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左芬:字兰芝,西晋女文学家,山东淄博人,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出类拔萃”,正是来源于左思的一诗一赋,即《三都赋》与《咏史诗》。

左思兄妹都属于有才华无颜值的一类人。

我们看下左思与潘安一段趣话。潘安,又名潘岳,西晋时期文学家。他有一个更为响亮的称号——史上最美的男人。传说他的美艳,具有惊人的杀伤力。

《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潘安相貌出众,神采仪态优雅,远近闻名。年轻的时候,他挟着牛皮弹弓,气质清雅地走在洛阳道上,女人们见到他,都手挽着手,围在他的身边看,不让他走。可以想见,潘安的美貌,惊扰了多少女子的芳心。用现在的话说,潘安在京都洛阳城女粉丝如云。左思看到了美女们簇拥潘安的盛况,鬼迷心窍,突发奇想。于是,他决计效仿潘安,也在洛阳道上秀一把,制造一点艳遇故事。

《世说新语》也记载了个故事:“(左)思貌丑悴,不持仪饰。亦复效(潘)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意思是说,相貌奇丑的左思,没有做任何的妆饰打扮,也学着像潘安一样,挟着牛皮弹弓,故作潇洒深沉地走在洛阳道上。结果,一群妇女围着他,朝他吐口水、吐唾沫。左思垂头丧气,只好狼狈地回来。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左芬与她的哥哥一样,人长得也很丑,但是很有才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晋武帝闻听左芬的名声,便召入宫中,封为修仪。杨皇后去世后,左芬奉召作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离思赋》,晋武帝十分感动,封她为贵嫔。

左芬虽被封为贵嫔,但并没有受到多少宠爱。她不过是司马炎点缀风雅的工具。再加上左芬为人清高,罕言少语,在后宫很受冷落。她的一首《啄木诗》诗,就是她后宫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此盖禽兽,性清者荣。

左芬在诗中,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独来独往,性格清高的啄木鸟。明代诗人钟惺的《名媛诗归》中说:“咏物诗说性情妙矣!却又以明达语与物理印证,唯杜工部诗独擅其美,不知原本实在此。”给予此诗极高的评价。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司马炎治国安邦的才能不如其祖司马懿、父司马昭。所以,当天下一统、三家归晋后,就耽于享乐。他不单将蜀、吴二国的后宫佳人都纳为已有,还大肆挑选民间美女入宫。 而他将左芬选入宫中,实是出于沽名钓誉的需要,就像有的人附庸风雅,购得名画古玩放在家中,其实啥也不懂,根本不知道如何赏鉴这些宝物,最多就懂得“值钱”两字而已。

《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左芬长得丑陋,身体又病弱。宫中只有受宠或有地位的妃子才有资格扩建宫舍,或者住好一点的房子,左芬既然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所以她住的房子,自然是“薄室”了

当时的后宫,就算左芬长得也是美如天仙,也很难得到专宠。据史书记载,晋武帝由于后宫美女太多,就坐上个羊拉的小车到处转着看美女,看着哪个合心意,就睡在哪儿。后来宫女们想出个取巧的法儿,用“竹叶插户,盐汁撒地”来吸引羊过来,从而吸引皇帝的注意力。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司马炎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有个妻子叫杨艳,后来当然成为皇后,历史上著名傻子皇帝——晋惠帝就是她的儿子。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女中,还有一个司马炎比较宠爱的女子叫胡芳,她父亲是名武将。该女率性大胆,当时她被选中为妃子后,就当场痛哭失声,旁边的人说:“小声点,当心皇帝听到了。”该女正气怒伤心之下,不管不顾地说:“我死都不怕,怕什么皇帝。”司马炎听了倒比较欣赏她,册封她为贵嫔。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不过左芬从来没有得到过晋武帝的宠幸,最多也就是在宫中聚会,时让她写写助兴的诗赋而已。可惜呀,左芬的大好才华只能像歌女之歌舞女之舞一样成为皇帝酒足饭饱之后的点缀升平,成为风雅的一种摆设。

左芬自小丧父,与哥哥左思的感情很好。兄妹俩常常一起切磋文学。她想念兄长的《感离诗》就是她答左思的名篇,其中有这样几句描写她在后宫的感觉:“何时当奉面。娱目于书诗。何以诉辛苦。告情于文辞。”

对于左芬来说,她在宫中的那些日子,承受的是双重痛苦。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因为一直落落寡欢,加上身体不好,左芬四十余岁就去世。

当代学者钱钟书评价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 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诗人薄命,徒唤奈何

历史上最清高的妃子——左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