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未完成事件”,都不会轻易地离开

所有的“未完成事件”,都不会轻易地离开


所有的"未完成事件"

都会留在我们的生命中

不断的出现

不断的提醒

最终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


我们的生命中,都有“未能完成的”、“未被满足的”“遗憾的”、“不能释怀的”的事。

我们总觉得“时间能带走一切哀愁”,“时间能治愈一切”,或者“过一阵子就会好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总以为时间能替我们解决一切,包括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或者“一切都会过去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用这样的方式有意无意的去逃避面对那些心中的遗憾,但结果却会被“未完成事件”完全控制。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真正逃开自己心中的“未完成事件”。


不去逃避和回避那些生命中的遗憾,回到“未完成事件”,有效解决它们,才能促进心灵的成长,才能让我们真正的从遗憾中解脱。学习真正接受你心灵深处的那些“未完成事件”——即使它们使你如此痛苦。

只有鼓起勇气去重新经历自己生命里的每一个“未完成事件”,看看那些存在过的事实,才能在生命里开始拥有智慧。


这样的人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将责任推给环境和他人;这样的人才会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生命里的每一个结果负起责任;才能获得心灵真正的自由。


所有未完成的事件都不会消失


我们活着,就会想方设法远离痛苦,获得欢乐。这是人类的本性。西方完形心理学的理论也认为,所有的生命体都有朝向自然、健康与成长的趋动力。


人类天生就有将事情做完,让需求得到完全满足的倾向。我们有着有许许多多身体的,心灵的需求,它们都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并且排队等待我们去完全满足。一旦满足了最迫切的需求,就会生出下一个需求。


例如,人类和其他所有的动物一样,首先都有对生存的需求。饥饿时我们就会找寻食物,吃饱以后,睡觉或交友等第二需求,便会接着浮现。


又例如,你计划要去看电影,此时突然有人通知你,你母亲生病住院了。于是去看电影的计划立刻退为其次,而到医院去看母亲便成为最迫切的需求。


满足了最迫切的需求之后,接着转向下一个需求,这一机制不断地发生在我们身体的、心灵的所有领域。


每满足了一个需求,已满足的需求就会后退,让出一条路给下一个需求——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我们都知道,理想的情况并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