统性存在争议。

中国古代,正统主要指王朝的合法继承。王朝是否正统,主要有 “名分” “道德” “功业” “血统” 等衡量标准。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也要修饰得符合标准,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想当皇帝,就自编自导了一出戏,让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以彰显新王朝的合法性;如果没有人禅让,还可以用各种迷信方法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实在不行,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如统一全国),建立不朽的功业。否则,你建立的就是伪政权,名不正,言不顺,不合法。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唐王朝本来只剩下一个空架子,朱温把它夺过来,除了得到个弑君篡位的罪名,什么也没得到。朱温是无赖出身,不太懂这些道理,不按常理出牌,建立的梁朝几乎不符合正统王朝的任何标准,所以就有人说他是篡唐,不是正统皇帝。后来,经过政界和史学界反复讨论,才勉强承认朱梁正统。

再次,新王朝没有新气象。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建立之初为收拢人心,通常都会实施一些惠民措施,比如奖励耕织,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等。而朱温建梁后,仍以打仗为主题,不顾及百姓死活,使人们以前牛马一样的生活变成了现在牛马不如的生活。

最后,朱温拉低了开国皇帝的道德标准。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古今中外,皇帝这个行业是最不需要素质的,无论你是盗匪还是流氓,只要能登上皇位,各种肉麻的话就会蜂拥而至,说你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虽然皇帝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咱们客观来说,开国皇帝通常都还说得过去。

当然了,朱温是个例外。

读《旧五代史》朱温的传记,心脏不好的根本无法读下去,因为内容太血腥,到处都能看到如下内容:某年某月某日,陷某城,屠之;某年某月某日,得某地,悉杀之;某年某月某日,获某人,肢解之。比较奇葩的是有一次朱温率军与人干仗,抓了三千俘虏,突然之间,“狂风暴起,沙尘沸涌”。朱温抬头四十五度观看天象,说了一句气象史上绝无仅有的话:“此乃杀人未足耳!”于是下令尽杀俘虏。

对敌如此,说实话,多少还能理解,但对自己的下属居然也是这样,就是正儿八经的暴虐狂了。据史载,朱温治军严酷,有次他检阅军队,见某队的马瘦,就把其头目拉出来腰斩,生杀几乎全在自己的一念间。而严酷之下,朱温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光杆司令,便在每个士兵脸上刺字,只要你逃跑,抓住就砍头。同时,为防止士兵出工不出力,还独创了一个叫“跋队斩”的军法,规定在打仗期间,凡“将校有战殁[mò]者,所部兵悉斩之”,意思就是小军官要是阵亡了,下面的这些兵蛋子也别想活。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真是跑也不是,留也不是,让人好生为难啊!

而为难的结果,就是造反。

那些逃亡的士兵,有家不敢回,只好在山林湖泽之间集聚起来,组成许多小股的起义军。虽说虱子多了不痒,但当时朱温正忙着和其他军阀作战,没工夫也没精力对付这些让人刺挠的“跳蚤”,只好宣布大赦,准许被刺字的士兵回家种田娶妻生娃,危机这才得以暂缓。

难怪有人说,朱温建立的虽然是新朝,但实同季世。

朱温的老婆张惠是个明白人,有时候见朱温闹得不像话,就劝他收敛些。朱温当初追这个老婆费不少劲,对她颇为敬重,高兴时也听劝。但是当张惠去世后,朱温无人约束,又连年对外用兵,战事不利,就越发变得暴虐无常。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心情烦躁的朱温无处宣泄,只好纵情声色。

其实朱温一直都好色,但晚年更甚,连儿媳都不放过,经常召她们陪睡。朱温子女众多,加上养子,乌泱泱能站一片。而这些儿子们,对于父亲的乱伦,不仅没有羞耻感,反而争相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以图储位。

养子朱友文,多才多艺,曾随朱温南征北战,深得朱温宠爱。加上他的老婆肤白貌美,把朱温服侍得“花枝乱颤”,使得朱温对他十分看重,并有意要立其为太子。这让朱温的其他儿子相当不满。

乾化二年(912)五月末,朱温于洛阳病危,他感觉自己将要升天,就想趁着还没完全迷糊,把远在开封的朱友文叫过来交代后事。当时,朱友珪[guī]的老婆也在场,听到这话,赶紧告诉了还蒙在鼓里的老公。朱友珪是朱温的二儿子,在他看来,自从大哥朱友裕病死后,太子位理应是他的。谁知老爷子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胳膊肘往外拐,居然想把皇位传给外人。所以,当他得到老婆的情报后,便打定主意,绝不坐以待毙。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形势发展迅速,还没等朱友珪做好应对,朱温便下令将其贬为莱州刺史。按照当时惯例,凡是被贬人员,一般在路上就给弄死了。朱友珪见情况危急,冒险找到禁军头目韩勍[qíng],希望得到他的协助。韩勍见周围很多功臣宿将多因小过被诛,常害怕不能自保,便痛快答应了。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是日夜,朱友珪带人进皇宫,突入朱温的卧室。朱温听到异响,强撑着起身,问:“反者是谁?”

朱友珪答:“非他人也。”

朱温听出是朱友珪,骂:“汝悖逆如此,天地岂容汝乎!”

朱友珪反骂:“老贼万段。”

朱温卒。

纵观朱温的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好说的。在成年之前,他是乡里不齿于人的混混儿,不事生产,好勇斗狠;在投入农民军后,他为了求富贵,很快就当了叛徒;在投靠唐廷后,他又成为祸国殃民的军阀,进而成为篡位的乱臣贼子;在建立新朝后,他从没有将国家治理好的打算,只是一味祸害,祸害,祸害(重要的事说三遍)。因此,朱温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而留下的是一个更烂的摊子。说实话,这在古今中外的开国君主中,是极为少有的。


朱温死后,朱友珪秘不发丧,矫诏除掉了政敌朱友文后才正式登基。由于朱友珪的皇位来路不正,很多大臣都不依附他。加上朱友珪几乎是朱温的翻版,继承了他爹的所有缺点,荒淫无度,更是导致上下离心,民怨四起。朱友珪的弟弟朱友贞见他通过军变取得皇位,一通羡慕嫉妒恨,便趁其政局未稳,联合禁军和地方节度使,打出讨逆口号,杀友珪自立。

后梁:我只盛产流氓皇帝

但朱友贞仍然没有危机意识,即位后任人唯亲,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内外交困,百姓苦不堪言。一些熬不下去的百姓,只好再次奋起反抗,为推翻暴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五代时期,由于割据政权林立,大量破产农民被吸收到军队中,并不容易形成大规模的起义。因此,既然农民起义伤及不到后梁的筋骨,那么清算后梁政权的执行人,在当时的情形下,就只能是它的老对手李存勖[x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