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中遠海運散運船長呂立懋,意志與能力雙重考驗的湛江之行

中遠海運散運船長呂立懋,意志與能力雙重考驗的湛江之行

3月9日,呂船長再次踏上出差征程,來到湛江,與“長江經典”輪匯合,完成該航次最後一個港口的裝貨任務。

呂船長此次出差湛江面臨的一個最大難題就是必須將船舶完貨吃水調整至符合第一卸港的吃水限制。

船舶在離開上海港時發現吃水差較大,如果在湛江港也無法將吃水調整過來,那麼船舶將不能滿足船第一卸港進港限制吃水9.45米的要求,到時要麼選擇在卸港錨地駁卸部分貨物或減載碼頭減載後再進港,要麼選擇繞航更改港序,但無論哪種選擇都會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

所以此次湛江之行是對呂船長精神意志和業務能力的雙重考驗。

船舶裝貨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比之前掌握的還要複雜。

3月10日凌晨,在開始對1艙進行裝貨時,港方提出,因1艙剩餘艙容空間較小,且呈三角形,未給剷車留出足夠的安全操作空間,1艙前面暗艙位置9米艙容無法裝貨。


南方網—中遠海運散運船長呂立懋,意志與能力雙重考驗的湛江之行


本來是寄希望通過1艙多裝貨將吃水調至接近平吃水,港方的意見宣佈了這一希望的破滅。經過反覆論證,呂船長決定1艙由原計劃裝20噸以上大卷,改為裝16噸及以下的小卷,使用的剷車尺寸也相應小了很多,可以正常作業。但由於1艙後部在上海比原計劃多裝一排,導致剩餘空間太小,剷車操作受限,最後1艙前部暗艙內還是有2米艙容無法裝貨,比原計劃少裝1排。經核算,呂船長決定將1艙少裝的1排捲鋼調整到2艙,這樣既能保證完成計劃裝貨量,也為將吃水調整到符合要求打下了基礎。

在解決1、2艙的問題後,呂船長根據實際裝貨情況指導船舶對3、4、5艙貨物分別進行及時調整,並要求完貨前在1艙和5艙各留400噸貨物用作調水尺用。經過不懈努力,在12日02:00時完貨,並最終將完貨吃水調整至第一卸港限制吃水範圍內。連熬兩個通宵,呂船長不辱使命,保證了船舶按時按要求開航,為大連和湛江兩次特殊的出差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他不光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沒有節假日,走南闖北拜訪客戶,現場指導船舶裝貨,用自己的腳步架起與各方合作伙伴的橋樑,用自己的汗水擦亮拼裝貨這塊差異化服務的金字招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