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都說中國的歷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統一是絕對的主流。但是分裂是真分裂,統一未必是真統一,兩漢之際,就由於地方權貴的存在,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那些地方權貴為什麼可以長期存在?

由於中國古代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地方權貴的存在奠定經濟基礎。分裂動盪的政治環境,為地方權貴的壯大奠定政治基礎。因此打敗權貴成為統一王朝的首要任務。

那麼東漢王朝是怎樣在權貴割據的時代建立起來的?新興的東漢王朝又採取了怎樣的措施來抑制地方權貴呢?這些措施有沒有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一、大量的土地住宅門客奴婢和軍隊,都顯示出東漢權貴實力的強大

權貴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到漢武帝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社會力量。但是由於西漢初年,實行一種徙陵政策,就是把全國各地的地方權貴的陵墓全部遷徙到長安附近。由於中國古代祖先崇拜非常濃厚,西漢王朝控制了地方權貴的祖宗,就等於控制住了地方權貴,所以西漢初年地方權貴勢力並不強大

西漢末年漢元帝的時候,廢除了徙陵制度,再加上政局動盪,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不利,地方權貴的勢力得到加強,成為割據地方的統治力量。那麼地方權貴擁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 擁有大量的土地

地方權貴通過土地兼併和對農民的任意壓榨,使得很多自耕農被迫賣掉自己的土地,使得自己的土地不斷增加。據統計,當時最小的權貴也有土地300公頃,最大的權貴土地甚至擁有上千公頃。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據記載,漢成帝時的丞相張禹:

“內殖貨財,家以田為業,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涇渭溉灌,極膏腴上賈。”

  • 擁有華麗的住宅

地方權貴的莊園內不僅有大量的土地,從事農業生產,還經營畜牧業、漁業、商業、手工業等等。這些行業的存在,為地方權貴享受華麗的生活提供基礎。

其中權貴住宅的建設是重中之重,據記載此時的住宅面積佔到了幾百畝,雖然是木質結構,但是依然出現了高聳入雲的高大建築,可見此時權貴的住宅非常華麗。

  • 擁有大量的門客

中國封建社會對於財產的繼承紛紛採取父死子繼的方式。商鞅變法實行之後,分家繼承成為了時代的主流。很多權貴為了不使自己的勢力因為分家而減弱,因此會利用自己強大的財富,來鞏固整個宗族的團結。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與此同時僱傭一些攀附權貴的讀書人,收養一些俠肝義膽的俠客,這些人成為地方權貴對外的代表,成為他們危害社會的殺手。

  • 擁有無數的奴婢

地方權貴擁有強大的莊園,莊園農業經濟的發展全憑奴隸和奴婢。西漢末年,政局動盪,地方農民起義頻繁,很多自耕農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為了存活,他們紛紛放棄了自己的人身自由,投奔了地方權貴,男子成為地方權貴的奴隸,為其耕作土地,女子成為地方權貴的奴婢,為其從事手工業生產。

據當時記載,權貴擁有的奴隸奴婢數量非常多,有的有幾千人,有的甚至會上萬人。濟南王劉康:

“多殖財貨,奴婢至千四百人,廄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頃。”

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地方莊園就是一個小國家。

  • 擁有守護的軍隊

地方權貴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力不受別人侵害,建立軍事武裝非常有必要。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據漢書記載,當時出現了很多家奴跟隨豪強地主一起出徵的情況。陰識當時:

“率子弟、宗族、賓客千餘人往詣伯升”;耿純“與從昆弟訢、宿、植共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老病者皆載木自隨。”

二、兩漢之際權貴割據一方破壞國家統一,劉秀鎮壓各路權貴建立東漢

西漢末年,政局動盪不安,王莽篡漢,希望勵精圖治,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王莽的初心本是維護和保護自耕農的利益,卻無形之中觸犯了豪強地主的勢力。導致地方豪強紛紛起來反抗,王莽政權失敗,整個西漢末年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開始了你方唱罷我方登臺的局勢

當時傑出的豪強地主劉秀提出了恢復漢室的口號,起兵收復各地,開始了與各地地方權貴的的你爭我奪。可以說劉秀建立東漢帝國的過程,就是與各路權貴爭鬥的過程

劉秀平定河北,但河北的地方權貴並不與劉秀一條心,當劉秀離開收復的失地時,地方權貴就會起來反抗。比如在劉秀奪取魏郡以後,魏郡大多權貴就經常出現反覆,劉秀在時表示順從,劉秀一離開,就把劉秀留下管理地方的官吏給殺掉了。劉秀在統一全國過程中經常出現類似的反覆,劉秀的統一之路難上加難。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劉秀

劉秀建立東漢以後,地方權貴依然不認同劉秀,不認真貫徹劉秀的方針政策。劉秀建國之後,為了恢復經濟,重新丈量全國土地,但是地方官吏在丈量土地的時候,就遭到地方權貴的強烈反抗。甚至在蜀郡發生了叛亂。

“蜀郡守將史歆反於成都……而宕渠楊偉、徐容等,起兵各數千人以應之。”

劉秀非常重視這次叛亂,很快就鎮壓了。總之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就是與地方權貴進行爭鬥的過程。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依靠與地方權貴的勢力,但懼怕於地方權貴的實力。劉秀雖然消滅了地方割據勢力,建立了統一的東漢王朝,但是地方權貴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依然存在,地方權貴依然是威脅王朝統一的重要因素。那麼應該怎樣處理地方權貴問題,怎樣維護封建王朝的統一,依然是一個難題。

三、東漢通過減少地方官吏,削減地方軍隊等吏治措施,遏制地方權貴勢力

劉秀建立東漢以後,並沒有畏懼地方權貴勢力的壓力,反而採取了一系列非常有用的措施,試圖來削弱地方權貴,希望達到維護國家統一的目的。

  • 減少地方官吏

東漢建立之初,經歷了整個西漢末年的戰亂,人口大量的減少,但是地方機構設置龐雜,因此決定減少地方官吏。而且漢朝使用的地方官吏,一般都是本地人,本地人就會受到當地權貴的影響,甚至會被地方權貴所控制。國家的官員往往會變成地方權貴的代言人,因此劉秀大量削減地方官員,以此來削弱地方權貴勢力。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續漢書·郡國志》記載:

“西漢末年有郡、國一百零三,縣、邑、道、侯國一千五百八十七。經劉秀裁減後,應有郡、國九十三,縣、邑、道、侯國一千一百多。”

  • 裁剪大量的地方軍

劉秀建立東漢後,雖然國家的統一需要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但是由於地方軍缺乏戰鬥力,經常出現臨陣脫逃現象,加上訓練非常不當,無法勝任保家衛國的職責。

因此劉秀在急需要軍事人才的同時大量裁減了地方軍。裁剪了地方軍,還達到一個效果就是瓦解了地方割據的軍事基礎,使得地方豪強反對中央的力量大大減弱。

  • 釋放了大量的奴隸和奴婢

東漢剛剛建立之初,全國經濟需要恢復。國家的發展也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需要大量的稅收收入。但是國家的編戶齊民卻很少,大量的人口淪為了莊園的奴隸和奴婢。地方權貴莊園經濟的發展全憑奴隸和奴婢。奴隸和奴婢就是地方權貴財富的重要象徵。

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劉秀如何通過吏治削弱當時權力傾軋的權貴?

東漢農作畫像磚

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自耕農,必須要釋放大量奴隸和奴婢。但是莊園經濟的發展也必須依靠奴隸和奴婢。因此國家和地方權貴之間出現劇烈的矛盾。劉秀通過非常嚴酷的措施,發佈了一系列詔令,如:

“詔王莽時吏人沒入為奴婢不應舊法者,皆免為庶人。”

任用了大量的嚴格的官吏,使得大量的奴隸和奴婢得到釋放,地方權貴的勢力進一步被削弱。

結語

綜上所述,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地方權貴的勢力在不斷髮展壯大,到西漢末年時達到鼎盛。他們擁有大片的土地,豪華的宮殿,無數的奴隸奴婢,甚至擁有地方武裝,割據地方。地方權貴的莊園就類似於一個小王國。

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就是與各地地方權貴你爭我奪的過程。雖然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完成了恢復漢室的使命。但是削減地方權貴對社會的影響依然是一個大難題。

通過裁減大量的地方官吏,剝奪地方權貴的軍事武裝,釋放大量的奴隸奴婢。使得地方權貴的勢力得到削弱,維護了東漢王朝的統一。但是任用酷吏,嚴格的吏治管理,嚴重的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使得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非常不牢。

參考文獻:

《續漢書·百官志五》

《漢書》

《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