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继续给大家介绍几个小恐龙。这次介绍的几种就不那么常见了。比如双脊龙、迅猛龙等。


  • spinosaurus 棘龙


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棘龙属(学名:Spinosaurus,意思为“有棘的蜥蜴”[1]),又翻译为棘背龙脊背龙,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白垩纪的非洲北部,约为1亿1400万年到6500万年前[2][3]。棘龙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于埃及,并在1915年加以叙述、命名[4]。最初的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但最近几年发现了其他的头颅骨、爪子、胳膊、尾锥、头冠等身体部分的化石。目前仍不完全确定棘龙属有一个种还是两个种,其中最著名的种是20世纪发现于埃及的埃及棘龙(S. aegyptiacus),而第二个种是在21世纪于摩洛哥发现的摩洛哥棘龙(S. marocannus),化石发现于摩洛哥,其有效性仍备受质疑。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长度可达2.2米,长棘之间推断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的帆状物;然而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数种看法,包括调节体温、视觉展示物。棘龙的头颅骨长宽但是较矮,外形类似上龙类,棘龙被认为是以中型鸟臀目和蜥脚类恐龙以及鱼类为食。一项针对棘龙科牙齿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推测棘龙是陆地动物,但也偶尔会在水域中栖息,类似北极熊。

推算显示棘龙身长13到18米,高度约为2.1至4.8米,体重为4到18公吨[5][6]。棘龙是目前已知最大型的陆生肉食性恐龙之一、也是长度最长的肉食性恐龙,但是重量却低于暴龙或者低于其它大型兽脚类;棘龙因为用四肢行走,其身高和咬合力更是远远低于其它普通的大型兽脚类掠食者。

棘龙原本不为人熟知,却因为《侏罗纪公园3》中杀死暴龙而一跃成为流行文化中的经典非鸟恐龙形象,棘龙体型确实比暴龙大,手比暴龙的短肢更灵活,但实际上棘龙的战斗力远低于暴龙不说、更是食鱼为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棘龙和白垩纪晚期的、食肉暴龙因为时间和所处生态系的差异,也根本不可能见面对决。

  • ankylosaurus 背甲龙


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甲龙属(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僵硬的蜥蜴”[1])是甲龙科恐龙的一个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约6800万到6550万年前[2],甲龙分布在整个美国和墨西哥地区,在这些地区甲龙较为常见。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甲龙骨骼化石,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其他甲龙科也有同样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但甲龙却是这个科内最大型的物种。它的装甲甚多、但是体重只有2吨到4吨,非常轻量级,并且身高比同类型恐龙低、方便用甲壳保护自己柔软的腹部。

  • compsognathus 秀颌龙
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美颌龙属(属名:Compsognathus)又称细颚龙美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约有火鸡的大小,生存于欧洲。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两个保存良好的化石,一个于1850年代在德国发现,另一个是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于法国发现。美颌龙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在两个标本的体内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在葡萄牙发现的牙齿有可能也属于美颌龙。它的名字是来自古希腊文的“κομψος”(意即美丽)及“γναθος”(意即颚或颌)[1]。

美颌龙的两个化石都是较为完整的骨骼。目前的已承认种只有长足美颌龙(C. longipes)。不过,在1970年代于法国发现的较大标本,曾被认为是另一个种,而被命名为C. corallestris。德国标本目前被发现是个幼年个体,两个标本属于相同物种。直到1990年代在亚洲发现许多更小型的恐龙以前,美颌龙曾被认为是最小型的非鸟型恐龙,也一度被认为是始祖鸟的近亲。因此在古生物学界之外,美颌龙也是广为大众所熟悉的恐龙之一。


  • dilophosaurus 双脊龙


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双冠龙属(属名:Dilophosaurus),简称“双冠龙”,旧译双脊龙

双棘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是生活于早侏罗纪的锡内穆阶中型肉食恐龙,约1亿93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双冠蜥蜴”,因它的头顶有两个冠状物。第一个标本是在1954年所叙述,但直到十几年后才被命名为双冠龙。双冠龙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侏罗纪恐龙之一,但是目前它的化石在中国的云南省、重庆省、西藏自治区发现的比较多,而美国以及其余地区发现的化石则相对较少[1]。

双冠龙曾多次出现在大众文化之中,但这些作品中的双冠龙形象纯属虚构,跟古生物学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最著名的是在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被描述为像褶伞蜥一样拥有夸张颈部、会喷毒液、像小狗一样大小的恐龙,此外还在众多的电玩游戏中登场;但实际上双冠龙非但没有颈伞,而且还是远远超过一只狗的大小的是中型肉食恐龙。


  • velociraptor 迅猛龙
每日一首宝宝英文儿歌(动物)-小恐龙宝宝2

伶盗龙,又译迅猛龙、速龙,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一种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大约生活于8300 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也是目前唯一确定的已知种。伶盗龙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本于1924年在蒙古发现,这是第一种亚洲驰龙类。其他驰龙类皆在北美洲发现。

2019年11月26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宣布,在河北发现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发现的是只体长约30厘米,腿脚和尾巴都很纤细的小恐龙。但它动作非常迅猛,可捕捉非常小的飞虫或蜥蜴,再敏捷的动物也很难摆脱其杀戮,因此被命名为“迅猛龙”。它也是亚洲美颌龙类中最早出现的,也是该类群中最小的物种 [1]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