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hi,我是结小妹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套规划案例的分享

点赞,转发,评论是对小妹最大的支持了


每天更新经典的技术干货,帮助设计师们不再困惑当然啦,也欢迎各位金主们在VX结构圈发布项目

我们将推荐最好的设计团队为您提供服务!


如果您喜欢,请关注以一再划走吧~~mua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规划背景

从今后十年来看,中国城镇化仍然需要增加建设用地,即使工业建设用地未来不再需大幅度扩张,甚至总体上看还应该有所收缩,但局部

地区还会增加。更重要的是,既有2亿左右农村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入城定居,还有未来每年1000万左右城镇新增人口所需生活用地.

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农业经营

农业产品的产量不稳定,经营者靠天吃饭。农产品的产量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很大,而目前经营者的技术不足以趋利避害从而达到稳产,往往就是风调雨顺是年份产量好,收入相对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时候所有的经营者都获得大丰收,但是供大于求,价格上不去。小年时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经营者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后,最终能落入经营者口袋中的钱就不多。

生产效率

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中国目前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还很低,特别是西部一些地区那就更是如此,生产率自然就难以跟那些农业发达国家的相提并论。生产率低带来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还有,由于生产技术粗糙,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我们的农产品在质量上也得不到保证,从农产品农药超标的报道的频率就可见一斑。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目前,武汉各区内休闲农业的布局呈现一定的集聚现象。休闲农业一般分布于一些较为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风景点内或其周边,且风景区或风景点的知名度越高集聚效应越明显,休闲农业的档次越高。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农业经营

现在武汉地区已经进入了大休闲时代,城市郊区休憩旅游的需求旺盛。目前,武汉市休闲农业地域分布主要是城郊分布与远郊分布两种模式。城郊主要范围为武汉市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区域或紧邻在三环外部的地带,在这个区域内休闲农业的面积占全市休闲农业面积的74.67%,占全市休闲农业旅游收入的85%以上。而远郊主要包括木兰休闲农业区和知音湖度假区。各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程度不同,且都以农家乐为主。从之前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休闲农业较发达地区有在黄陂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而洪山区、新洲区明显较落后,汉南区更是在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未曾详细介绍。同时,各地区都以休闲农舍(农家乐)为主要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可看出武汉市休闲农业整体水平仍处在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发展趋势

休闲农业特点:没有地域限制、综合产业概念、休闲体验功能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休闲农业发展阶段

萌芽阶段-观光休闲农业-度假农业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创新发展模式,塑造产业特色。突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拓展教育示范功能,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发展农业观光园;加大乡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乡土文化艺术园创建活动。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俗文化,促进乡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乡土民俗文化区;积极建设以大型设施农业为基础,以新、奇、特等高档农产品生产为主,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


项目解读

基地拥有优越的地理经济景观区位

基地处于武汉的南门户,属于武汉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与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夏藏龙岛经济开发区和五里界四化同步产业区相领,受光谷大板块的产业辐射效应明显。基地距武汉城区35公里,距纸坊城区15公里,位于武汉一小时经济圈内。基地位于江夏生态农业发展区范围内,在江夏区城乡统筹规划中属于南部休闲田园板块。项目紧邻梁子湖,北街梁子湖旅游度假区,南接天子山乡村休闲旅游区,享有武汉市独一无二的景观资源和环境条件。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上位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后湖海项目范围内土地主要有5种类型的用地。其中占比较大的是基本农田4342亩,属于不可改变性质的用地;一般农田1156亩分布在王全益和王太和湾内,湖景风光较好的高刘家湾含有部分一般农田,具有一定调规可能;再是集体建设用地312亩,分布较为零散;水域及其他用地共计845亩。

乌龙泉街空间结构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乌龙泉镇域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现状主要以发展梁子湖周边休闲观光农业、南部生态农业、中部花卉苗木种植(土地堂周边区域)和乌龙泉街道为中心的新型材料工业为主,形成了五大经济片区。

相关规划

中建 后湖海项目总体实施规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1、规划简介

本项目以工业化的理念,商业化的思维,打造中建后湖海魅力田园综合体,湖北省精致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形成“一轴一环两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将现有乡道拓宽改造,并通过一定的景观手法进行形象优化形成中央主轴;一环:连接现有村庄道路形成主要环路;两带:重点规划打造南北两侧滨水空间,创造生态宜人的滨湖景观带;五区:苗圃果园种植区,台湾文化体验区,综合服务配套区,农业综合发展区,两岸交流培训区。

2、规划评价

规划对基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作了细致的规划,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但是规划的项目过多,缺乏实际的操作性。


功能分区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规划分为九个功能区:

1、综合服务配套区

2、生态体验农庄

3、设施农业展示区

4、果园生态种植区

5、精致农业示范区

6、苗圃生态种植区

7、台湾文化体验区

8、学生农业创意区

9、两岸交流培训区


道路交通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规划道路分为四级

一级道路规划宽度12M,共4.7公里;在现有的乡道基础上拓宽。二级道路规划宽度7M,共10.5公里;三级道路规划宽度4M,共9公里。四级道路规划宽度2M,为滨湖步行道。通过设计园区客流和农业生产出入口,最大限度实现交通分流;明确道路等级划分,满足后期开发强度及农业生产需求;以快速路为轴向各区域渗透,通过规划环路解决功能区内的使用需求。


现状地形分析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项目区整体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呈中间高南北两侧低,沟壑起伏,众多洼地集中在南北两侧滨湖区域,与梁子湖相连,平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乡道两侧。


现状综合条件分析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现状项目以农田为主,农田中分布大小不一的水塘,个村湾集中部分居民点,居民点之间基本都有车行道路连接且通向083乡道,南北两侧滨湖区域有通向各居民点的步行道路。


现状建设条件分析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保留现有农民宅基地,进行集中开发建设;基地内水域进行保留;北侧和南岸线用地结合梁子湖生态保护规划,需重点保护。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现状问题

1、功能定位需要深化

本项目拟建成一个现代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业齐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美丽田园综合体。具体功能需要细化完善。

2、有资源无开发

(1)用地规划布局不够完善

(2)产业体系不够合理

(3)道路交通不成体系

(4)旅游配套设施缺失


规划重点

以生态度假型农业综合体为目标

(1)农业用地与旅游度假设施规划

(2)农业综合体交通游览路线规划

(3)相关配套设施规划

(4)农业体验及休闲度假活动策划


区域优势

(1)山水格局: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武汉生态格局的重要部分

(2)湖的标志性保存较好

(3)依托山水资源的旅游优势潜力较大


(1)武汉市农业主产区:农业发达,特色优势显现,农业产业链渐成。梁子湖:水产发达,有机循环农业、精致农业

(2)农村建设模式探索先行先试


1、绝大部分区域地形起伏缓和

2、绝佳的滨湖位置及景色

3、可利用现有村庄及基础设施

4、已完成重要规划分析


发展选择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生态度假农业旅游模式

以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品质生活为引领的发展模式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规划框架

规划结构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功能分区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景观格局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产业格局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总体规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功能分区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道路交通系统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游览规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活动策划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重点区域

景观重要节点意向:

平面主要分为以下八个节点:

・两岸会展中心

・湿地猎渔

・工作农场

・快乐农场

・苗圃中心

・村庄生活

・探索之旅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重点区域-两岸会展中心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重点区域-两岸会展中心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客栈及宿舍

学校及其他拓展团体

学生苗圃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节点平面图


【收藏】中建•后湖海生态休闲农业综合体——总体规划方案

完整的规划方案,可以【关注】+【转发】私信“规划”免费领取哦~还有数十套成品规划方案免费可领取

v关注x+“结构圈”领取1G案例解析,更有设计师在线接单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