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警惕!“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導語

《孝經》有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講的就是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人人都應該遵從的意思。我們從小就被家庭、學校教育要熱愛祖國孝順父母,甚至長大了我們也會用同樣的口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但實際上盡孝的過程中很多細節常常被我們忽略,或者想做卻感覺力不從心。

孟子也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按這古人的標準,我們當下很多大齡剩男剩女真的是很“不孝”了,但是時代發展也是與時俱進的,晚婚不等於不結婚,相信假以時日遇到真愛這多數人還是會結婚的。還有一種啃老族不管不顧不懂知恩圖報,他們只知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父母的輸血救濟,行徑惡劣,令人髮指。但你是否聽說過一種“新型不孝”,這種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的行為也許就發生在你的身邊。


警惕!“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案例

家住上海的老陳一家在當地的社區還算小有名氣,夫妻兩人從2001年就搬到上海打工,沒有一技之長的老陳只會烙餅,他們夫妻兩就從社區擺攤開始,憑著不錯的手藝和實惠的價格,老陳的烙餅攤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到2017年在上海他們已經買下了兩套房產。

做過擺攤生意的人肯定知道擺攤的不容易,每天早上凌晨三四點就要起床,遇到生意好的時候自己都顧不上吃飯,沒人的時候又沒心情吃飯,兩眼巴巴的看著路上的行人就希望他們能停下來買上一個。在上海這樣精緻的城市裡,人都很挑剔,不管風裡雨裡每天都要笑臉相迎。還好這些年的苦老陳夫妻兩都堅持下來了,可是最近這兩年的事吧,老陳夫妻兩卻有點有苦說不出。

事情是這樣的,老陳夫妻兩有一個大女兒一個小兒子,兒子還小剛上大學,大女兒在2015年結的婚,當年就產下了一個兒子,這把老陳夫妻兩開心的,終於可以抱上外孫了。老陳體諒女兒女婿工作忙碌又沒什麼帶孩子的經驗,便主動要求他們老兩口輪流著來照顧女兒外孫,老陳女兒倒也不推辭。這本是歡天喜地其樂融融的一件事,但事情壞就壞在長年累月下來矛盾越積越多。

自從老陳夫妻兩個來照顧女兒外孫後,老陳的女兒就像放飛了一樣,經常對父母發號施令,由於隔代的教育觀念不一樣,在帶孩子的方式上就產生了很多分歧。舉個簡單的例子,老陳要求女兒母乳餵養孩子,女兒卻堅持從新西蘭進口奶粉。老陳覺得以前小孩子用尿布就挺好,簡單環保還經濟,女兒就必須用尿不溼。孩子大一些老陳想帶他出去玩玩,女兒就必須讓孩子待在家學習英語。越來越多的分歧讓女兒對父母的意見越來越大,老陳雖然感到不痛快但也拗不過自己親閨女,還是按著閨女的心思來。

往些年老陳夫妻兩身體還算硬朗,尤其是今年下來老陳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了,爬個樓梯都開始氣喘,外孫要是不聽話跑起來自己根本都追不上了。他們總想對女兒說孩子自己帶吧,他們也要休息休息了,可看著女兒女婿忙碌的身影,到嘴的話又不好意思張口。

老陳有時候逗孩子玩會問他:“你喜歡爸爸呀?還是媽媽呀?”外孫總會眨巴著他那雙大眼睛笑嘻嘻的說“喜歡外公外婆”,每當這個時候老陳夫妻兩的心都被孩子暖到了,再苦再累還是得堅持,就是自己的生意受些影響,咬咬牙挺過去就行了。

老陳的女兒可能在無意中已經不孝了,她不體會父母的辛苦,一味的索取父母的付出,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只要與父母意見相左時候就從不退讓從不考慮父母的感受,把父母當作保姆一樣使用。其實這就是當今社會出現的“新型不孝”。


警惕!“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一、出現“新型不孝”的原因

1、長期依賴父母,習慣性索取

從小習慣了父母的付出以至於長大以後還是形成了“缺什麼就問父母要”的心理,在他們的心中父母是值得信賴和依賴的,只要自己有需求,父母是最親近的人,他們肯定會有求必應。父母又總會為自己子女考慮,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絕對保證子女的生活質量,在父母的心裡,為孩子分擔壓力是理所應當的。

2、生活壓力變大,主動性求助

以前覺得大城市生活節奏快,小城市生活安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在哪裡節奏都已經很快了。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前外賣只有在城裡才會訂的到,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象徵黃馬甲藍馬甲隨處可見。即便你不想加快節奏,這個社會也在逼著你加快節奏。社會節奏的加快讓很多年輕人負擔很重,高房價低工資成了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困境。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依靠父母來幫自己度過危機。

3、年齡見聞差距,粗放性代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見聞,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總歸有那個時代的烙印,這種烙印是根深蒂固的。做子女 的總覺得父母的那一套是過時的、沒有遠見的,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那麼固執,卻往往又忽略了自己的固執。尤其是在帶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最經典的觀點就是:“你說我這樣帶孩子不好,你就是這樣被我帶大的。”

二、如何避免“新型不孝”

1、給父母多一些體諒

時間是最殘忍的,它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個人,如果我們仔細一點,就能看到父母的白髮越來越多。他們辛辛苦苦操勞半輩子都是為了子女,當我們開始組建家庭有了孩子以後,哪還能把屬於自己的責任和我壓力轉嫁給父母呢?即便是有些父母特別願意替子女分擔,我們也應該多理解多體諒父母,有些觀點也許和我們想的不一樣,但是隻要溝通好,父母接受道理的能力遠比我們強,他們畢竟是風裡雨裡走過的人,什麼樣的事沒見過呢。

2、給父母多一些呵護

父母如果來照顧你起居替你帶孩子,那麼在帶孩子的問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提前溝通好的,父母不會的你可以教給他們,有些父母的觀念其實並不落後,你換位思考一下,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父母已經老了,我們需要多看看他們的不容易,多給父母一些關愛和呵護,年輕人不能讓自己的父母在該安享晚年的年紀還要忍受我們的頤指氣使。


警惕!“新型不孝”正在社會快速蔓延,比無後啃老更傷父母

結語

生活壓力大讓年輕人想讓父母照顧孩子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叫父母來就覺得是請了一個保姆,父母本可以無憂無慮的出去旅遊卻還要在你這勞心勞力的。既然父母都願意捨棄自己的時間來替你分擔,我們更應該體諒父母的不易,少讓他們操心,多理解他們,多愛護他們,千萬不要讓這種“新型不孝”涼了父母的熱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