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金投资,与其优中选优,不如一揽子配置

【经验主义】

不管我们自己承不承认,我们都活在自己的经验主义中。有时候做决定,考虑的更多的是,我以为或者我想怎么样。

经济人假设中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理性,一个是利己。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往往超越了这个假设的逻辑,带入了太多的情感。有一种说法,叫和股票和基金谈恋爱。

虽然有时候,在旁人看来,有些投资决策明显是不理智的,但是当事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愿意这么干。

【锚定效应】

每个人成功的道路,成长的经历都不一样。这也让每个人做决策时考虑的方法方式也各不相同。就像我们自己,如果早期做投资的时候,靠某一种方式赚到了钱,那后面很多投资,大概率都会按照这种方式来。如果还能够继续赚到钱的话,这种效应将会增强,形成所谓的锚定。

这是一种固执,也是一种习惯。

就像我们开车上班,如果有段时间有些路口修路的话,我们会绕远,即便原来的路口重新恢复,我们可能也不会调整过去,因为已经走习惯了,新的调整未必能够保证一路顺风。

【风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大家都知道我团队中的几个人,每个人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短线高手更侧重于消息,喜欢捕捉所谓的黑马。老司机更侧重于宏观分析,做投资决策更看重数据,在乎美联储央行统计局等公布的数据。

这个就是习惯,或者说是我们投资的舒适区,也可以说是我们各自的能力圈。大多数人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有的是不愿意,有的是不想,既然有了相对稳定的赚钱的方法,为什么要尝试新的呢?

只有当老方法失效的时候,他们才会尝试新的渠道。

【首席尚且如此】

之前,关注过一些行业的首席分析师。如果你长期的去关注这些分析师,你就会发现他们对未来行业的预判并不是那么精准。也有出错的时候。他们做投资决策选定的所谓行业龙头股票,只是他们想象中的未来而已。

但是,这种概念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那长时间看正确率可能不到50%。

我对这个数据是比较认同的,假如说首席分析师就能把握未来,我想他应该不用继续工作了,自己做投资就好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穿越剧中的男主角是那么的英勇无比,因为他们预知了所有的未来,即便如此,编剧们也没有让他们百发百中,也会编一些小插曲让故事的发展偶尔偏离他们的预知。

【自知之明】

我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一直称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我也有自己的锚定效应,比如说在基金投资方面,我们一直坚守自己的老路。

这中间当然有前期成功带来的信心加强,所以不愿意去改变,我也没能抓住去年科技板块基金的大涨。对此我并不后悔,虽然我没吃到科技板块上涨的肉,但我喝到了其他板块上涨的汤。

市场中不是每一分钱你都能赚到的,赚自己能赚的就好。

比如,你问我白酒行业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这4家公司谁排第一,谁排第二,我觉得未来真不一定。很多人说这还用想吗?肯定茅台股份啊。

当年移动从电信分出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电信的员工愿意去,但是今天,移动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其他两家公司的总和,谁能想到呢?

白酒行业一样,不一定要排出1234,以其优中选优,不如一揽子配置。

做基金投资,与其优中选优,不如一揽子配置

2020年3月27日实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