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2020年的春节前夕,不期而至的疫情令许多人备感意外,毕竟距离上一次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也已经过去了“漫长” 的17年。而同样发生在110年前春节时期的鼠疫,又是怎样被平息的呢?


1910年10月,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爆发鼠疫。两周之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开始出现疫情。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东三省总督锡良形容疫情为“如水泻地,似火燎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可怕的鼠疫横扫东北平原。直到次年3月,疫情终于基本平息。在这场大鼠疫中,东北地区死者人数多达5万余人。


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1911年2月19日,法国刊物L'Illustration上刊登的一幅描绘当年中国东北地区疫情的水彩画


此时,大清帝国正处于日暮途穷倒行逆施之时,内有立宪党人纠缠不休鼓吹速开国会,外有革命党人四处奔走联合策划起义,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都是平庸之辈,大权最终落入一帮目光狭隘的满洲贵族手中,弄巧成拙地接连推出铁路国有和皇族内阁两大败招。在东北鼠疫爆发的一年后,就在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武汉,仓促响起的枪炮声变成了大清帝国的安魂曲。然而,眼看着已是一脚跨过了鬼门关,奄奄一息的清政府却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防疫胜利。


细细想来,清政府的成功多少有几分侥幸。如果不是及时出现了一位“鼠疫斗士”,这场大鼠疫的结局实在是难以预测。这位“鼠疫斗士”就是曾经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提名的伍连德博士。


伍连德其人


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家庭,24岁即以破伤风研究的论文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5年,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伍连德的命运,此人即是首位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留美学生施肇基。他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同时还是出席1919年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五位全权代表之一。当年,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施肇基以一等参赞的身份随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途中路过槟榔屿,偶然结识正在家乡行医的伍连德。年龄相仿的两位年轻人一见如故,成为终身挚友。两年后,直隶总督袁世凯热情邀请伍连德回国效力。推荐者正是已经任职邮传部(交通部)的施肇基。


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字联星,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中国著名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是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为中国的现代医学建设与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当东北大鼠疫爆发时,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副校长)的伍连德收到了施肇基的邀请。原来,东北鼠疫已经引发了东北地区的外交危机。当时盘踞东北的两大列强俄国和日本纷纷扬言,如果清政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两国将自主行动保护自身利益。瘟疫蔓延与主权危机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所以外务部破天荒地成为此次防疫工作的主导者。说来也巧,外交部右丞(副部长)正是刚刚升迁至此的施肇基。在施肇基的推荐之下,外交部尚书那桐同意批准伍连德以钦差身份前往哈尔滨调查瘟疫组织防控。


艰难乱世下的“对症下药”

1910年底,而立之年的伍连德乘坐火车从天津赶到冰天雪地的新兴铁路城镇哈尔滨。当时,哈尔滨还归吉林省管辖,而黑龙江省的首府则是齐齐哈尔。哈尔滨处于东部铁路的丁字口上,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哈尔滨的中国辖区傅家店是此次大鼠疫的重灾区。伍连德在哈尔滨很快发现自己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哈尔滨缺少统一的市政管辖机构,俄国人和中国人各自为政;二是疫情的病理学特征尚属不明,无法制订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三是疫情严重,他急需援兵。


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实验室中的伍连德


几天后,时任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的法国军医梅尼奉命匆匆赶来。令伍连德备感意外的是,翘首盼来的援兵竟然只惦记着夺权。原来43岁的法国人两年前在唐山负责处理过鼠疫,自恃有功,倚老卖老,一见面就和伍连德发生了争吵。在被当面斥骂为“中国佬”后,忍气吞声的伍连德向北京发电报请辞,拒绝与如此刚愎自用的人共事。经过38个小时的煎熬等待,伍连德意外地获得了朝廷的留任,而梅尼则被剥夺了官方授命。其中缘由,当然又是归功于伍连德的“铁粉”施肇基。心思细密的施肇基还利用伍连德的剑桥医学博士身份成功游说英国公使帮助取得东交民巷的 “太上皇”——北京外交公使团的认可。毕竟自视甚高的英国人绝不会承认法国医学水平比剑桥更高。经过此番风波,伍连德方才获得东三省防疫工作的最高指挥权,终于可以大展拳脚应对可怕的瘟疫。


伍连德与梅尼的一大分歧是,当前流行的瘟疫是一场普通鼠疫吗?在抗生素没有发明的时代,鼠疫被视作最可怕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死亡率极高。鼠疫的罪魁祸首是1894年日本科学家北里柴三郎发现的鼠疫杆菌。鼠疫杆菌可以借助老鼠等啮齿类动物身上的跳蚤传染人类,导致人体淋巴结发炎肿痛,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病人三四天后往往会出现败血症死去。由于死者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尸体呈现紫黑色,所以又有一个令中世纪欧洲人谈虎色变的名字——“黑死病”。


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1346年至1351年,黑死病的蔓延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鼠疫的发病形式有两种:淋巴腺鼠疫和肺鼠疫。前一种鼠疫最为常见,病症特征是淋巴腺(特别是腹股沟、腋窝和咽喉的淋巴腺)肿大,脓肿不断发展,流出来的脓有很高的毒性;在后一种鼠疫中,鼠疫杆菌侵入呼吸器官,肺炎不断发展,几天之内感染,病人病重而死。两种类型的鼠疫在不同的季节发生,淋巴腺鼠疫在夏天更常见,肺鼠疫则往往出现在冬天。


伍连德提醒梅尼,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鼠疫。但梅尼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不过又是一场屡见不鲜的腺鼠疫,所以当务之急是展开灭鼠工作。但是,他显然低估了伍连德的科研能力。数日之前,伍连德在哈尔滨的中国辖区傅家店已经秘密地完成了东北地区史上第一次尸体解剖,确认了此次疫情是单纯的肺鼠疫。所以防控措施的重点不是灭鼠,而是严格隔离确诊患者,将他们与不咳嗽的疑似患者分开,同时医务人员除了注意消毒灭菌,还应戴上口罩,防止病人咳嗽喷出的飞沫传染。


戴口罩、严格隔离、租用学校旅馆…110年前的中国人就已懂得如何防疫(上)

伍连德和一位同事正在进行田野调查。为了解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他们必须进行现场实验,同时注意不要自己感染


梅尼将伍连德的新发现视作无稽之谈,却不曾想自己在拜访俄国医院后感染了鼠疫,几天后死亡。他的死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公众终于认识到,只有认真听从防疫负责人的警告和指挥才能避免重蹈梅尼的覆辙。在此之后,伍连德又是如何推进抗疫措施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