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已黃昏?

先照例吐槽下那些天天踩傳統工科的人。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個金字塔,從行業頂端的狀元,到普通打工者。你可能看到月薪十萬、光鮮亮麗的金融/計算機,從業者,但你不知道有多少普通碼農白領在辛苦996,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被裁。你可能看到普通的土木工程從業者在烈日下的工地汗流浹背、灰頭土臉,但你沒看到優秀的土木人在一點點改變社會。

然後,好好回答問題,我覺得也不僅限於土木工程,也能捎帶下材化高機能電等專業。

1、什麼叫出路呢?如果把出路定義為高薪,土木缺嗎?前幾天看到杭州人社局發佈各行業的平均工資,地產排第三,僅次於計算機和金融,而如果把統計年限延伸到過去十幾年,那第一怕是要花落土木了。如果是機關單位,土木對口住建/交通/國土/環保等部門,都是有錢有權的。科研方面更加突出了,有大型工程/實驗等項目可以挖掘,比起計算機、數學等,豈不是九牛一毛。要是把有出路定義為社會價值,那就看看港珠澳大橋,看看京藏鐵路,看看數萬公里的高鐵,看看世界前十的高樓,看看中西部山區的公路,看看長江上的大壩,這些不都應該在社會發展中留下濃墨重彩的筆畫嗎?

2、什麼人會問“土木出路在哪”?

可能是高中生在選專業,那麼我覺得眼光要長遠,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的興趣,不要覺得現在計算機/金融光鮮亮麗就隨波逐流,很有可能四年後你就是個心酸的北漂/滬漂,也有可能轉瞬一變,四年後的熱門專業又變了。其實每個專業都是有出路的,大不了轉行嘛,大學專業重要,但大學除了學專業知識外,更加要學習怎麼在社會中生存,怎麼認識社會,只要能學到這些,還怕不出人頭地嗎?還怕沒出路嗎?

當然也有可能是大學生在迷茫,感覺自己學了兩三年沒得出路。正如上面講的,一方面你還是應該認真鑽研,好好掌握專業知識,試著真正去了解這門專業,或許你會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或許你也會成為下一個茅以升呢,再不濟,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土木,那就努力擠時間去學其他的,半路出家的碼農/金融還少嗎?另一方面,那就是在大學中認識社會,學會生存,這些比知識更重要。

或者你也是進入職場幾年的老工人了,覺得天天曬太陽沒出路。這個行業的確已經很成熟了,無論你是在地產/設計/施工/機關,都應該耐心積累經驗,相信不用兩三年就可以一個小小的管理者了,那麼至少可以呆呆辦公室。此外,你應該看到高工/工程總們令人羨慕的生活,以此激勵自己,最不該的就是試也沒試就說自己“沒有出路”

3、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其實也很正常,土木和材化高機能電都已經是很成熟的專業了,商用知識都有了規範,而且已經把人類社會帶到了一個新的層面,相比之下,計算機、金融還是十分年輕的行業,非常吸金,輿論宣傳中也多是光鮮亮麗的一面,難免令人喪氣。但,社會缺了誰好呢?不過是分工不同,高收益一定要面對高風險,不如看看社會上的機遇,看看大片有待開發的土地,好好鑽研自己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