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01


火星庙巷在宝盖路西段北,东至生产巷,西至节约巷。


火星庙巷是因为火星庙而得名。火星庙是镇江城市的古迹,火星庙部分至今仍然存在,其火星庙戏台以及两走廊看台被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星庙是道家火德真君庙的俗称,也称火神庙。


中国的火神信仰早于祆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家按传统五行来分,火属赤,居南方,而“天有五方,各有其神主之”。


五方各有五帝,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五帝各掌五行,而赤帝为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称高阳氏,其身份为黄帝之孙。


其子为祝融,祝融同于炎帝,同能操火,并为火神,见《礼记・月令)孟夏之月云:“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两说都将祀祝融归于灶,而灶属火,故无论何说最后都将火神落于祝融。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02


清光绪《丹徒县志》载:“火星庙在城西山巷后,乾廃二十七年重修。咸丰初,庙毁于寇,同治初,寺僧募里人重建”。


《镇江指南》):“火星庙在城西冬赈灾局西首,乾隆二十七年重修,毎年六月二十三日祠祀。"有学者认为,火神庙应该是唐宋时期的“火祆庙”,历史上记载的火祆庙和火星庙是一回事。


清康熙以后,由于商埠的畸形繁荣,城西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宝盖山北侧的山巷一带殷实富户云集,街巷鳞次栉比,防火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火星庙应运而生,于是塑像、建庙、致祭、演戏、酬神等民俗活动频繁,成为当地文化活动的盛事。


镇江火神庙的重大活动之一是腊月二十四送灶,地方乡绅大家要凑份子搞一台大戏,四乡八邻赶来看戏。


送灶神也称过小年,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镇江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


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正月初四又得将灶神请回家中,继续执行神职。


送灶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镇江话:二十四送灶,不得狗屁挠燥。意思是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再乱说了,管住自己的嘴巴,要过年了。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火星寺巷内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火星寺古戏台


03


1935年,这里成为“同济救火会”,有花瓶龙一架、风箱一架以及进水袋等附件。


到镇江沦陷时期,火星庙竟成为“美国牧师平民收容所”。


火星庙巷是镇江最早的共产党员嵇直的故居地。


这,就是镇江的火星庙巷啊!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