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1927年的今天誕生了一位偉大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他童年時代的故鄉是人鬼交混,充滿著幽靈的奇異世界。這也成為他創作的重要源泉。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谷主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我認為《百年孤獨》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書,而是一種另類的魔術。

我在看《百年孤獨》前也問了多少人,這本書怎麼樣。很多人跟我說,很好看,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但他們的評價只有很好看三個字,怎麼很好看卻不說了。只讓我自己看。我看了好幾遍,每次都看了個開頭就看不下去,覺得沒意思,就沒再看。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後來過了幾年,我又翻這本書,我之所以翻這本書是因為某個朋友跟我提到說這本書很好,然後他舉例,你看頭一句: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是不是很贊。

我說,有什麼讚的。其實我很早就聽說這句話很有名,但一直不曉得有名在哪兒,別人也從來沒告訴我。那個朋友就說:你看,這短短一句就包括了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馬爾克斯開創了一種新的敘述方式,讓小說迴歸到了敘述的本質。對後來的文學創作影響很大,許多人都效仿了這種敘述方式。——後來我看《白鹿原》的時候發現了。《百年孤獨》在文學界的影響真的很大。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但在那時,我忽然覺得,也許大家說《百年孤獨》是本很好的書,並不全是人云亦云,——只不過有些內行人看門道,有些外行人看熱鬧,——搞不好真有可欣賞的地方,也許我該用心讀了試試看。然後我就再次看了,這回算用心看了進去。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關於孤獨,真的有人懂它的真諦嗎?

《月亮和六便士》第四章裡說:天天做一樣的事,讓我感到膩煩。朋友們過著老一套的生活,再也引不起我的好奇。有時見了面,不待他們開口,我就知道他們要說什麼。就連桃色事件也是枯燥乏味的老一套。我們就像終點站到終點站往返行駛的有軌電車,連乘客的數目也能估計個八九不離十。生活得太有秩序了。簡直可怕。 這個家庭裡發生了無數巧合的重複,就連愛上姑媽這種亂倫的事情也隔了兩代人之後重複發生著。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對於年輕人,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但對於中年以後的人,三年五年不過是指顧間的事。 重複的生活已經夠無趣了。無趣的生活裡不能找到一個彼此相知的人,更是空虛到極點。 渴望能被人懂的感覺。有那人在,不孤單。重複的日子也覺得不一樣。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百年孤獨》為什麼難讀?

首先,人名太多、太長、重複性大,經常看著看著就不記得這人是誰了,或者以為這個人是那個人。看到雷貝卡和阿瑪蘭塔的三角戀還是頭暈了。但後來漸漸發現重複是這本書很大的一個主題。在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中,家族內部出現了許多重複的故事,但因為有時間跨度,你不會覺得是在簡單地重複,而是覺得是一種家族性的詛咒。包括最大的詛咒——性格的孤獨。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最後,各種奇葩的想象力。也就是魔幻現實主義。感覺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浪漫主義,比如《竇娥冤》的六月下雪。書裡的魔幻現實主義包括但不限於:吃石灰的雷貝卡、全鎮人都患上失眠症,白天站著也做夢、姑侄亂倫、母子亂倫、無限繁殖的牲畜、雙胞胎的通靈、十七個兒子一個接一個地死、下了四年的雨、長了豬尾巴的嬰兒,可以說是外國版山海經了吧。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看到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書。開始時是因為沒有版權意識,自己翻譯出版了這本名作。再後來,是因為馬爾克斯發現中國有這麼多盜版書,很生氣,堅持不肯把版權賣給中國出版社。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下面這版就是我的書,是精裝版的五十週年紀念版,如果覺得我說的很抽象,大家可以親自去讀一下,他會深深吸引住你的。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只需要49元,一頓外賣的錢,你就可以感受到魔幻現實主義的魅力了,還是很有意義的。

《百年孤獨》中,隱匿著現代社會中令人難以啟齒的一面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