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幼兒茁壯成長——縣人民醫院開展小兒髖關節超聲檢查

新生兒出生之後,醫生會對新生兒做一些初步檢查,看看寶寶身體發育狀況,髖關節超聲檢查就是其中一項。

呵護幼兒茁壯成長——縣人民醫院開展小兒髖關節超聲檢查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讓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患兒得到早期及時規範診治,近期,東平縣人民醫院超聲科在山大二院專家王亮主任指導下,順利開展小兒髖關節超聲檢查近百例,填補該院DDH早期診斷的空白,現已常規開展該項檢查。專家建議,新生兒出生後3-4周內常規行髖關節超聲篩查,嬰兒6個月以內根據情況定期或動態進行髖關節超聲檢查,可降低DDH導致小兒肢體殘疾及功能障礙的發生。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是指關節在胚胎、胎兒和嬰兒時期的發有過程中出現偏差,導致關節解結構異常的一系列疾病,是小兒四肢畸形中較常見的一種。DDH若未及時發現並治療,可影響兒童生長髮育,導致兒童肢體殘疾;導致成年髖關節早起退行性變化,引起生活功能障礙。DDH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症狀不同,出生後兩週至三個月甚至更大的單側脫位患兒有下肢不等長,行走期患兒有跛行步態,如鴨步;成人後早出現髖關節退變,常需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等。

DDH診治的關鍵是早診斷、早治療,小兒髖關節超聲檢查是早期發現和預防DDH的重要措施,被公認為早期診斷DDH的首選方法,對於脫位、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等可以診斷,且無創、安全、易行、無放射性損害,可以避免和降低致殘率,對兒童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通訊員:薛茂海 婁洪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