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hi,我是結小妹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套規劃案例的分享

點贊,轉發,評論是對小妹最大的支持了


每天更新經典的技術乾貨,幫助設計師們不再困惑當然啦,也歡迎各位金主們在VX結構圈發佈項目

我們將推薦最好的設計團隊為您提供服務!


如果您喜歡,請關注以一再划走吧~~mua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規劃背景

從今後十年來看,中國城鎮化仍然需要增加建設用地,即使工業建設用地未來不再需大幅度擴張,甚至總體上看還應該有所收縮,但局部

地區還會增加。更重要的是,既有2億左右農村流動人口及其家庭成員入城定居,還有未來每年1000萬左右城鎮新增人口所需生活用地.

糧食生產

從1950年到1984年,世界糧食產量的增幅遠遠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速度,但此後糧食產量的增長一直落後於人口的增長速度。根據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人均糧食產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來世界糧食產量增長減緩,其原因是缺少新墾土地和減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長量,所以土地回報率下降。既然農業已元尚待開發的耕地供開墾,那麼未來糧食產量的增長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現存土地的生產率來實現。令人遺憾的是這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在人均耕地面積日益減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產量隨過量用化肥而減少時,世界農業正面臨著扭轉這種日漸下滑局面的挑戰。

耕地

從本世紀中葉以來,產糧面積——通常作為耕地的代名詞——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卻增長了132%。人口增長使耕地退化、產量減少,乃至挪作他用。隨著人均糧食麵積的縮減,越來越多的國家承受著失去糧食自給自足能力的危險。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4個國家的情況十分明顯他說明這種發展趨向。在1960-1998年問,巴基斯但、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和伊朗等國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了40~50%,預計到205O年將進而減至60-70%——這只是假定農耕地不再減少條件下的一項保守估計。其結果會使上述4國人口總數在10億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積僅僅在300-600平方米——小於1950年人均耕地面積的1/4。

農業經營

農業產品的產量不穩定,經營者靠天吃飯。農產品的產量受天氣、氣候的影響很大,而目前經營者的技術不足以趨利避害從而達到穩產,往往就是風調雨順是年份產量好,收入相對就高,反正不然。上面提到:大年的時候所有的經營者都獲得大豐收,但是供大於求,價格上不去。小年時候收成又不好,所以,經營者辛苦一年下來,除去大量的化肥、農藥等的投入後,最終能落入經營者口袋中的錢就不多。

生產效率

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中國目前很多地方的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還很低,特別是西部一些地區那就更是如此,生產率自然就難以跟那些農業發達國家的相提並論。生產率低帶來的問題就是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還有,由於生產技術粗糙,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使得我們的農產品在質量上也得不到保證,從農產品農藥超標的報道的頻率就可見一斑。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目前,武漢各區內休閒農業的佈局呈現一定的集聚現象。休閒農業一般分佈於一些較為著名的旅遊風景區、風景點內或其周邊,且風景區或風景點的知名度越高集聚效應越明顯,休閒農業的檔次越高。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農業經營

現在武漢地區已經進入了大休閒時代,城市郊區休憩旅遊的需求旺盛。目前,武漢市休閒農業地域分佈主要是城郊分佈與遠郊分佈兩種模式。城郊主要範圍為武漢市二環與三環之間的區域或緊鄰在三環外部的地帶,在這個區域內休閒農業的面積佔全市休閒農業面積的74.67%,佔全市休閒農業旅遊收入的85%以上。而遠郊主要包括木蘭休閒農業區和知音湖度假區。各個地區休閒農業發展程度不同,且都以農家樂為主。從之前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休閒農業較發達地區有在黃陂區、東西湖區、蔡甸區、江夏區,而洪山區、新洲區明顯較落後,漢南區更是在起步階段,因此本文未曾詳細介紹。同時,各地區都以休閒農舍(農家樂)為主要的休閒農業發展模式,因此可看出武漢市休閒農業整體水平仍處在發展階段。


休閒農業發展趨勢

休閒農業特點:沒有地域限制、綜合產業概念、休閒體驗功能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休閒農業發展階段

萌芽階段-觀光休閒農業-度假農業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全國休閒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創新發展模式,塑造產業特色。突出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拓展教育示範功能,充分利用農業生產過程的時空景觀,發展農業觀光園;加大鄉土民俗文化收集整理挖掘力度,開展全國休閒農業鄉土文化藝術園創建活動。按照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理念,就地取材挖掘田園文化,尋幽探微發揚山水文化,追根溯源傳承建築文化,去偽存真濃縮民俗文化,促進鄉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形成鄉土民俗文化區;積極建設以大型設施農業為基礎,以新、奇、特等高檔農產品生產為主,集休閒、觀光、度假、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閒農業園區、農業主題公園、觀光采摘園和休閒農莊,努力打造現代農業新型產業模式。


項目解讀

基地擁有優越的地理經濟景觀區位

基地處於武漢的南門戶,屬於武漢城鄉統籌發展區域,與武漢高新技術開發區、江夏藏龍島經濟開發區和五里界四化同步產業區相領,受光谷大板塊的產業輻射效應明顯。基地距武漢城區35公里,距紙坊城區15公里,位於武漢一小時經濟圈內。基地位於江夏生態農業發展區範圍內,在江夏區城鄉統籌規劃中屬於南部休閒田園板塊。項目緊鄰梁子湖,北街梁子湖旅遊度假區,南接天子山鄉村休閒旅遊區,享有武漢市獨一無二的景觀資源和環境條件。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上位規劃

土地利用規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後湖海項目範圍內土地主要有5種類型的用地。其中佔比較大的是基本農田4342畝,屬於不可改變性質的用地;一般農田1156畝分佈在王全益和王太和灣內,湖景風光較好的高劉家灣含有部分一般農田,具有一定調規可能;再是集體建設用地312畝,分佈較為零散;水域及其他用地共計845畝。

烏龍泉街空間結構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烏龍泉鎮域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和農業資源十分豐富。現狀主要以發展梁子湖周邊休閒觀光農業、南部生態農業、中部花卉苗木種植(土地堂周邊區域)和烏龍泉街道為中心的新型材料工業為主,形成了五大經濟片區。

相關規劃

中建 後湖海項目總體實施規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1、規劃簡介

本項目以工業化的理念,商業化的思維,打造中建後湖海魅力田園綜合體,湖北省精緻農業示範園區。規劃形成“一軸一環兩帶五區”的空間結構。一軸:將現有鄉道拓寬改造,並通過一定的景觀手法進行形象優化形成中央主軸;一環:連接現有村莊道路形成主要環路;兩帶:重點規劃打造南北兩側濱水空間,創造生態宜人的濱湖景觀帶;五區:苗圃果園種植區,臺灣文化體驗區,綜合服務配套區,農業綜合發展區,兩岸交流培訓區。

2、規劃評價

規劃對基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作了細緻的規劃,為園區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但是規劃的項目過多,缺乏實際的操作性。


功能分區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規劃分為九個功能區:

1、綜合服務配套區

2、生態體驗農莊

3、設施農業展示區

4、果園生態種植區

5、精緻農業示範區

6、苗圃生態種植區

7、臺灣文化體驗區

8、學生農業創意區

9、兩岸交流培訓區


道路交通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規劃道路分為四級

一級道路規劃寬度12M,共4.7公里;在現有的鄉道基礎上拓寬。二級道路規劃寬度7M,共10.5公里;三級道路規劃寬度4M,共9公里。四級道路規劃寬度2M,為濱湖步行道。通過設計園區客流和農業生產出入口,最大限度實現交通分流;明確道路等級劃分,滿足後期開發強度及農業生產需求;以快速路為軸向各區域滲透,通過規劃環路解決功能區內的使用需求。


現狀地形分析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項目區整體以丘陵地形為主。地勢呈中間高南北兩側低,溝壑起伏,眾多窪地集中在南北兩側濱湖區域,與梁子湖相連,平地主要集中在中部鄉道兩側。


現狀綜合條件分析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現狀項目以農田為主,農田中分佈大小不一的水塘,個村灣集中部分居民點,居民點之間基本都有車行道路連接且通向083鄉道,南北兩側濱湖區域有通向各居民點的步行道路。


現狀建設條件分析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保留現有農民宅基地,進行集中開發建設;基地內水域進行保留;北側和南岸線用地結合梁子湖生態保護規劃,需重點保護。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現狀問題

1、功能定位需要深化

本項目擬建成一個現代都市農業與生態旅遊業齊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美麗田園綜合體。具體功能需要細化完善。

2、有資源無開發

(1)用地規劃佈局不夠完善

(2)產業體系不夠合理

(3)道路交通不成體系

(4)旅遊配套設施缺失


規劃重點

以生態度假型農業綜合體為目標

(1)農業用地與旅遊度假設施規劃

(2)農業綜合體交通遊覽路線規劃

(3)相關配套設施規劃

(4)農業體驗及休閒度假活動策劃


區域優勢

(1)山水格局: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武漢生態格局的重要部分

(2)湖的標誌性保存較好

(3)依託山水資源的旅遊優勢潛力較大


(1)武漢市農業主產區:農業發達,特色優勢顯現,農業產業鏈漸成。梁子湖:水產發達,有機循環農業、精緻農業

(2)農村建設模式探索先行先試


1、絕大部分區域地形起伏緩和

2、絕佳的濱湖位置及景色

3、可利用現有村莊及基礎設施

4、已完成重要規劃分析


發展選擇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生態度假農業旅遊模式

以休閒度假為主導,以品質生活為引領的發展模式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規劃框架

規劃結構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功能分區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景觀格局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產業格局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總體規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功能分區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道路交通系統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遊覽規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活動策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重點區域

景觀重要節點意向:

平面主要分為以下八個節點:

・兩岸會展中心

・溼地獵漁

・工作農場

・快樂農場

・苗圃中心

・村莊生活

・探索之旅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重點區域-兩岸會展中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重點區域-兩岸會展中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客棧及宿舍

學校及其他拓展團體

學生苗圃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節點平面圖


【收藏】中建•後湖海生態休閒農業綜合體——總體規劃方案

完整的規劃方案,可以【關注】+【轉發】私信“規劃”免費領取哦~還有數十套成品規劃方案免費可領取

v關注x+“結構圈”領取1G案例解析,更有設計師在線接單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