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如何把苦難幹趴下的?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re a kid?”

“Always like this。”

——《這個殺手不太冷》

他們是如何把苦難幹趴下的?


“南非國父”曼德拉,曾經因為領導南非人民反對白人的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他被關在一間7英尺見方的牢房裡。沒有床,只有一個墊子和兩條毯子扔在地上。他白天要迎著熾熱的高溫去勞動,用尖鎬和鐵鍬挖出石灰石,將石塊碎成石料,再將石灰石板裝上卡車。有時要從冰冷的海水裡撈海帶。他的腳踝和手都磨起了血泡,眼睛裡是沙子,疼痛難忍。獄卒卻不許他休息,直到做完活才能回到牢房。有一次,曼德拉身體不舒服,無法將沉重的大石頭扔到卡車上。總監獄長認為曼德拉偷懶,對他極盡虐待。曼德拉咬緊牙關,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儘管監獄生活非常單調,他卻抓住一切機會攻讀法律學位。後來,當局禁止政治犯修習研究生課程。曼德拉轉而學習經濟學,又因為當局不許他學法文和德文,只好改學高年級的阿非利堪語。即使如此,他還被監獄剝奪學習權利長達4年。曼德拉硬生生地扛了過來,他相信自己有朝一日終能走出羅本島。


27年之後,曼德拉走了出來。他實現了自己的抱負,同時感恩這段殘酷的經歷。他說他自己年輕時候的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得以學習控制情緒,也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時的痛苦。當他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他已經清楚,

“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他們是如何把苦難幹趴下的?


JK羅琳與大多數人一樣,出身平凡,家境普通。她的學業水平極其一般。曾經考取名校牛津大學落榜,只好退選埃克塞特大學。在大學裡,她學習法語和古典文學,卻在畢業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她在漫無目的的光景下結了婚,很快因為家暴離了婚,只落了一個3個月大的女兒。母女倆相依為命,住在沒有暖氣的舊公寓樓裡,靠著領失業救濟金過日子。在最痛苦的期間,JK羅琳想到了自己早年的寫作夢想,她埋頭文檔,筆耕不綴,寫出了《哈利波利》一系列的故事。她成名後,媒體採訪她提到她的人生低谷。JK羅琳說:“ 我度過了一段真正艱難的時光,我非常驕傲我能脫離那種生活 。”她也通過“哈利波特”告訴讀者們:“精神層面在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上佔有很大比重。一個堅強的人,哪怕丟掉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只要精神還沒有倒下去,他就總是會對生命充滿無限渴望,至少他有機會忍耐到曙光初現的那一刻。”


他們是如何把苦難幹趴下的?

褚時健堪稱中國最優秀的企業家。他當過農場副場長、糖廠副廠長,每到一處,都能讓企業“化負為盈”。他的人生巔峰,是把一家名不經傳的玉溪捲菸廠轉變成亞洲第一的菸草集團。在九十年代,玉溪捲菸廠一年的利稅相當300多箇中等農業縣的財政收入總和。褚時健成為了中國的創業教父。王石都奉他為精神偶像。但是褚時健在七十歲權力將失的那一年,因貪汙鋃鐺入獄,被判無期徒刑。兩年後減刑至17年,獲得保外就醫和假釋資格。刑滿出獄,褚時健已達74歲高齡,卻誓要“東山再起”。他攜妻子登上哀牢山,承包2400畝土地專業種橙。不出幾年,他的年營業額超過了1億,締造了震驚國人的“褚橙”傳奇……很多年輕人跑去問褚時健成功秘訣,褚時健說:“國家要轉型,始終要靠人來破解難題。年輕人兩下整不成,就想散場算了?這不行。要堅持下去,莫怕苦,多動腦筋。腦子不活也不行。我老伴就說我,如果擱一塊地在我面前,它為啥比兩邊的地產量好?別人不關心,我看到了就一定要研究。人不去試,方法不會出來,一點點摸索才出來。機會始終是有的,你不注意,它就過去了。”


他們是如何把苦難幹趴下的?


鄭念,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名媛”。她擁有顯赫的家世。她的父親曾留學於日本海軍軍官學校,乃是北洋政府的高級官員。她的祖父是參加過戊戌變法的豪紳。鄭念出身好,人又生得好,卻不屑靠年輕美貌來走捷徑。她在原生家庭的眷顧下,考入燕京大學,再遠赴英倫,獲得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碩士學位。後來嫁給外交官一直在外漂泊。新中國成立後,鄭念隨夫回到上海為國家建設出力。丈夫患癌症去世後,她接任英籍總經理的顧問。卻在文革期間,她遭遇了滅頂之災。造反派以她與丈夫曾為“帝國主義”公司效力將她關於監獄。她的女兒被紅衛兵們活活打死。鄭念受盡折磨,始終不屈從審訊人的威逼利誘,堅持為自己辯護。為了讓自己扛到雲開月明的日子,一大把年紀的鄭念強迫自己鍛鍊身體,每天花幾個小時學習並背誦毛澤東語錄。有時候會主動出擊與看守辯論,籍此活躍腦力。

林彪墜機事件後,鄭念得到出獄機會。她出獄後,不忘要求為自己平凡,為女兒申冤。她確實爭取到了她渴望的結果。她還寫下了全英文的自傳《上海生死劫》來記敘這些苦難,此書一出版,立刻引起世界轟動。她是打不垮的鬥士,穿著旗袍的戰士,直面生活慘淡的勇士。她在書中寫道:“我時時告誡自己,不管經受怎樣的苦痛,也要保持意識的清醒。不知是因為對我們置身的可怕環境感到憤怒,還是為了我們除明哲保身,忍氣吞聲之外,再沒其他路可走而傷心。我在車裡轉身向我弟弟揮手告別時,他已經進屋了。我想他對我也有些失望,因為我沒有像那些精明的中國人那般,學會了“逆來順受”這套本事。持久不斷的折磨和隔絕與人的交往,可怕地侵蝕著我的思維能力。擺脫恐懼的最好辦法是增強自信,哪怕只是四方活動一下身子也會感覺得好受一些。要是我一味坐那兒垂頭喪氣,胡思亂想,最終只會使自己陷入手足無措的困境之中。然而不管怎樣,世上一切事物,無論好事還是壞事,總有一個盡頭。因為有了新辦法可以對付眼前的困境,我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儘管飢餓、嚴寒和疼痛還在折磨著我,但那茫茫長夜好像不再那般冗長和無盡無止了。

我一定要活下去……


鄭念活到了94歲高齡,以最為優雅與樂觀堅強的形象讓後人銘記於心。

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會發現人生在世,無人不會遭遇苦難。甚至愈是雄才,苦難愈多。苦難也是一座鍊金窟,越是經得起苦難熬煉的人,越能夠讓自己變成精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的一句話:“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作為俄國三大文學巨匠之一的陀翁,曾經因為涉嫌政治謀反而遭到逮捕,又因為想從事社會主義革命被流放西伯利亞十年。歸來後,陀翁與哥哥一起創辦了雜誌《時代》,卻剛有起色就遭到查封。他們的事業因此破產。沒過多久,陀翁的太太也因病去世,三個月後,他的哥哥也撒手人寰。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瞬間失去了所有,還揹負了鉅額債務。卻在這種人間煉獄的處境下,他相繼創作出了三部最偉大的長篇小說《罪與罰》、《白痴》和《群魔》,從而將個人的苦難獲得了昇華,也獲得了只有從痛苦中才能提煉出來的寫作神力。

所以,不要辜負自己所受過的苦難。無論你經歷了什麼。它曾狠狠地傷害過你,你可千萬不要輕易放過了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