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 我們又一次見證了歷史。

17 年前,高考改革從每年的 7 月,提前至每年的 6 月。

2020 年,因為疫情,高考又從 6 月延至了 7 月。

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7 年前的今天,媒體也在呼籲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

有一種可怕的肺炎正在肆虐香港,它被稱作 SARS 病毒,但更多人叫它非典。

那是所有中國人心中難以抹去的一段恐怖記憶...

2003 年 3 月 25 日,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因感染 SARS 逝世,成為第一名殉職的醫務人員。

消息一出,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然而人們還沒從悲劇中反應過來,4 月 1 日愚人節的一則新聞又一次震驚全國:

「張 國 榮 跳 樓 自 殺 身 亡」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一向被視作「中環地標」,倘若住在高層,你還可以眺望維多利亞港的美麗景色。

2003 年 4 月 1 日的下午,張國榮給經紀人陳淑芬打了一通電話。

約她來東方文華酒店匯合,隨後一同去喝咖啡。

陳淑芬和張國榮是相識相知了 20 多年工作夥伴兼好友,但這兩年她時常擔憂張的狀態。

因為很早她就知曉了張國榮的病情: Clinical Depression (臨床抑鬱)。

這種病症十分痛苦。

不僅要飽受心理上的折磨,發病時還常常伴隨著胃酸倒流的生理症狀。

出於養病的考慮,這個秘密一直被保護得很好。

坊間時不時有傳聞,張國榮都會以「老病根」的藉口搪塞過去: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一個媒體人在哥哥死前的五個月的一次採訪中,才發現他的手一直在抖,抖得很厲害:

「你沒辦法想象他的狀況,他甚至根本就沒法睡覺。」

愚人節當天。

陳淑芬來到文華酒店大堂赴約時遲遲不見張國榮的身影,便打了個電話問他何時能到。

電話那頭,張國榮若無其事地說遇到堵車,稍後就到。

其實,彼時他就在這棟文華酒店的 24 層樓。

又過了一會兒,陳淑芬接到了張國榮的電話:

「你 5 分鐘後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後我就會來了。」

陳淑芬覺得有一絲奇怪,但沒有太在意。

緊接著,她被酒店門外的一聲巨響嚇到,很快圍觀人群傳出了驚慌失措的叫聲:「有人跳樓了!!」

2003 年 4 月 1 日 18 點 43 分。

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樓縱身躍下。

絕代風華,至此永逝。

逝世第 17 年,我希望仍然有人記得哥哥的好。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1984 年張國榮用一首《風繼續吹》,打開了自己知名度。

這首 36 年前的歌,今天聽來就像是從那個時代寄來的一張泛黃名片。

而在這首歌之前,張國榮已經在演藝圈摸爬滾打了 7 年之久。

香港人說,張國榮也要捱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意思是哪怕你是骨子裡就有當巨星的料,但在那個年代,你仍然得苦苦奮鬥多年才有綻放的機會。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第二年,張國榮又用《Monica》緊跟上勁歌熱舞的潮流。

這應該是內地聽眾最早認識張國榮的歌曲。

在一些當時就有舞廳、迪廳的城市,《Monica》引領了一代人輕狂熱情的青春。

據說當時在廣州,張國榮的盜版錄音帶一度被炒到了 30 元一盤,而當時廣州人民的月平均工資僅有 100 元。

歌壇風生水起,在影壇上張國榮也開始嶄露頭角。

《英雄本色》中的阿杰、《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縱橫四海》中的阿佔。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在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張國榮一度紅遍了全亞洲。

爆紅韓劇《請回答 1988》裡,第一集就有一群人圍在電視機前看張國榮電影的片段。

韓國人對香港流行文化的迷戀,就從他們第一次觸摸到錄像帶開始。

30 年河東,30 年河西。

今年,韓國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

創下了奧斯卡史上不曾有過的歷史,早已經把華語電影拋在身後,風頭無二。

然而他們卻定在張國榮逝世的 17 週年,重映了這部來自中國的影片《霸王別姬》。

張國榮當年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縱使張國榮已然是一個「巨星」,但在演藝圈中卻沒有半點架子。

哪怕是對待初出茅廬的後輩。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是第一個找黎明吃飯的巨星。

1991 年,黎明在慈善籌款上唱歌走音,被媒體笑是「走音天王」。

哥哥是少數幾個出面力挺他的明星。

1993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張國榮為黎明頒最受歡迎男歌手。張國榮表現地比黎明自己還激動。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後來張國榮出事,大家攔住了黎明不讓他參加葬禮,怕的就是已經哭得不成人形的黎明在葬禮上失控。

在和劉德華合演《新上海灘》時,媒體盛傳劉德華爭唱《上海灘》主題曲的時候,哥哥又站出來為劉德華解圍。

另一位天王張學友也曾公開表示:

「他真的把我當做一個弟弟一樣的去照付,無論在起居飲食上,還是對我有什麼意見、提點,他都是這樣。」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在演藝圈中不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大明星,真正像是一個親和的哥哥。

有一年在劉嘉玲的事業和感情都不順利。

剛好那年她和張國榮搬到同個樓層,哥哥主動關心乏人問津的劉嘉玲還特意為她訂了一棵桃花樹。

意外的,從那年開始劉嘉玲的運氣還真的變好了。

直到現在,每年過年嘉玲仍會去哥哥介紹的那家花圃訂桃花,放在家裡,在花下拍一張照紀念張國榮。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莫文蔚一直把哥哥視作她唯一偶像的回憶,張國榮曾在紅館連開 20 場演唱會,但是每一場都請還是新人的她做嘉賓。

對於一個新人而言,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提攜。

同樣的,在某電視節目中張國榮接受吳君如的詢問:你看好那些新人啊?

他直言不諱,唱歌是古巨基,演戲是古天樂。

張國榮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備受鼓舞。

古巨基說,他聽了哥哥的鼓勵之後,開始更加努力地練習唱歌;古天樂則因此受到 TVB 的重視,不久後被安排出演那部經典之作《神鵰俠侶》。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哪怕是在 2002 年,已經備受抑鬱症的張國榮,依然習慣性地對人好。

得知張柏芝在一次慈善籌款的飛車表演中受傷,需要住院大半年時。

狀態並不好的張國榮堅持要去看望張柏芝。

還把自己一直貼身戴著的護身符給了她,說是可以保平安。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始終把香港演藝圈為一個整體,一個大家庭。

希望演藝圈可以更和諧、團結,變得更好,從而產出更多好的演藝作品。

把愛都給了別人。

那麼自己呢?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曾在自傳中寫道:

「前年的勁歌金曲競選,對我的人生觀影響至深。以往一直追求完美的我,終於明白到世事,往往不如己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80 年代,張國榮和譚詠麟爭霸香港樂壇,分庭抗禮。

當時兩人的粉絲大戰,絲毫不亞於如今粉圈之間的撕逼。

據說每年的勁歌金曲競選,場外的粉絲都有幹架的架勢...

1987 年,張國榮的《無心睡眠》擊敗譚詠麟《別說再見》獲得了當年的十大勁歌金曲最高金獎。

譚詠麟隨即宣佈不再接受任何音樂獎項。

大批的歌迷把矛頭指向同樣如日中天的張國榮,當場就有歌迷大喊:

「都怪該死的張國榮!」

於是第二年,張國榮也宣佈了退出歌壇。

張譚爭霸才終是告一段落。

在自己的告別歌壇演唱會上,張國榮唱到《風繼續吹》時意外地淚流滿面。

(巧的是,這首歌的原作,同樣是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隱退告別曲。)

翻看張國榮的自傳,你會發現這樣的內心獨白:

「我覺得自己可能患上了憂鬱症,至於病源,可能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多年後他在採訪中說到:

「當年最紅的時候離開歌壇,很多人以為我走下坡路,其實我怕死。」

這樣的回答令人不寒而慄。

也讓人明白,原來抑鬱症的苗頭早就在張國榮的身體裡出現了。

他也試過與疾病鬥爭。

那就是遠離爭議,保護自己。

可爭議似乎註定了與其相伴。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這張被稱作「世紀牽手」的照片,拍攝於 2001 年 10 月。

是張國榮與唐鶴德第一次被拍到在街頭牽手。

當日,張國榮早就發現有記者跟隨,但他仍然牽著唐鶴德的手,昂然闊步走入酒吧。

實際上,在那個保守的年代。

關於張國榮和唐鶴德這對同性伴侶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過。

早年,張國榮從英國留學歸港,剛剛進入演藝圈時發展的尤其不順。

唐鶴德得知後傾囊而出,把積蓄全都拿了出來一分不少地全部主動借給張國榮,幫他渡過難關。

而自己卻那段時間裡,偷偷吃了好幾個月最便宜的便當。

這段往事,是張國榮直到 20 年以後才從朋友處得悉。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張國榮曾說:

「錦上添花的人數不勝數,而能夠真正雪中送炭的又能有幾個?那時我一沒名氣二沒財富,卻只有他,能夠這樣對我,這樣的人,怎能不令我感動和珍惜呢?」

1997 年 1 月 4 日,在張國榮紅館復出演唱會的最後一場個人演唱會中,八萬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張國榮一身黑色禮服,打著領結,眼神珍重地說:

「媽媽,今天晚上我要送你一首歌,同時,這首歌也要送給另一位在我生命裡佔有非常重要位置的朋友......」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罷,臺下的唐鶴德淚流滿面。

這位朋友是誰,不言自明。

哥哥走後,每年的 4 月 1 號愚人節。

至今仍然獨身一人的唐鶴德,每年都會發文追念張國榮: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即便身在一個八卦、爭議沸沸揚揚的環境中。

張國榮仍然選擇挺身而出,無懼外界的聲音做自己

感情上,愛自己所愛。

歌唱上,盡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1997 年的復出演唱會。

張國榮身著黑色靚衣,腳穿黑絲襪,踩著紅色高跟鞋。與男舞者貼身熱舞,演唱了一首性感的《紅》。

打破性別的桎梏,探尋藝術的破屆表達。

這場現場迄今任然為人稱道,其藝術性在今年看來都十分超前。

2000 年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親自擔任藝術總監,邀請時尚大師 Jean Paul Gaultier 負責造型設計。

再次創造了一場場驚豔造型與表演。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舞臺上的張國榮時而帥氣,時而妖嬈,臉上寫滿了自信與自然。

臺下的歌迷為他歡呼、吶喊、著迷。

對於妖魔化張國榮的言論,或許只能用一句再老不過的話來回應:

「你是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

演藝生涯後期的張國榮,無論在個人生活還是舞臺表演上,都頂在了風風雨雨前,盡情地綻放了自己。

能在生前最後的幾年時光裡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來讓人感到一絲欣慰。

至少在走前,張國榮完成了自己喜歡的表達。

黃金年代、個人品格、舞臺魅力,這麼多年來我們到底在懷念什麼?

一顆巨星也好,一個天王也好,一代傳奇也好。

或許我們緬懷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延續他身上所傳遞的精神與信仰。

張國榮用自己的人生,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啟示:

社會總教會我們要包容他人。

但卻忘了告訴我們要學會欣賞自己、愛自己、不畏別人的眼光為自己而活。

每年的 4 月 1 號,我們紀念哥哥。

也要記得告訴自己:

「I what I am」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紀念張國榮逝世 17 週年: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