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这个问题,用蒲松龄小说里的那个故事就可以回答:当你在野地里遇到狼跟随的时候,靠一味的给狼送肉,能否就熄灭掉狼的杀心?显然不能!割肉喂狼的结局,只能助长狼的贪婪!

【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同样的道理,放在西汉身上也是一样,面对凶残的匈奴,屈辱和亲换来的和平,绝非高枕无忧,相反是黄金一般宝贵的休战期。

这里首先纠正一个被宋代以来好些文人们误导的错误:并非是汉武帝登基以后,废除了汉匈和平的“和亲政策”主动发起对匈奴的战争,而是在汉匈和亲的六十年里,尽管汉朝付出了屈辱的代价,但战争其实一直没有停止。匈奴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汉地的侵扰。

比如在号称汉朝国泰民安的“文景之治”里,后人大书特书汉王朝钱粮满仓的盛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大汉朝北方国境线,万千军民的屈辱血泪换来的。

从汉文帝至汉景帝时,匈奴人只要闹灾缺钱,必然大张旗鼓窜犯汉朝边境,先一顿烧杀抢掠,然后再狮子大开口,勒索汉朝一大笔钱粮。

如此无耻局面,正如西汉名臣晁错的感慨:匈奴人小规模侵犯就能获得小利,大规模侵犯就能获得大利。按照现在话说,就是把汉朝当做提款机!

没有任何一个有尊严的民族,能够忍受这种“提款机”般的屈辱,那些反对汉匈战争的人物,无论当时还是后世,满嘴大道理下,深藏的却是可怕的私心:反正离战场远,杀人也不是杀自己家的人,自然有倒霉老百姓给我挡刀。什么屈辱和亲,别耽误我自家的高官厚禄就行!

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王朝的政策,就反而被这些满怀类似心思的“精英”误导,最后蒙受屈辱的结局。那些大言不惭怒骂汉武帝穷兵黩武的人,更应该去匈奴人的马刀下体会滋味!

因此,到了汉武帝执政时代,与匈奴的彻底开战,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最重要一条:反击匈奴的条件,历史性战胜匈奴的机遇,在汉武帝这一代,早已条件成熟。

事实是,从汉文帝年间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登基时,西汉王朝皇帝换了三代,但有一件事一直没变:一直按照汉文帝时代青年俊才晁错的《言兵事疏》的策划,进行反击匈奴的沉默准备!

而到了汉武帝在位时,当年晁错在《言兵事疏》里的两大蓝图,已然开花结果:西汉王朝已经通过苦心经营,组建了足以与匈奴争锋的骑兵部队,而西汉王朝的军工科技,更取得重大突破:炼钢技术广泛推广,汉军的装备更新换代,早已武装到牙齿!

所以,在汉武帝时代,昔日匈奴引以为自豪的“弓强马快”,在与西汉军队的正面对撞中,优势早已大大缩水。

【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后来汉匈开战,相当多的重大战役,并非像好些电视剧演绎的那样“以多打少”,相反常是装备精良且人数少的多的汉军,追着人数多的多的匈奴军打。直线飙升的战斗力,已远非白登山上被包围的汉军可比!

因此,在汉武帝时代,西汉选择向匈奴开战,就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选择。更因有天生坚强的汉武帝,哪怕在满朝文武集体反对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了开战的抉择。

尽管在他的晚年,对待匈奴的战略抉择和人员安排,出现了重大失误。但是在位五十四年,终其一生的对匈奴战争,已经彻底将匈奴打掉半条命,为汉宣帝彻底收服匈奴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为什么一心要灭匈奴?】


以这个意义说,汉武帝不愧为华夏民族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