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要想养好中蜂需要做好哪些呢?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愿你所想


说到蜜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朋友问新手养蜂免费视频养蜂,当然了,还有朋友想问怎样养蜜蜂 新手养蜂,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新手养蜜蜂一般是败在哪个步骤呢,今天给大家说说新手养蜜蜂一般是败在哪个步骤,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新手养蜜蜂一般是败在哪个步骤

1、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

2、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3、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内部也就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春季分蜂热产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开始与结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备等,都必须对蜂群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等三种方法。

1、全面检查:对蜂箱各巢脾进行检查,叫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应选择风和日暖,气温在14℃以上的时候进行。检查前须准备好应有的工具,检查员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侧面,并背靠阳光。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轻快。当蜂箱装满巢脾时,应先取第二脾,暂放蜂箱旁边,或放在待用箱内,如没满脾的箱,只要将边脾向箱边推移。检查各巢脾时,两手紧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先观察巢脾一面,观察时与眼睛保持约一尺远的距离。看完一面后,再将上梁竖起,并以梁为轴向外转半圈,然后两手放平观察另一面。观察时要看虫、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况。分蜂季节要看有无自然王台。放回巢脾时,要注意莫挤压蜜蜂,蜂路宽窄要造当。

2、局部检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况,或者在外界气温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检查时,只提少数巢脾进行检查,叫局部检查。检查时如发现巢脾边角有存蜜,说明不缺饲料;巢脾中间有新产的巢,说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现有新蜡,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观察:进行箱外观察,可以通过巡视蜂箱,观察蜜蜂在巢门口的活动来判断蜂群情况。如采集蜂出入繁忙,采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并有啪啪响声,这就表示进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门口来回爬行,显得焦急不安,这可能失王的表现;如巢内发现不时爬出翅膀残缺的幼蜂,是受蜂敌危害的象征;箱内箱外经常发现蜘蛛和粉沫粪便,则有巢虫危害象征;不分气候,蜜蜂随时飞出巢外,而巢门前一、二米处发现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觉很轻,则可能是巢内缺蜜。早春或越冬进行箱外观察,对及时了解蜂群情况是很有必要。

新开辟的养蜂场地,首先要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打扫干净,然后陈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于蜂群的管理操作,便于蜜蜂识别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数量较少的,可以采取单箱单列或双箱并列;蜂群数量较多的蜂场,采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相互交错陈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离较宽为好。

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为1组,分组防置,各群或组之间的距离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应散放在蜂场边缘,使巢门朝向不同的方向,并且适当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于蜜蜂识别自己的蜂箱。

一、初学养蜂者怎样购置蜂群?

首先同时购进两个小群为宜。就气候来讲最好选在春季和秋季,并且气温在20—30℃之间的时候,此时外界气候温和,蜂群活动能力较强,丰富的蜜源植物开花,此时购买蜂群繁殖较快。初学养蜂者,由此开始边学边实践,使知识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巩固,使蜂群在繁殖中逐步增加,为日后扩大养蜂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怎样选购好的蜂群?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大片,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此外,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三、如何选择理想的养蜂场地?

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同时还要考虑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才可能保证蜂群的繁殖和获得大量的蜂产品。但是如果蜂场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条件再好,也难免产生“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

四、养蜂应具备哪些主要用具?

养蜂用具包括:蜂箱、巢框、摇蜜机、巢础、蜂帚、割蜜刀、起刮刀、移虫针、蜂帽、喷烟壶等。

五、养蜂主要用具的用途

蜂箱:蜂箱是蜜蜂的巢穴,可防外界蜜蜂天敌的侵害和为蜜蜂避风挡雨、保温;

巢框:是固定巢础的外框;

巢础:是用来诱导蜜蜂做巢房的模具;

巢房:是蜂王产卵和酿造蜂蜜的地方;

割蜜刀:取蜜时如果装蜜的巢房已经封盖,则需用割蜜刀割开巢房盖,使蜜能摇出来。

割蜜机:用来摇取巢房内蜂蜜的工具;

蜂帚:取蜜时将巢脾上的蜜蜂扫落的工具;

起刮刀:是检查、管理蜂箱时常用工具,用它可以撬动粘连的巢框,刮蜂胶、除赘脾和蜡屑,还能用来起 钉子和卡子;

蜂帽:开箱检查、管理蜂群、取蜜时防止蜜蜂螫刺而佩戴的帽子;

移虫针:迁移王台幼虫的工具;

喷烟壶:开箱检查、取蜜、收集野蜂群时遇到性情凶暴的蜂群时,一用来防止蜜蜂螫到而喷烟的工具。

六、养蜂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养蜂经验欠缺的初学者来说,最容易造成养蜂失败的原因是病虫害。对于有经验的养蜂者来讲,放蜂场地的选择失算、恶劣的气候和意外事故,则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七、怎样合并蜂群?

在某种情况下,往往出现蜂群强弱悬殊或失王现象,那就务必采取合并办法来处理,但合并只能以弱并强或无王群并有王群,如果两群蜂王诸在,务必先将较次的蜂王除掉,然后再并。在大流蜜期和早春蜂群定地陈列时,以及晚秋冬前,可直接合并法;合并时,选择一个傍晚时间,将无王群的蜂连脾放进有王群的蜂箱边,使两群相隔一寸距离,再全部喷洒一次蜜酒溶液,使两箱气味一致,第二天再将巢脾靠拢,这时若无争斗现象,合并就算成功。

为了安全可靠,一般可取间接合并法,即在合并前,用铁纱板隔离放在一起,经过一昼夜,当两群蜂气味一致时,撤除铁纱板合并,也可用报纸代替铁纱(报纸上打些小孔),让蜂将报纸咬通,自然合并。

如果失王时间较长的蜂群要先补一、二框封盖子脾,然后再合并,效果更佳

新手怎么养蜂?

养蜂禁忌

一忌乱加脾

  新手养蜂常犯的毛病是往蜂群里加脾加础,弄得脾多于蜂。脾面蜂数稀零。这是群势发展的大忌。1、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导致相当一部分出巢新蜂先天性残疾(爬蜂)。即便能正常飞翔,也难得寿数。2、酷夏时节,由于脾多蜂少,工蜂煽风驱热很难面及各个领域,过高室温缩短工蜂寿命并波及幼虫伤热(烂仔)。3、春冬季节不利保温,造成冷伤,极易引发疾病(烂仔和中囊)。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群势必垮。

  二忌乱分群

  对某些养蜂者来说,贪群多,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似乎箱子越多显示自己事业宏大。群多而脾少的坏处:1、增加蜂人劳动强度。2、不利蜂群保温和降温。3、群势发展迟缓。4、影响经济收入。5、容易诱发疾病。

  一忌白天常开箱

  初养蜂者往往喜欢常开箱看看。热天、冷天常开箱都会破坏箱内衡温效果。蜂群乳化在35度左右,热、冷气频频进入均影响繁殖。常开箱且惊扰蜂群,若是惹得盗蜂来,便更难管理。

  四忌白头蛹便是巢虫

  养蜂论坛上有人一谈到白头蛹便认为是巢虫所为。引起白头蛹的原因不单是巢虫,还有摇蜜以及检查不慎造成的死蛹,以及鲜为人知的“蜜蜂蛹病”。各种白头蛹的表象如下:1、白头蛹连线不断,是巢虫为害莫疑。 2、白头蛹零星稀疏,是人为所致。3、白头蛹密集成片,是蜂蛹病造成的。

  五忌轻信复式移虫

  育王是养蜂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所需数量和及时换王的目的,经验老到的蜂人就会采取移虫育王。而复式移虫实属画龙添足。迄今尚无科学证据证明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优于单式移虫。除了接受率高以外,再找不出任何有利之处。“复式移虫育王”的害处是:1、增加无谓的劳累。 2、延缓了育王日期。3、把握不好,蜂王质量更差.因先天移入2、3日龄的幼虫,第二天挑出幼虫,再移入1日龄的幼虫。1日龄的幼虫食用了2、3日龄幼虫的王浆后,导致幼虫发育生理紊乱,成长加速,出台日期缩短。虽然出台处王体形粗大,但实际上已成了劣质王。

  六忌双王同群

  现实养蜂操作中,除极少数养蜂玩家喜搞“双王同群”外,真正以养蜂为业的从来不搞这无谓游戏的。双王同群并不象某些人悠忽的那样繁殖迅速、维大群,相反弊多利少:1、不同蜂王素很难兼容(即便是姐妹王),导致群内工蜂情绪躁动(找不着北),哺育和采集消极。 2、一段时日平稳后(两周左右),工蜂逐渐冷淡弱王让其慢慢衰歇而死。3、中蜂有好分蜂的特性(一般几脾就闹分蜂)。一只好的蜂王有足够的能力维持10脾以上产卵力,双王同群没有多大意义。

  七忌中蜂乱喂代用饲料

  中蜂与意蜂都是蜜蜂,但它们还是有区别。如果将蜜蜂比作女人,那么意蜂就是性情豪爽、大大咧咧、来者不拒的外国女人。因为粗犷,所以生活就无需节制和挑剔,什么豆粉、玉米粉、各种代用饲料统统入肚。而中蜂就是传统的小家碧玉的女人,情感细腻,生活精细,倘若出格,后果不虞:1、中蜂一般无需喂饲料,因为这“精细女人”,还有一个勤俭的习惯,平时不舍得动用储备,只在紧要关头,才开仓用粮,但从不会大块朵颐,用粮浅偿辄止,以备饥荒。 2、缺粉时节,为了繁蜂,主人怜惜,又不得不喂。要喂最好喂纯天然花粉。3、实在要喂代用饲料,无论是黄豆粉,还是售卖的“营养饲料”,最好用一半“代用饲料”一半“天然花粉”,再加一些“氨基酸”类和酵母粉、蜜水搅拌发酵再喂。 4、勿单纯饲喂代用饲料。因为天然花粉中含有蜜蜂身体机能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而黄豆粉等代用品是欠缺的。

  八忌越封闭越好

  我认为蜂箱还是通气好。中蜂是动物,是动物就需要清新的空气,窒闷的环境是养不出好群势的。1、22度以上,在做好保湿的前提下,尽量开气窗让蜂箱通气,但切忌”穿堂风”。 2、一般室外旧箱和自做的杂木箱缝隙多,不开气窗,其实等于开了大气窗。3、是否需要开气窗,最好由蜜蜂自己决定,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到蜜蜂在巢口扇风就是该开气窗或开箱盖了。4、太封闭会加重蜜蜂劳作,缩短寿命,造成伤热烂子。

  九忌饲料不消毒

  来路不明的饲料一定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喂蜂。多数养蜂人将白糖煮溶后倒入花粉里搅拌发酵一夜后就拿来喂蜂。这是不可行的。一是花粉可能含有病菌,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只有煮沸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杀灭的目的。

  十忌摇蜜一扫光

  多数蜂友几乎是见蜜就摇,并且一摇就将整箱蜜脾摇尽。凡采取这样摇蜜的,通常是蜜蜂群势少,蜂易病,蜜质差。此举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点:(1)蜜脾有保温恒温的作用,一扫光使箱内“恒温器”不复存在,任何季节对蜂群繁殖不利。(2)因为工蜂无粮可食,饥饿的工蜂不再哺喂蜂王导致蜂王停产,蜂群系列被迫中断,蜂群青黄不接,至使群势逐渐衰败。(3)幼虫被残害,因为巢房蜂蜜点滴无存,工蜂饥饿,拿什么哺喂幼虫(正常每小时喂10次以上)。得不到及时哺喂的幼虫倍受煎熬,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有蜜水采回,饥饿的工蜂饱餐一顿后,再去喂气息奄奄的幼虫。未经酿造的稀蜜水营养欠缺,导致工蜂体质迅速下降,寿命缩短。幼蛹被喂食后营养严重不良,难正常孵出。即便有幸存活或出房,也难免一部分残疾(爬蜂或缺翅),所以对蜜蜂索取不要太苛刻,不要太贪,贪多必失多。

  十一忌蜂病乱用药

  好的养蜂能手一年四季蜂群很少发生蜂病。一旦发病,有针对性施药,很快会得到抑制。周边蜂友相当一部分养蜂技术不错,但在蜂病防治上仍然是个盲区。见病滥用药,不分病因,不懂药理,常常把烂子(细菌病)和“中囊”(病毒病)混淆不清。其危害是蜂病越治越重,最后导致整个蜂场垮场,经济损失惨重。

怎样养蜜蜂 新手

盲目往蜂群里加脾加础,以为这样就能多摇蜂蜜。脾面蜂数稀零, 幼虫多,哺喂蜂少,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良。蜂少脾多最容易巢虫上脾,最后导致蜂群逃亡,脾多蜂少是养蜂的致命伤,记住我们要保证蜂脾相称或者蜂多于脾(要脾上扒满蜂算一脾)

喜欢贪群:对新手养蜂人来说,总爱贪群,见箱内有4-5脾就分群。群多而蜂少。要养强群,强群高产,强群少生病

蜂病乱喂药,不要看了蜜蜂生病就在网上查下就乱用药,即使要用药也要针对性喂药,

经常打扰蜂群 对于新手来说,初次养蜂喜欢经常开箱提脾查看蜜蜂,经常提脾会破坏巢内温度,而且野蜜蜂好静怕干扰

饲养蜜蜂的详细流程。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损失和蜂蜜的消耗,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 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抗病的蜂种;掌握人工育王技术,及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术,使蜂群尽早、尽快地发展壮大,以便提早供、多供应笼蜂。

饲养笼蜂的地方,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巢础框和饲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购入笼蜂以前,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 装运蜜蜂的蜂笼,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长度不超过440毫米,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过箱操作。蜂笼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钉成的,顶板正中开一个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圆洞,以供放饲料罐或者饲料罩,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外围尺寸为长440毫米、高240毫米、宽160毫米。每增加或者减少0.5千克蜜蜂,蜂笼的长度和高度不变,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然后在四框的前后两面钉上铅丝纱,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不能让蜜蜂钻出。在顶板的圆洞一侧锯一条长10毫米的锯缝,旁边钉一小钉。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大头口径200毫米,小头口径180毫米。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

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配制的炼糖软硬度和含水量要适宜,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热,搅拌,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112℃,对入蜂蜜混合均匀,继续加热并且不停地搅拌,直到118℃时撤火,放温到70℃左右,继续搅拌到成为乳白色的糖团为止。调制好的炼糖装入容器,密封,放于凉爽、干燥处储藏。

(2)研磨法

将优质白砂糖研磨成细粉,经80~100目细筛筛过,粗粉再研磨、过筛,直到全部成为细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经过加热、过滤),然后来回进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样,揉时逐渐加入剩余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团,不软不硬,不粘手,放置不变形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约为4比1。

1.5千克的笼蜂在运输期间平均每天约消耗固体饲料100克,通常每笼加入炼糖500克。如果个别蜂群在运输途中吃完了饲料,可以随时添加。

可以采用转化糖代替蜂蜜调制炼糖。转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煮沸30~45分钟。

2.液体饲料 利用火车、卡车、轮船运输笼蜂,使用液体饲料效果好。将蜂蜜装入玻璃瓶或者马口铁听内,盖上钻2~3个小孔,盖朝下倒放于蜂笼顶板的圆洞里,固定好。空运笼蜂时不能使用液体饲料,因为飞机飞行时气压变化大,容易使瓶内的蜂蜜流出。 (五)笼蜂蜂王的培养 笼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预先按需要数量作好计划,按计划培养,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供应。

保证蜂王是人工培育的当年的或者日龄不超过6个月的产卵王,符合种性要求,蜂王产卵力强,其后代蜜蜂采集力强,分蜂性弱,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力。为了在3月份能够提早供应笼蜂,需提前1个月培育蜂王,提前1个半月培养雄蜂。这时由于气温低、蜜源少、蜂群还没有进入发展强盛时期,人工育王有困难,需要在头一年秋季培养一批蜂王,储存起来,在供应第一批笼蜂时应用。4月份及以后供应的笼蜂,使用当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数量,按提供笼蜂的多少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培育蜂王时,移虫的数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数量多1倍左右,因为移虫的接受率为80%~90%,处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产卵以后还要淘汰一部分。

养蜜蜂要注意什么事项

1、场地选择:场地周围2.5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应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辅助蜜粉源,而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

2、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3、蜂群的选购: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4、注意蜂场卫生,蜂螨喜欢藏在烂草败叶中,病菌病毒在污秽的环境容易滋生,这是常识。我们的蜂具,蜂场要定期消毒,当别人的蜂场发病时,及时消毒,及早预防。

5、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6、挑选蜂群的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然后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

我是新手,刚学养蜂,中蜂,现在是春繁,我的蜜蜂不太旺,刚买了袋花粉,按卖家的,用1-1-1的比例来

用鲜艳的容器装花粉会吸引蜜蜂过来采食,试试看,一般蜜蜂如果蜜充了就不再采了,所以可以适当减少蜜的供应

一个养蜂新手,一开始抓回一群蜜蜂,要把蜜蜂养进蜂箱里,可是总是爱逃走为什么呢?是不是没有子脾的缘故

我家里的老人是养蜂的,略懂一点,首先你抓的蜜蜂都是工蜂,他们围绕着群体采蜜,群体的主心骨是蜂王,所有的蜜蜂都会拥护蜂王,一个群体里没有蜂王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消亡的,你可以人工给它们植入一个蜂王,有了王它们就会规律了

养蜜蜂的方法是什么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

一、品种介绍

(一)意大利蜂

是一种黄色蜜蜂,原产地意大利。意大利蜂的工蜂腹部一般有三个棕黄色环节,后三节黑色。蜂王腹部一般呈棕黄色,尾端大都呈黑色。

意大利蜂适应性强,性情温驯,便于管理,蜂王产卵力和工蜂哺育力强,分蜂性弱,容易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强,善于采集成片蜜源和流蜜时间长的大宗蜜源,泌蜡多,造脾快。意大利蜂的缺点是蜂王产卵没有限制,饲料消耗较多,越冬性能较差,容易出现盗蜂和迷巢,躲避敌害的能力不如中蜂。

(二)中蜂

北方的中蜂体形较大,耐寒性比南方的中蜂强,对南方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较差。南方的中蜂体形较小。

中蜂蜂王一般呈黑色,也有少数腹部呈暗红色;工蜂的腹部黄褐色带黑环。中蜂耐寒耐热,飞翔敏捷,嗅觉灵敏,善于采集零散蜜源和躲避敌害。中蜂造脾性能好,不采树胶,腊质优,抗螨能力比西方蜜蜂强。中蜂缺点是容易发生自然分蜂和飞逃,也易产生盗蜂等。

最适合浙江饲养的有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以及平湖、长兴的优质蜂王,本地意大利蜂,卡尔巴阡蜂等。

二、蜂群的结构

蜂群是蜜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单位,由蜂箱、巢脾和三型蜂组成。所谓“三型蜂”,就是工蜂、蜂王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

一群蜂通常由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繁殖期培育的少数雄蜂组成。

(一)蜂王

蜂王是唯一发育完全的雌性蜂,蜂王的身体比工蜂长1/4-1/3,体重比工蜂约重2倍;寿命较长,可活4-6年。蜂王的职能是产卵,还在维持群体生活的蜂群中起到核心的作用。

(二)雄蜂

雄蜂比较粗壮,雄性器官发育完全,视觉特别发达,蜂群中雄蜂是新蜂王的配偶,在蜂群繁殖上起着重要作用。雄蜂寿命仅3个月,它不会采蜜,依赖工蜂喂饲,且食量大,为工蜂食量的几倍。在繁殖季节过后,要进行人工“杀雄”,在秋末冬初季节,工蜂为了节省饲料,也会将雄蜂驱逐出蜂箱外,让它冻饿死亡。

(三)工蜂

个体最小,要担当蜂群的一切劳务,如采集花蜜和花粉、酿制蜂粮、哺育蜂儿、饲喂蜂王、修建巢房、守卫蜂巢、调节蜂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

三、蜂群管理要点

(一)转地放蜂

转地放蜂是湖州养蜂的主要形式之一。

1、确定放蜂路线。这是指蜂场全年蜂群繁殖、生产所经过的放蜂场地路线。可归纳为东、北线和中线、西线三条。下例举东、北线。

东、北线。元旦前后北方/蜂群→福建、广东越冬、繁殖 2月底、3月初沿/鹰厦线、浙赣线、皖赣线→江西、安徽采油菜、紫云英蜜 3月下旬、4月上旬/浙赣线、沪杭线、沪宁线→浙北、苏南、苏北和皖北等地采油菜、紫云英蜜 4月底到5月初沿/津浦线、陇海线、胶济线→到苏北、鲁南等地采刺槐蜜,也有的到河北采刺槐蜜 5月底6月初/出山海关→黑龙江、吉林等地利用山花繁殖,采集7月的椴条蜜;也有部分蜂场到辽宁采草木樨蜜,到北京、辽宁采荆条蜜,到黑龙江采油菜蜜或草花蜜等。

越冬性强的蜂群,有的就在本地越冬繁殖,或到江西繁殖,到3月份按上述顺序北上采蜜。蜂群采完椴树、荆条、草木樨、油菜蜜后,就近采胡枝子、向日葵、荞麦、草花蜜等,到8月底9月初蜜源结束,多数蜂场、养蜂户南返本地采集茶花,繁殖越冬蜂,部分蜂场留在东北越冬至11月下旬再返回本地。

同时要物色好蜜源场地。①蜜源面积大,放蜂密度小。②蜜源植物长势好,流蜂稳定。要掌握好蜜源花期衔接才能追花夺蜜,获得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二)定地放蜂

将蜂群固定在一个蜜源较丰富的地方,并在附近适当搬迁放蜂。本省的主要蜜源有3-4月开花的油菜,花期20-30天,4-5月开花的紫云英,花期20-30天,5月初开花的柑桔,花期10天左右,6月中旬到7月中旬开花的乌桕,花期20-25天,7月到9月上旬开花的棉花,花期60天,10-11月开花的茶叶花。还有部分荆条、枣花、百合、枇杷花等。

(三)四季蜂群的管理

1、春季

①在油菜花开花初期,选择晴天进行蜂群的检查和整顿。抽去无蜂、少蜂、雄蜂多的巢脾和已经长霉的蜜脾,为蜂王产卵创造条件。不足一脾的蜂群及时合并。为了保存优良的机动蜂王,可将弱小蜂群组成双王群。

②早春要加强巢内外的保温。晴天气温14℃以上时,去掉薄膜,适当开大巢门,蜂群可在箱的周围活动晒太阳,同时清除蜂箱湿气。

③做好加蜜脾工作,当蜂箱缺蜜时,应加巢脾,将蜜液加温到37℃,灌于巢脾两面,放入箱内,供蜂群食用。一般安排在中午气温14℃以上进行。

④油菜开花初期,不论箱内贮蜜丰欠,都要喂浓度为40-50%的稀蜜水,以刺激蜂王的产卵和促进工蜂的内勤工作,喂量:每箱蜂群在7框以下,每次喂量为0.25公斤;在8框以上,每次喂量为0.5公斤。勤检查,吃完再喂。

⑤油菜花后期和红花初期,应培育新的蜂王。当蜂群进入增殖期,应及时添加无雄蜂房的优质空脾,使蜂群迅速繁殖,箱外应设置喂水器,水中加入0.5-0.9%的食盐,供蜜蜂吮食。

⑥进入红花期,应多造新脾,以待大流蜜期有足够的空脾贮蜜。同时要抓紧生产王浆和蜂蜜,同时也避免了分蜂现象的发生。

2、夏季

夏季大流蜜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约1个月左右,主要做好防暑降温,把蜂箱放在树荫下。在蜂箱周围放几个水盆,内盛0.5%的盐水供蜜蜂吸吮。这时期,应在早上7点以前摇蜜;把蜂群中多余的巢脾提出;同时从小群中抽调封盖的老子脾补充采蜜的蜂群,以增强和壮大蜂群,增加王浆和蜂蜜的产量。后期花粉稀少,当箱内进蜜逐日下降时,应把蜂群迁移到有蜜源的地方,促进蜂王产卵,为下一个蜜源期培育壮大蜂群做好充分的准备。

3、秋季

①秋季花蜜丰厚,花粉丰富,抽取一部分粉脾贮备起来,供第二年春季繁殖之用。留足越冬饲料,每箱蜂留足越冬饲料,每箱留2-3张封盖的成熟蜜脾,同时也要适当收取商品蜜。

②整顿蜂群,使各蜂群相差不大。蜜源结束后,要缩小巢门,紧缩蜂路至9毫米宽,有利于保温和防止盗蜂。

③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在霜降以前,应增加蜜糖的饲喂量,促进蜂王产卵,培育适龄的越冬工蜂。此工作结束后,必须控制蜂王产卵,促其安定休息。方法是抽去箱内粉脾,把蜂群放在暗处。同时还要检查蜂群,防止盗蜂侵入。

4、冬季

①越冬保温,保温应分内外两步进行,内保温可在10月中旬进行,等外界气温稳定,没有较热的中午时再做箱外保温。蜜蜂喜欢在蜂箱前方向阳的巢脾中部结团,为此应把少数半蜜脾放在中部,两侧放整张蜜脾,巢脾之间的蜂路保持15毫米,以利越冬蜂团聚。

②巢门要畅通,它是蜂群唯一的空气流通口和管理人员观察、掌握蜂群的主要途径。一般保持2-3厘米长,0.8厘米高。巢门注意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刺激蜜蜂活动。

③掏出死蜂,15天左右检查一次,严防鼠害。及时诊断群况,一般冷时听到唰唰声,热时听到呼呼作响音,正常的声音低微。

④保持安静的环境,应放置在远离噪音和振动的区域,更不能随意搬动和敲打蜂箱。否则引起蜜蜂不安,而导致大量食蜜,消耗体力,缩短其寿命。

四、常见病防治

1、蜂螨小蜂螨严重,而且封盖子脾又较多时,应将所有封盖子脾抽出,用硫磺烟熏3-5分钟,熏后通风10-20分钟将子脾送回原箱。

2、美洲幼虫病预防每框蜂可喂3万单位四环素,或先锋霉素。发病治疗,可用磺胺噻唑纳和土霉素片交替或混合使用,每片混合稀蜜液喂蜂16框,连续喂7-10天。

3、大肚病又叫痢疾病,大多是蜜蜂消化不良和没有及时排泄所致。可用氟哌酸、酵母片一定剂量混合在40-50%的稀蜜水中饲喂2-3天。

4、黑蜂病又叫瘫痪病。主要由于低温和环境潮湿引起,可用20万单位金霉素或新生霉素糖浆治疗,每隔2天喂1次,连续3-4次。

5、白垩病可用浙农大蜂研所研制的白垩净二号,每个幼虫脾喷0.4克,有较好的疗效。

认真做好预防植物蜜粉中毒、农药中毒和病虫害危害工作,实施安全生产,保障蜂群健康。

怎样养蜜蜂

  你饲养的是中蜂。下篇是有关饲养笼蜂的方法,可能对你饲养笼蜂(中蜂)有所帮助。

  笼蜂饲养管理

  笼蜂饲养管理包括:笼蜂的饲养方式,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蜂笼的构造,饲料的配制,笼蜂蜂王的培养,笼蜂的生产,装笼工作,笼蜂的运输,笼蜂饲养技术。

  笼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带巢脾和蜂箱,装在纱笼中出售(或运输)的蜂群。欧美养蜂发达国家的蜜蜂繁殖场出售的笼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计算的,所以过去称为磅蜂。蜜蜂繁殖场和养王场大多设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给北方饲养。

  在北方饲养笼蜂,大多采取饲养1个养蜂季节(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后将蜂群杀死。这样既节约了蜂群越冬的饲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单产,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国南方春季有油菜、紫云英、蚕豆等丰富的蜜粉源,气候温暖,有利于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产笼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时间长,饲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丰富,如饲养笼蜂,有利于夺取蜂产品的高产。

  (一) 笼蜂的饲养方式

  饲养笼蜂的方式有以下数种:

  1.供北方养蜂场生产饲养

  北方的养蜂场春季从南方购买笼蜂,过入蜂箱饲养,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秋季无蜜源时将蜂群杀死,还可以取得蜜蜂虫蛹。将蜂箱、巢脾、养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后,妥善保存备用。这种饲养方法可以节约蜂群越冬饲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产量,还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笼蜂加强弱群和无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于饲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越冬以后,群势削弱到难以独立生存,或者丧失了蜂王,可以将笼蜂与它们合并,使它们在大流蜜期到来时能够投入生产。

  3.推广良种

  出售笼蜂的蜂场必须保证质量,必须是蜂蜜、蜂王浆高产的蜂种,以青年蜂为主,蜜蜂健康无病虫害。南方的种蜂场将蜂蜜、蜂王浆高产良种或者将选育的抗病虫蜂种以笼蜂的形式推广。

  4.辅助强群长途运输

  在炎热季节,3~7日的长途运输,蜂群容易受闷死亡。如果采取开巢门运蜂的办法,会有部分蜜蜂飞失,使蜂群削弱,同时影响车站作业的安全。在起运蜂群以前,可以从强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个王台,装笼运输,到达目的地以后,除去处女王再与原群合并。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群长途运输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飞出。

  5.为农作物授粉

  利用笼蜂给植物授粉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养蜂场互助合作或者联营从事笼蜂饲养是理想的办法。这样可以减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损失和蜂蜜的消耗,并且节约非生产期的人工开支。

  (二)生产和饲养笼蜂的条件

  生产笼蜂的蜂场除去在蜜源植物丰富的地方建立场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种繁育技术,不断选育高产、抗病的蜂种;掌握人工育王技术,及时培育出大量的优质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术,使蜂群尽早、尽快地发展壮大,以便提早供、多供应笼蜂。

  饲养笼蜂的地方,同样需要具有1个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丰富的辅助蜜粉源。由于笼蜂是不带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蜂箱、巢脾、巢础框和饲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购入笼蜂以前,要掌握笼蜂的运输、过箱和饲养技术。

  (三) 蜂笼的构造

  装运蜜蜂的蜂笼,通常是用木板钉成长方形四框,两面钉上铅丝纱制成的。长度不超过440毫米,高度不超过240毫米,可以放人标准蜂箱内,便利于过箱操作。蜂笼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钉成的,顶板正中开一个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圆洞,以供放饲料罐或者饲料罩,同时也是装进蜜蜂的入口。如果采用蜂蜜等液体饲料,就在此处安装饲料罐;采用炼糖等固体饲料时,在此处安装饲料罩。饲料罩是用8~10目铅丝纱制作,直径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笼的大小根据装蜂多少而定。装1.5千克蜜蜂的蜂笼,外围尺寸为长440毫米、高240毫米、宽160毫米。每增加或者减少0.5千克蜜蜂,蜂笼的长度和高度不变,宽度增加或者 减少20毫米。然后在四框的前后两面钉上铅丝纱,铅丝纱要卷边,用鞋钉钉严密,不能让蜜蜂钻出。在顶板的圆洞一侧锯一条长10毫米的锯缝,旁边钉一小钉。在这里用铅丝吊着固定邮寄蜂王笼。

  圆筒蜂笼是用瓦楞纸或者纤维板制造的,长350~400毫米,大头口径200毫米,小头口径180毫米。筒内安一个Z字形铅丝纱网,在其中部捆扎饲料罐和蜂王笼,让蜜蜂攀附在铅丝纱上。蜂筒两头安装铅丝纱网和由数根25毫米宽的通风鳍片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飞出和防止通风不畅。

  (四)饲料的配制

  空运笼蜂使用固体饲料,铁路或卡车运输使用液体饲料。

  1.炼糖

  笼蜂运输期间的饲料与邮寄蜂王使用的炼糖相同。配制的炼糖软硬度和含水量要适宜,以在15℃时不干不硬,在37℃时不流动为宜。用优质的白砂糖和蜂蜜配制。普通粉状白糖含有微量的矾,红色原糖含杂质多,均不宜做炼糖,更不能用有铁锈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制炼糖。

  (1)加热法

  优质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热,搅拌,使糖完全溶化,双层纱布过滤。蜂蜜l份加热到60℃,过滤。将清 洁的糖汁加热到112℃,对入蜂蜜混合均匀,继续加热并且不停地搅拌,直到118℃时撤火,放温到70℃左右,继续搅拌到成为乳白色的糖团为止。调制好的炼糖装入容器,密封,放于凉爽、干燥处储藏。

  (2)研磨法

  将优质白砂糖研磨成细粉,经80~100目细筛筛过,粗粉再研磨、过筛,直到全部成为细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经过加热、过滤),然后来回进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样,揉时逐渐加入剩余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团,不软不硬,不粘手,放置不变形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约为4比1。

  1.5千克的笼蜂在运输期间平均每天约消耗固体饲料100克,通常每笼加入炼糖500克。如果个别蜂群在运输途中吃完了饲料,可以随时添加。

  可以采用转化糖代替蜂蜜调制炼糖。转化糖的制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煮沸30~45分钟。

  2.液体饲料

  利用火车、卡车、轮船运输笼蜂,使用液体饲料效果好。将蜂蜜装入玻璃瓶或者马口铁听内,盖上钻2~3个小孔,盖朝下倒放于蜂笼顶板的圆洞里,固定好。空运笼蜂时不能使用液体饲料,因为飞机飞行时气压变化大,容易使瓶内的蜂蜜流出。

  (五)笼蜂蜂王的培养

  笼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预先按需要数量作好计划,按计划培养,以便能够及时地满足供应。 保证蜂王是人工培育的当年的或者日龄不超过6个月的产卵王,符合种性要求,蜂王产卵力强,其后代蜜蜂采集力强,分蜂性弱,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力。为了在3月份能够提早供应笼蜂,需提前1个月培育蜂王,提前1个半月培养雄蜂。这时由于气温低、蜜源少、蜂群还没有进入发展强盛时期,人工育王有困难,需要在头一年秋季培养一批蜂王,储存起来,在供应第一批笼蜂时应用。4月份及以后供应的笼蜂,使用当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数量,按提供笼蜂的多少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培育蜂王时,移虫的数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数量多1倍左右,因为移虫的接受率为80%~90%,处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产卵以后还要淘汰一部分。

  (六)笼蜂的生产

  生产笼蜂的工作应在前一年的秋季开始,除去培养一批蜂王以外,还要彻底治螨,培育健康的越冬蜂,作到强群越冬。在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有蜜粉源的地方,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促进和加速蜂群的发展。

  根据当地的气候蜂群和蜜源条件提出适宜的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法,可使蜂群尽快发展强壮。现有一种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检查蜂群,了解并详细记录蜂群的情况,将3框蜂以上的蜂群列为大群,3框蜂以下的列为小群。小群组成双王群,采取双群同箱的管理方法,可以两群群势相当,也可以一强一弱。提出巢内空脾使蜜蜂密集,即第一次“密”,3~4框蜂的单王群留2个脾,放于箱内中央,两侧加隔板和保温物(保温框或者草卷),盖布上加盖20张草纸,既保温又吸潮。蜂箱巢门留10~15毫米宽,面朝南或者西南,背靠墙;各蜂箱之间间隔10~15厘米;箱底垫10厘米厚干草,箱背后和各箱之间空隙填上千草;箱上盖上草帘和塑料薄膜。晴天翻晒保温物。双王群的中间闸板要十分严密,两群的蜜蜂不能在箱内互通;闸板两侧的两个群各留2个脾,巢脾紧靠闸板和外侧隔板,使蜜蜂集中在两脾之间的一条蜂路内,箱内外保温与上述相同。紧脾当天傍晚开始喂蜂,在3日内喂足,使每个脾上有500克以上的饲料储备。在糖浆中加磺胺类药物(每框蜂0.2片)或者抗生素(每框蜂5000单位)。以后每日进行奖励饲喂牛乳糖浆。500克白砂糖和250克水加热溶解,再加250克牛(羊)奶和1克食盐,放温后喂。奖励饲喂不间断,开始时小群每次喂50克牛乳糖浆,以后逐日增加10%。寒潮期可在早晚各喂1次。

  8~10天以后,巢内有整框子脾时开始加脾。第一次加空脾时加在蜂巢中央。4~5天后第二次加脾,加在最外侧巢脾的里面,即边2位置,以后再加脾时同样加在边2位置。同时将新封盖子脾调到外侧,把老封盖子脾调到中间,新蜂出房后蜂王能在其中产卵。经过几次加脾以后,每脾上的蜜蜂减少到七成蜂左右,但是子脾数量增加了,这是第一次“稀”。当蜂群发展到占用8~9个脾时,暂缓加脾,这时采用割开子脾上的蜜房封盖和调动巢脾的办法扩大蜂王产卵面积。由于蜜蜂大量出房,蜜蜂数量增加,逐步达到蜂脾相称(平均每个巢脾有 2000只蜜蜂),或者蜂多于脾(每脾有2000只以上蜜蜂),达到第二次“密”。当群势发展到9框蜂以上时,加上继箱,调到继箱1个蜜脾和2个子脾,并补加2个空脾,巢箱也补加2个空脾。经过这样处理,巢脾上的蜜蜂又稀了,即第二次“稀”。但是巢内有6~8个子脾,新蜂陆续出房,青幼年蜂多,哺育力强,同时气温已经升高,蜜粉源增多,可以进一步促进蜂王产卵,可为笼蜂培育提供大量的蜜蜂。

  七)装笼工作

  根据交蜂日期,事先准备好用具、饲料,按步骤将蜜蜂装入蜂笼。

  1.用 具

  使用的用具有蜂笼、蜂王邮寄笼、饲料罩或者饲料罐、台秤、漏斗、铁钉、 铁纱、钉锤、钳子等。 抖蜂漏斗,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10厘米、上段长55厘米为圆筒形,下段长35厘米呈漏斗状。用镀锌铁皮制作,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制作。大量装笼时,在一空继箱下钉上一块隔王板,箱下连接一个上口与继箱同样大的漏斗,既可提高抖蜂效率,又可避免将蜂王和雄蜂装入蜂笼。

  2.装笼时间

  在流蜜期装笼,要在蜜蜂大量出巢采集以前进行,以免蜜蜂到达目的地以后失重太多。在蜜源缺乏时,容易发生盗蜂,装笼工作困难,装笼时间需安排在清晨或者黄昏蜜蜂很少飞翔时进行。一旦发生盗蜂,立刻停止,等蜜蜂安静后再继续。

  3.装蜂王

  打开蜂王邮寄笼上的铁纱,在饲料室内装上炼糖,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炼糖干燥或者潮解,再将铁纱固定好。将蜂王和7~10只蜜蜂从蜂王笼侧面的圆孔装入,用软木塞或者蜂蜡把出入孔塞住,称出重量。用铅丝将蜂王笼从蜂笼的圆孔放人笼内,铅丝卡在锯缝里固定在顶板上,使饲料室位于下方。

  4.抖蜂装笼

  将蜂笼放在台秤上,抖蜂,漏斗插在蜂笼上。打开蜂箱,找到有蜂王的巢脾放在一边;提出其他青幼年蜂多的巢脾,将蜜蜂抖入漏斗,再将巢脾放回原箱。依次提脾抖蜂,直到笼内蜜蜂重量少许超过要求,立刻抽出漏斗,盖好圆洞。纱盖、隔板和边脾上附着的蜜蜂大多是日龄较大的,不要将它们抖入笼内。更不要把蜜蜂抖入塑料带内过秤以后再装入蜂笼,因为蜜蜂在塑料带内聚集在一起,气温高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伤热而脱水,伤亡很大。在无蜜源时,不要将几群蜜蜂混合装入一笼,以免互相咬杀。

  5.加饲料

  将预定数量的笼蜂装好以后,把附着在蜂笼外面的蜜蜂扫干净,搬离蜂场,将饲料罩装在圆洞内,罩口上沿每隔3~4厘米钉一图钉或者鞋钉把它固定住。再将一定重量的炼糖或者液体饲料罐放入饲料罩内,然后用薄木板钉在顶板上把上口封住。将饲料重量记录在登记卡上。把封装好的笼蜂放在树荫下或者凉爽通风的室内,使蜜蜂保持安静。

  (八)笼蜂的运输

  可用卡车、火车或者飞机运输笼蜂。注意做好蜂笼的固定和途中管理。

  1.固定蜂笼

  为了使笼蜂通风、散热和便于搬运,将每3~4笼用4根木条或者竹板钉连在一起,各笼的纱窗与纱窗相对,间距70~80毫米,木条钉在蜂笼侧壁的上下两端,一面两根。木条或者竹板的长度根据蜂笼的数量和宽度而定,两头还要长出30毫米。

  2.途中管理

  卡车或火车运输,途中时间较长,必须有人押运,照看笼蜂和联系有关事项。飞机运输时间短,两边电报联系,有人接送就可以。装运或者途中停留时,将蜂笼叠放整齐,对齐空隙,使蜂笼保持空气畅通;并且用绳子捆扎固定,防止互相碰撞。用喷气式飞机运输,将笼蜂装在前舱,螺旋桨飞机则装在后舱,以减少震动。火车要装在棚车内通风良好的门窗附近。 押运人员应随身带面网、钉子、锤子、钳子和炼糖饲料,沿途指导笼蜂的装卸和安放等工作。不能将笼蜂倒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运输途中,每天喂水2~3次,察看饲料消耗情况,及时给予补充。

  (九)笼蜂的饲养技术

  饲养笼蜂要预先做好计划,与笼蜂生产场签订购销合同,订购所需数量的笼蜂,约定交蜂日期。笼蜂群过入蜂箱饲养,大约经过1个月才能恢复到原有的蜂数,经过2个月才能发展强壮。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源情况确定交蜂日期。笼蜂能够在当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开花时或者开花以前半个月运到最理想。

  (4)中蜂标准箱

  中蜂标准箱是专为科学饲养中蜂设计的蜂箱。它使用高135毫米的浅继箱,继箱外围长420毫米,高125毫米。

  (5)简便转运蜂箱

  浙江农业大学设计的转运蜂箱,特别适合转地饲养,结构基本上和10框标准蜂箱相同。特殊结构是:

  ①前后箱壁内侧承框槽60~100毫米处,装设巢脾快速固定器;

  ②两侧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装巢门翻板,其上钉上盖板,关上巢门,翻板时,又可作为蜜蜂的栖息走廊;

  ③箱底距前缘120~220毫米处开一底气窗,有滑板,可开闭;

  2.蜂箱的巢门档

  在巢箱与箱底之间设有巢门,供饲养时蜜蜂出入。在不同季节蜜蜂出入口的大小不同,这就需要用巢门档来更好地调节巢门的大小。对活动箱底的蜂箱,一般用方条木巢门档,其长为380毫米,宽与高都是22毫米。在方条木的不同方向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缺口,大缺口宽165毫米、高9毫米,小缺口宽50毫米、高8毫米,这样可组成蜜蜂三种不同的出人口。盛花期需要大的出入口,可将整个巢门口成为出入口;在准盛花期酌情选择巢门档上的一大一小两个缺口其中之一做为蜜蜂的出入口。对固定箱底,巢门档一般用复式巢门档,即长380毫米,厚10毫米,高30毫米的长方形木条。木条放在巢门踏板上,高度部分盖住巢门的。木条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凹槽,凹槽高9毫米,宽度是60毫米和40毫米,使凹槽对着巢门踏板,凹槽之内各嵌人大小与凹槽一样的小板条,小板条用钉子穿在木条的凹槽内,使小板条能活动自如。其巢门口大小的调节,一是调节整个巢门档与巢门踏板的距离;二是固定好巢门档,仅调节两活动板条的高度来控制开口大小。

  3.隔板与隔离板

  用于隔离蜜蜂的为隔板,它可切断蜂路。当在蜂箱中需要饲养两群或两群以上的独立蜂群时,就要求在一个蜂箱内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空间,这时就应用隔离板,使其插入蜂箱中,作为“墙壁”。将空间隔开,切断前、后、上、下的蜂路,使各群的蜜蜂不能来往。


泉儿沟养殖


一,新手要想养好中蜂需要知道蜂王是蜂群的核心成员,是蜂群中唯一产卵的母王蜂,也是蜂群的保护者,沒有了蜂王,蜂群就是一盘散沙,随时灭亡,新手想要养好中蜂需要确保蜂王的健在,保证正常产卵。蜂群才能正常发展。

二,中蜂天生个小,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威协,外界惊扰,引发全群弃巢飞逃,饲养中蜂时要多注意安全管理,,如果发现群蜂受到异种蜂类攻击,(胡蜂,土蜂,马蜂,,,等)要及时制止,对异类蜂进行驱赶扑杀等有效措施。对于蜂巢虫要做好蜂箱整洁卫生,避免各种病毒病害威协蜂群的正常发展。

三.,保证中蜂群食物充足,如果蜂群出现食物短缺时,蜂王就会停止产卵,蜂王停产对蜂群来说,等于新蜂出不来,老蜂死亡,最后引发炸群乱飞灭群,养中蜂要时刻注意食物,不能匮乏食物及时飼喂。防止群蜂因食物匮乏引发群蜂弃巢而飞逃。

四,饲养中蜂时要避免经常开箱打扰蜂群的正常工作,因为中蜂天生敏感,好安静,怕亮光,喜欢黑暗,如果经常打开蜂箱打扰蜂群,极易引发蜂群的不安,蜂王也会因此受惊,减以产卵数量,甚至发生公蜂攻击蜇人事件,最后势必会造成蜂群弃巢出逃。要给中蜂一个安静的生存环境,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心去打扰蜂群。

五,新手养中蜂要特别注意,确保蜂王的键在,并且能正常产卵,保证食物充足,不要经常开箱打扰蜂王产卵!


南宫一哥


希望能帮助到你

“养蜂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如下大雨、泥石流等,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蜂箱被淹。还需要防治常见病虫害,一般中蜂主要掌握巢虫的防治方法、意蜂主要掌握蜂螨的防治方法。

关于新手养蜂应该注意的事情,蜂部落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历年来很多养蜂朋友遇到的问题来看,蜂部落将将养蜂分为个人因素,喂养因素,饲养技术,取蜜技巧、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中包含了个人是不是具备养蜂的必要条件,比如当地的蜜源是不是充分,适合饲养什么样的蜂种。搞清楚中蜂与意蜂的不同,确定本地可以喂养的蜂种,然后精心喂养,风险相对较小。一般当地要有充足的蜜源,一般要有两个以上大蜜源,还有适当的小蜜源作为补充。蜂场远离城市,不要靠近高速公路和高铁经过的地方,高压线下、矿场都是不适合养蜂的,所以最好有充足的场地可供选择。

喂养因素

很多习惯了土法饲养的朋友认为蜜蜂是可以不用喂养的,其实蜜蜂不用喂养的地方不多,一般在越冬或者是蜜源缺乏的季节都是需要进行喂养的,否则很容易造成养蜂失败。

饲养技术

就技术而言,蜂部落觉得想要进行现代化的蜜蜂饲养,最简单应该掌握常见的人工育王技术、合群技术、分蜂技术。同时在饲养的过程中以饲养强群为主,拒绝饲养弱群,保持分略多于脾,至少每年更换蜂王,用药的时候严格按照说明执行,不要用药过少,但是也不能用药过多,在实际养殖中治疗蜂病将整个蜂场蜜蜂全部毒死的案例数不胜数。

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长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们可能一直都无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最后蜂箱中还是没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区想要获得蜂蜜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缺蜜期采用代用饲料,流蜜期的时候将蜂蜜取走。

对于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时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没有地方产卵,大大减少了蜜蜂数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储在蜂箱中容易导致蜂群中的蜜蜂闲置下来,引发连续分蜂现象,最后蜂群越来越弱。所以在实际养殖中取蜜是非常关键的。

病虫害防治

蜜蜂养殖每个人都担心蜜蜂生病,所以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定要掌握,一般中蜂主要掌握巢虫的防治方法、意蜂主要掌握蜂螨的防治方法。在我们养殖的过程中要不断向有经验的养蜂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最后才能慢慢进入这个行业。

2020我们一起加油哦!


谢子非


【新手要想养好中蜂】不但需要经常学习养殖经验还需要了解蜜蜂群的构造和组成。

1.体制:蜜蜂都是一王制,偶尔有两只蜂王都是新老蜂王交替王储时候(有经过人工干预双王培育同巢成功的案列)。

2.组成:蜜蜂是由工蜂,雄峰,蜂王组成,工蜂负责出勤和清理及哺育幼虫,控制蜂王产卵等,雄峰任务就是吃喝交配使用,分群期才会大量出现,平时只是蜂群自然褚备几只而已。

3.习性:中峰胆小怕惊吓,喜幽静,污染源少,避风出口向阳方向,冬暖夏凉位置。

4.管理:不要经常随意开箱查看,特别是阴雨天气和冷天;需要进行编号定期检查和清理,查看有没有失王,产卵情况,箱底蜡屑,缝隙的巢虫,蜂群和巢皮的比列是否协调;分蜂季每10天左右检查有没有分蜂热,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冬天注意减少巢皮保温,夏天增加通风透气性,春夏秋更要注意胡峰的清理;缺蜜期意蜂和其它蜂群出现盗蜂,分蜂热时出现的冲群现象;蜂王一般选择个大饱满,身体足够长为最佳,产子均匀,成片产卵,为优质王,不建议急造王台的使用。

4.病害:中峰相对病害不是很多,蜂螨一般在出勤工蜂翅膀根部,用药物洒在巢门口就可以根治,商店有售;烂籽脾出现在巢皮里很多烂肉一样的幼虫,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换掉所有籽脾,用新蜂箱新巢皮从新筑巢;巢虫是在籽脾出现,会发现很多连片未封盖白头的成虫死蜂。这是因为脾多于蜂造成的,严重的换掉籽脾。

这些只是大体纲要,你在实际操作中多观看,再结合文中内容应该会很快掌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养蜂愉快


文哥谈事业聊生活


1

需要确定养殖蜜蜂的数量,需要养强蜂,一般强蜂是在春天的时候进行养殖而成。

2

需要在这个时间点控制住蜜蜂的成长,需要进行一定的喂养。

3

需要给蜜蜂补充蛋白质,可创造出更多的蜂蜜,在不好的天气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要保证蜜蜂的生存环境。

4

千万不要在下雨天还将蜜蜂放出去,这样容易导致蜜蜂大量死去。


乡野牧童


中蜂给糖的注意事项

一、质量可靠

蜜蜂因世世代代取食蜜、粉,相应器官与消化系统都已高度特化。只有取食像蜜和花粉这样的精良食物,方能消化吸收。取食劣质食料,容易导致蜜蜂消化系统受损,体质弱化患病。需喂糖时,所用糖应是优质清洁白糖。若用蜂蜜,则应是未变质蜜。禁用红糖、饴糖、土糖等杂糖喂蜜蜂!

二、做成糖浆

观察表明,对于固态糖,中蜂利用率很低。如果巢内、饲喂器内有糖的结晶颗粒,中蜂一般都要将它们清理出去,而不是将其用水溶化后再利用。这说明,中蜂对糖的状态也有严格的选择,喜好液态糖。因此,要将糖用水溶化,做成糖浆饲喂。

三、防溺

已在开口状饲喂器内潜伏等待的蜜蜂,逢糖浆来临时,只顾“嘴”解馋,不顾被淹没危险。过分贪恋蜜、糖和吸“食”过饱的蜜蜂,若跌入糖“河”之中,还会连带其他一些蜜蜂。因此,为了避免溺死蜜蜂,饲喂器的形态、结构都要有所讲究。有“鸭舌盖”的蜜蜂饲喂器,防溺效果好!蜂具店一般有售。若使用开口式简易饲喂器,要注意器壁应较粗糙,以便于蜜蜂抓附。除此之外,在开口式饲喂器内要设置足够的漂浮物

四、慎选喂给时间

中蜂“取食”糖浆较快的时段依次为:清晨、上午、傍晚。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选择喂给时间。一般可在傍晚饲喂。因为饲喂后的蜜蜂常会兴奋外出寻找食物。傍晚饲喂,能留出蜜蜂既可外出,又能安全返巢的一段时间。这样,既化解消泄了蜜蜂们因此产生的出巢冲动防止热能集聚产生过热伤害,又有利于蜜蜂找到本群箱内的饲喂点。无盗蜂之虑喂给糖浆量又不多时,可选择清晨饲喂。在蜜蜂对糖高度敏感时期,例如,缺蜜期、秋季贮备越冬用蜜时期,蜂群较为密集的地方,为防止饲喂引发盗蜂,一般选择夜晚饲喂。若在气候适宜蜜蜂外出时节选择夜晚喂饲者,尤其是在需要连续数日饲喂之初,还应关闭巢门(开通气窗)后再喂。如果蜂箱封闭性差不能阻止蜜蜂外出的,在夜晩喂饲时,要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以防蜜蜂“兴奋”出箱扑灯。有明月的夜晚要视为有灯火。

五、不宜灌脾饲喂

蜜蜂吸取糖浆时,便开始混人唾液。从生物化学角度看,此举是在给糖加酶。这有利于使人工糖浆及时转化为蜜蜂容易消化吸收的“养料”。如果以糖浆灌脾方式喂给,蜜蜂要么将其逐一吸取、转运加工,要么“忘记”吸取。未被吸取加工过的蜜,最容易发酵变质,产生副作用此外,蜜蜂“取食”喂给糖浆的速度,直观反映出蜂群此时的生活状态,为养蜂者提供了洞察蜂群状况的机会。灌脾饲喂,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六、不宜饲喂群

对无王群,含无王但有王台群,有热症状群,慎喂或不喂,以免提前引起工蜂产卵或诱发其他蜂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