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最近有部很火的日劇,叫《凪的新生活》

裡面的女主人公凪,

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同事做不完的活,總是扔給她,

當她們喝酒唱歌,肆無忌憚地POS動態時,

她一個人在辦公室在默默加班、暗自神傷。


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她本來是自然的捲髮,

因為怕男友不喜歡,

早晨很早要從床上爬起來,

偷偷鑽到浴室,

用夾板把頭髮一點點夾直。

所以她男朋友看到的,

永遠是那隻順從聽話、溫柔可愛的小綿羊。


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在生活中一些其它小事,

比如買菜做飯、鄰里相處上,

她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

總是唯唯諾諾、畏畏縮縮,

盡力避免一切可能發生的人際關係摩擦。

她的表現,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心理學上對討好型人格是這樣定義的:

“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

討好型人格一般伴隨著討好者低自尊水平:

在潛意識裡,Ta覺得自己的感受是不值得被重視的,

自己的需求,是不需要被回應和關注的。

他們習慣於壓抑自己內心的聲音,

一味取悅別人,總是設法去滿足別人的要求。


討好型人格的形成一般要追溯到原生家庭,

如果在你童年或者少年時代,

通過憤怒、哭泣或發脾氣等方式表達

飢餓、孤獨或者不滿時,

父母置之不理、毫無回應,

或者極力壓制、嚴厲訓斥,

那麼很有可能,你會慢慢形成這樣的觀念:

擁有負面情緒是錯的,

表達負面情緒也是錯的。

那麼成年以後,

在你的人際關係中,

你會收斂起你的攻擊性,

避免可能的一切人際關係衝突。


然而,長期壓抑自己會導致怎樣的後果呢?

顯而易見的,

你的自尊水平會持續降低。

在和別人的相處中,

你會越來越小心翼翼、越來越放不開,

最終再也無法享受到

和諧和互相滋養的情感流動。


對於討好型人格,

下面幾點是你應該瞭解的:

01


通過討好的方式,並不能取悅於人

對自身關注的缺失、一味地放棄自己取悅別人,

並不會讓別人尊重你、看得起你,

只會覺得你好欺負,

變本加厲地提更多無理的要求。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優質關係是基於平等的基礎上的。

如果一方只知道索取,而另一方只知道付出。

那麼這種失衡的關係很難維持,

也很容易被打破。


成年人之間的關係,

無論是資源交換,還是感情交流,

都應該是你來我往的雙向平衡。

不敢拒絕的“討好型人格”,註定糾結痛苦一輩子嗎?


02


你的攻擊性需要被表達

很多書本會教導你不要發怒、不要動氣,

然而在正常並且健全的情緒反饋機制下,

各種情緒,無論是正面的和負面的,

都應該被理解和接納。


對待負面情緒最好的方式,

不是壓抑它、否定它、封閉它,

讓它在你心裡鬱結成疾。

而是觀察它、體會它、理解它

去挖掘每個負面情緒下面的深層次情感需求。


當我們觀察身邊一些小動物時,

會發現,當它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

它們是很容易做出一些攻擊的反應的。

生而為人,必須知道:

認可和捍衛人的尊嚴和價值,

是作為人最基本的要求。

03


適當的拒絕會讓你活得更舒心

就算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也會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場景:

明明心裡不願意,卻不敢拒絕。

如果你擔心生硬的拒絕,會為人際關係埋下隱患,

那不拒絕,

可能就意味著主動放棄讓對方知道你底線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巧妙地拒絕。

先從比較安全的關係中,比如父母、夫妻、戀人之間,

慢慢進行和發展“拒絕”的練習。


要逃出“習得性討好”的狀態,

我們需要不斷積累新的,被理解和尊重的體驗。當這種體驗發生時,

內心的恐懼會慢慢向安全感轉化,

從而讓自己更有勇氣做出改變。


最後,我想告訴你:

無論你之前在親密關係中遭受過怎樣的挫折與傷害,

現在環境安全了,你也已經成年了,

你有足夠的能力,

去創造和享受健康的親密關係。

只有當我們逐漸認識到環境的改變和自身的力量時,

才會更有勇氣去突破內心限制,

擺脫讓自己痛苦的討好模式,

堅定地去追尋,想要的愛和自由!


參考資料:社會學了沒《致戀愛中失去自我的討好者:你值得對方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