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2019年6月,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塞爾維亞三國在塞爾維亞聯合上演了一場“斯拉夫兄弟”軍事演習。期間,作為1999年轟炸南聯盟的美軍指揮官,前北約將軍克拉克警告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分離主義分子:普京“正在等待出兵歐洲的機會為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報仇”。

這位美國將軍並非危言聳聽,長期以來,俄羅斯不斷指責美國在科索沃建立軍事基地並扶植科索沃武裝分子挑釁塞爾維亞。軍演期間,俄羅斯將800名精銳空降兵部署在塞爾維亞,以此警告北約:如果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發生戰爭,俄羅斯將視同為宣戰,一定會向塞爾維亞提供一切必要的軍事援助和支持......直至出兵。

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作為巴爾幹地區最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科索沃經歷了21年前的一場戰爭和12年前的一場“獨立”,時至今日仍懸而未決。那麼,這塊面積僅1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為何能牽動北約和俄羅斯的神經?又為何被塞爾維亞視作最後的底線?

科索沃位於巴爾幹半島中央,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南臨北馬其頓,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臨黑山。在當今科索沃約200萬人口中,阿爾巴尼亞人佔90%以上,其他“少數族群”為塞爾維亞人、黑山人等。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當時的地緣政治學甚至有一個觀點,誰統治了科索沃誰就統治了巴爾幹

公元前4-5世紀,伊科裡·特拉切遊牧部落成為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居民,這些人被認為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這也是阿爾巴尼亞人與塞爾維亞人爭奪科索沃的“歷史依據”。

公元7世紀,斯拉夫人越過多瑙河遷徙至巴爾幹半島,之後逐漸同化了當地人。到了9世紀,作為南斯拉夫人一支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1170年,塞爾維亞人戰勝拜占庭人,科索沃至此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

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這一時期,阿爾巴尼亞人與塞爾維亞人共同生活,逐漸接受了塞爾維亞的語言和習俗。此後,崛起的奧斯曼帝國瞄上了科索沃這塊寶地,在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奧斯曼蘇丹的軍隊打敗塞爾維亞軍,塞爾維亞從此向奧斯曼帝國納貢,科索沃也隨之一同成為“附庸”。

應該說,對統治下的巴爾幹地區,奧斯曼土耳其進行的“伊斯蘭化”是非常成功的。奧斯曼帝國雖不強迫當地人皈依伊斯蘭教,但交不起的“人頭稅”還是令許多東正教徒和天主教教徒紛紛改變了信仰。

這段時期, 阿爾巴尼亞人大都接受了伊斯蘭教,而許多塞爾維亞人則“移民”到基督教佔統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國境內,這也成為今天波黑、克羅地亞等國塞族人的來源。

對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留下的土地與房屋,奧斯曼統治者用分給皈依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來“填補”。到了18世紀末,據當時奧斯曼帝國的人口普查,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已佔當地人口的60%以上,其餘為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進入19世紀,巴爾幹地區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經過兩次起義,塞爾維亞在1815年成立了公國。1876年,塞爾維亞與土耳其爆發戰爭,為共同遏制這隻“巴爾幹之虎”,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的民族獨立運動。

一戰前的1912年,塞爾維亞主導的巴爾幹聯盟取得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勝利。這場戰爭對塞爾維亞意義重大,自身擴張領土的同時,被奧斯曼帝國統治長達500年的科索沃又重新併入塞爾維亞,雖然這裡的居民大都是阿爾巴尼亞人了。

二戰中的1941年4月,德意軸心國軍隊入侵南斯拉夫。瓜分領土時,科索沃被墨索里尼劃入“大阿爾巴尼亞”,由於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近十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在科索沃的家園。相反,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視法西斯入侵為“解放”,當地居民為為加入“大阿爾巴尼亞”而興奮自豪。

造化弄人, 二戰末的1945年2月,南斯拉夫人民軍又“解放”了科索沃,之後,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也被塞爾維亞流放到土耳其。戰後,科索沃自然被併入塞爾維亞。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其他6國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地位。

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此後的南斯拉夫憲法明確規定:科索沃和梅託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科索沃成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國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有意思的是,鐵托時期的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認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塞族排擠,而當地塞爾維亞人則認為自己在科索沃受到阿族的排擠。

鐵托死後,南斯拉夫失去具有個人權威的領袖,伴隨著各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傾向,被掩蓋多年的塞阿之間的民族矛盾終於爆發了。對科索沃這塊地,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亞人都認為自己是主人;對科索沃的主權歸屬,雙方又都各執一詞。

塞爾維亞人依據的是“歷史”,科索沃是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搖籃,一千年前,塞爾維亞人就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阿爾巴尼亞人是在塞爾維亞人逃離此地後“填補”來的。

阿爾巴尼亞人依據的則是“民族”,最早在科索沃居住的伊利里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的領土,如今的科索沃超過九成阿爾巴尼亞人,這就是最有力的說明。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米洛舍維奇當政時期,這位塞爾維亞強人就強硬指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無論是出於歷史原因還是民族情感,塞爾維亞都絕不放棄科索沃,誰丟掉科索沃都將成為塞爾維亞的千古罪人。

科索沃,巴爾幹最敏感的神經,為何被塞爾維亞視為“不可觸碰”?

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後,至今已得到一百多個國家承認,而沒有中俄等大國支持,西方扶植的這個“巴爾幹貧民窟”註定折騰不出什麼名堂。在科索沃問題上,塞爾維亞一直以來態度鮮明: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當被問到塞爾維亞是否會用加入歐盟為代價換取對科索沃獨立的默認,塞爾維亞總理立即否認:“這樣的行為有損國家尊嚴,但塞爾維亞保證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