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平安春信圖》。畫中主角是一長一少兩位人物,皆繫頭巾,身著直裰,長袍寬袖,一副古裝打扮。長者手持一截梅枝,遞予少年。少年微微躬身,正接過梅枝。背景是幾株勁挺的新竹,佔據了相當大的畫面空間;身前不遠處是一樹凌寒綻放的梅花——可能正是二人手中梅枝的來源。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我們得知這幅畫叫《平安春信圖》是因為畫作包首上有乾隆皇帝御筆“平安春信圖”五字題簽。那為何會給這樣一幅人物畫起這個名呢?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我們注意到,畫作表現的是二人傳遞梅花的瞬間,而二人手中的梅花更是焦點所在。

我們熟知的梅花似乎往往與冬日綁在一起。它位列“歲寒三友”,不畏嚴寒,孤芳冷傲,甚至還因花瓣潔白自有暗香而得了“香雪”的雅號。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但其實,除了迎風斗雪,梅花還有著“報春”的溫暖寓意。

竹長青,梅報春。梅花開在春天百花之前,梅花開了意味著春天也快到了,固有“梅傳春信”之說。正如詩中所言,“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宋·歐陽修《蝶戀花·簾幕東風寒料峭》)“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元·楊維楨《道梅之氣節》),乾隆皇帝本人也有詩句“梅報春信諒也宜”,表達對梅花帶來的“春之消息”的期盼。

春信已至,平安何解?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答案是:竹子。

這似乎又與我們常見的有平安寓意的意象不同。

通常,古人會藉助名字與“平”和“安”諧音的物件來寄託祈求平安的心願。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瓶子。比如寧壽宮花園玉粹軒裝飾有一幅通景畫貼落,畫中描繪了皇子採折梅花,插入瓶中的情景,其寓意就是“平(瓶)安五福”。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也可能只是一隻普通的鳥雀。鵪鶉,同樣是以諧音取得平安之意;或伴菊花,寓意“長治久安”;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或銜穀穗,祈願“歲歲平安”。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還可能是像“太平有象”這樣經過精心設計、頗具巧思的吉祥物。“太平有象”的主體通常是大象,背上馱一隻大寶瓶,因古時“大”與“太”同解,便有了最基礎款的“太平有象”。匠人們還會通過象背上瓶與鞍的搭配,增加一層“平安”的寓意;或是在瓶中插入戟、磬、如意、花卉等,在“太平有象”的基礎上再點綴以“吉慶”“如意”等更豐富的寓意。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太平有象”幾乎是明清時期最受宮廷歡迎的吉祥主題之一。

我們能在寶座前的陳設中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能在桌案擺件上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能在鐘錶上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能在墨硯文具上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能在服裝上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甚至在首飾上也能看到它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那麼,在發音上與“平安”相去甚遠的“竹子”,又是如何獲得平安寓意的呢?

唐人段成式所著《酉陽雜俎續集》記載了一個小故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意思是說大唐北都(今太原)有座童子寺,寺裡種了一叢新竹,只有數尺高。寺中主管寺內事務的僧人(即綱維),每天要向人報告竹子平安生長的情況。此後便逐漸以“竹報平安”表示平安家信,而且“竹”與“祝”同音,竹子也成了平安的象徵。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所以,用了竹子和鵪鶉雙重“平安”加持的作品,可就有了雙重的祝福寓意呢!

來自故宮的“平安春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