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誠可貴 生命價更高

浪漫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陳魯民

意大利真是一個浪漫至極的國度。

當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意大利已成為新增患者最快的國家之一,總理孔特緊急頒佈了一項新法令,除了關閉電影院和劇院外,還包括禁止接吻。但羅馬街頭不少年輕人仍置若罔聞,我行我素,在大街上公開接吻。他們宣稱:病毒並不能阻止我們接吻,病毒不可怕,死了都要親。(新浪新聞3月7日)

這或許與他們由來已久的浪漫習俗有關。

1739年,在意大利中亞平寧半島上一條地下坑道里,發現了一對男女接吻的化石。原來,這是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龐貝古城淪陷,許多人被活埋,其中就包括這一對臨終之時相擁而亡的情侶,曾令無數後人扼腕嘆息,稱其為人類史上最悲壯的死亡之吻!後來,美國、中國、意大利拍過好幾部以《死亡之吻》為名的電影,可見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既浪漫又刺激的名字。

著名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就發生在意大利的維洛那城,因為兩個戀人的家族仇恨,相愛的他們無法結合,痛不欲生,走投無路,最後兩個人相擁而亡。這也是“死了都要親”的早期版本。

電影《羅馬假日》,也發生在意大利的羅馬城,雖然男女主人公的愛意深情款款,但卻發乎情止乎禮,含蓄到從頭至尾沒有一個接吻鏡頭,但此處無吻勝有吻,成了史上最唯美的經典愛情電影。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如果風平浪靜,天下無事,人們可以盡情地吻來吻去,包括愛情的示意和傳統問候方式,多多益善,只會為生活增加甜美,“輕輕的一個吻,已經打動我的心”。可眼下病毒肆虐,疫情蔓延,還要你吻我吻,啃來啃去,那就有點冒險,得不償失。因為新冠肺炎主要靠汽沫和接觸傳染,而接吻恰恰具備了這兩種傳染方式,四片嘴唇就那麼輕輕一碰,成千上萬的病毒就馬上噴薄而出,互通有無,中標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其實,示愛有很多種方式,寫情書,打電話,發微信,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只要有真愛,心心相印,靈犀互通,不一定非要靠親吻來表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疫病時期,多事之秋,收斂一點人慾,敬畏一點天理,才是明智自保之道。用愛情和病毒較勁,不僅是愚蠢無知,也是幼稚可笑的。

而且,愛情是來日方長的事,不一定非要在特殊時期也那麼黏黏糊糊,卿卿我我,還是謹慎小心一點為好,萬一染上病毒,那就悔之晚矣。別忘了疫病不懂愛,愛情打不過病毒,接吻不會增加免疫力,浪漫是有代價的——有時可能要以生命為代價,這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除非你準備玉石俱焚,和病毒同歸於盡,那樣也沒人會說你是英雄,只能笑話你的荷爾蒙過剩,智商不足。

當然,畢竟明白人還是多數。同樣在歐洲,近日,德國內閣看會,總理默克爾習慣性地要和一個部長握手,人家就毫不客氣地拒絕了,然後歉意地示以微笑,默克爾也表示理解。因為大家都害怕傳染,誰都不是百病難侵之身。病毒面前人人平等,它可不管你是總理還是部長,是億萬富翁還是平民百姓。君不見,英國首相已經感染,伊朗的高官也有幾位染病,還有一位已不幸病逝。

因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疫情猖獗時的接吻,分明就是“猶大之吻”——基督的門徒猶大為了得到30塊銀幣,與官兵約定,他上去吻誰,誰就是基督。隨後羅馬士兵逮捕了基督,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如果你們是真愛,就不要在特殊時期再隨意接吻,那就是飲鴆止渴,是“冒死吃河豚”。好在國人沒這個接吻習俗,除了熱戀情人。雖然也有歌曲高唱“死了都要愛,不淋漓盡致不痛快”,但那多半是誇張之語,當真的不多。

說話間,意大利已經有了10萬病例,死亡1萬多,能不能給我們一個啟示:浪漫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