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是不是我们搞外贸的都要失业了呢?

阿芳2517


外贸短期确实是利空,因为各个国家都封国了,只有口罩端的捡钱,但是其他方面虽然暂时不行了,也存在这巨大的潜力,容我细细说来。

一我们先复盘世界格局的变化

之前什么国际形势,我国和美帝大打贸易战,美国等西方老牌发达国际对我科技封锁,赖于生活物资都大部分需要进口中国的,加之他国农业需要对接我国,谈谈打打的局面。现在疫情影响,格局发生变化了,我国作为首先受影响的国家,却短时间打出了王炸,把伤害降到最低,同时向外输出影响力,作为联合国轮值主席,帮助世界各国抗疫,影响力正在看看显现,美国和我们打贸易战由于需要防疫物资也不得不暂时熄火,可以预想未来我国和外界的合作会越来越多,制定一部分贸易规则也不是没有可能,那这里就存在着大量的机会,需要外贸行业挖掘。

二人民币国际化

美联储又开始薅羊毛了,开始降息撒钱加量化放水2.2万亿美元搞基建,之前好几次拉着全球人民帮他们还债,现在还玩这套,已经有些国家反应过来了,作为全球第三大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坚挺的我们,不薅羊毛的本币未来将越来越受到青睐,第一目标在亚洲作为结算货币,亚洲占全球人口的60%以上,有结算权就有话语权,不用细说,机会是巨大的。

简单分析下,经济层面的逻辑太多太复杂,大概就是如此,当疫情逐步褪去,那机会就是显现的时候,各位加把劲,去赚全球的人民币!




六线滚雪球


最近外贸行业很难!

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贡献了将近30%的GDP,然而疫情爆发以来,出口行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另据海关对2552家外贸样本企业调查情况,80.6%的企业已经复工。

此外,上周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作出判断,“外需订单呈现萎缩态势”,而从新闻媒体的报道看,多地外贸企业表示,由于海外新冠疫情快速蔓延,消费预期收缩,海外客户纷纷取消或收缩外贸订单规模,刚刚复工的外贸行业再次陷入冰点,下面这张图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

网上随便搜索下,也是下面这样的信息:

可以说,今年以来,有些外贸企业经营者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停工,怕订单没法按期交货;复工,怕员工不来;员工来了,怕订单不来;订单来了,怕原材料不来;货生产好了,又担心客户收不了货。

总之,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因为海外订单锐减或取消,已经再次进入停工状态。

那么,外贸企业从业人员会不会都失业呢?

答案当然是否。

一是有些需求会被延迟,但不会消失。疫情虽然影响了贸易,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取得进展,将来海外疫情解除之后,需求还会回来,所以即使有些人失业了,将来仍然会再就业。如同2月份国内一些餐饮企业一样,目前已经在恢复之中,而1个多月之前,他们还是受灾最重的行业。

二是有些新的需求会被激发。比如防疫类的物资,包括呼吸机、防护服、口罩等等,就拿呼吸机来说,1300多个零件,其中有1100多个只有中国可以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疫情带来的新需求,国内有些企业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

三是因为疫情导致的航空、海运等物流方面的封闭问题,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有关国家正在协商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重要的物资能够流动,所以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解决方案也已经在酝酿之中。困难是暂时的。

四是很多外贸企业自身也开始想办法。我们看到浙江舟山、东莞、安徽等很多地方的领导都亲自上阵,为当地企业和产品代言,为外贸企业打开内销市场努力,这个其实是一条很多好的路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出口的产品质量普遍都很好,而努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也是近些年来大力发展的,所以有些外贸企业做内销也是有机会的。


其实工业企业的问题还好了,总比餐饮旅游类的企业日子好过,要知道,对他们来说,时间过去了, 补也补不回来,这方面制造业要好不少,所以不要过于焦虑,静待疫情过去。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作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肺炎疫情影响着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作为传统外贸企业,延迟复工、租金照付、工人短缺、订单违约等种种重压之下,我们必须承认,面对当下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和确诊激增的海外疫情形式,靠传统的方式做外贸远远不够,必须加速推进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

我们必须看到,疫情之下,同样会是很多外贸企业发展的拐点。做好自我隔离的同时,做好相关复工复产工作,把这次危机变成企业向前发展的一次机遇。个人觉得外贸类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排查在手订单,关注履约风险。

建议全面梳理和评估在手订单,对于受到延期复工影响的可能延迟交付的订单,及时与买家沟通,说明相关情况,争取通过书面形式(邮件、补充协议、重签合同等)与买家延长交货期。对于受疫情影响确定无法履约的订单,建议及时与买家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必要时取得中国贸促会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降低后期被买家反索赔风险。

2、提前安排运输,关注物流风险。

目前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交通暂时受阻,因此应注意避免因物流原因导致的迟出运。特别是贸易中采用L/C支付方式下,应密切关注最迟装船日期,必要时与买家协商修改最迟装船日,预留好充足的装船期,避免交单时产生不符点。同时,建议出口企业应积极关注国内港口、机场等重要交货地点的运营情况,如果因疫情原因导致暂时封闭的,及时变更物流与仓储。

3、梳理上游客户,关注供应链风险。

建议出口企业积极与国内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评估供应商受疫情影响程度,确认复工时间、发货安排等最新情况。对于上游供应较为紧张的情况,必要时制定国内供应商的备选方案或适当增加库存,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

4、敦促买方履约,关注收汇风险。

如遇海外买家询问,建议出口企业积极与买家沟通,如实告知疫情现状及最新进展,打消买家疑虑。如遇海外买家因疫情原因提出拒收货物或者拖欠货款,出口企业应向买家明确指出此次WHO公布的临时建议并不包含可能限制出口的贸易措施,据理力争并妥善保存相关证据。若发生买家拖欠或拒收风险,请及时寻求中国信保的帮助,由中国信保代表中国企业向海外买家发起追讨,维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

另外,企业在自身层面应积极评判风险,盘整财务,优化产业结构等事项。

1. 复盘去年的财务,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

相信很多外贸老板都很少去分析企业的财报。(甚至没做财报)只知道自己口袋一年下来能存多少钱。如果你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分析你企业的财务情况,你就清楚的知道你的哪些业务线是赚钱的,哪些业务线是不赚钱的,还有资金的调配是否还有可优化的空间等等,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在这次复盘中就会充分优化,合理分配,如果这些开支用来拓展新的获客渠道,企业或许能发展的更快一些。提前规划今年企业的工作。比如制定目标销售额,企业人才培养流程,营销花费分配,人力成本分配,奖金制度等内容。

当你能把这些规划的越细,你就会越清晰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

2. 开展新的业务渠道,建立外贸独立站。

目前很多外贸企业主也意识到了外贸独立站的好处。有了独立网站后,就有了自己网络营销的主阵地,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能形成自己的客户数据库,通过客户对网站的访问数据的分析,能更有效的配合你进行网站的营销推广在空窗期这段时间,工厂也没办法生产,那这段时间花时间去研究外贸独立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少外贸传统企业,就靠一个外贸独立站撑起了整个工厂的业务,个人觉得大可在此方面大做文章。

3. 优化产品业务线,评定产业利益最大化。

传统外贸企业最大的产业弊端,就是企业自身条件和外贸推广环境都是鲜有变化的,企业应当经常分析产品组合中各个产品系列和产品项目的销售、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总之,企业既不能把资源都集中在目前的主要产品上,忽视新产品开发,又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到未来的主要产品上,而是应该使各类产品处于一种合理的平衡状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利润目标。


那年深冬...


女朋友在外贸公司,主要涉及酒店餐饮行业。目前的订单量是严重下滑的。有朋友是做包装礼盒,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今年创汇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防护用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了。但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若国外疫情控制不住,在全球产业链当中,只有我们国家的产能最充足。这是一次机遇。危中有机。


股瑟股香


外贸总是要的,不论世界如何变化,疫情如何严重,国际间的贸易总不会彻底停滞。

显然,因为疫情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爆发,各国之间都采取了闭关锁国停学停工的防疫措施。从而导致国内外贸出口的公司工厂减少或取消了大部分订单。相信,这是暂时的。世界需要中国这个制造工厂,中国制造工厂也需要世界。

只有在疫情不能短时间结束,且世界各国因为某些原因重新找到新的制造商的情况下,才不需要与中国贸易。不过现在看来,要将所有制造业完全转移到国外,暂时看来也不太可能。

不过,可以看到疫情之下,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已很明显。2020年世界经济会有大的下滑,比08年更要严重得几倍。不仅是外贸行业,国内的各行各业都会面临新的考验。缺少竞争力的企业将会倒闭淘汰。但只要能生存下去,必然有新的机遇。

俗话说,危机危机,有危也有机。度过寒冬便是春日。希望大家都能挺过去。


香帮主沉香


其实今年的疫情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场重大的洗礼,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外贸行业来说刚结束完国内现在国外又大爆发,是致命的但是只要公司还在,等疫情过去那么订单一定会大幅度的上涨,坚持总会有希望的


学历提升彭


短期可能有这么个情况存在,一旦疫情过啦了可能会有爆发的机会


极度魔境


不会!短期影响会有的,长期不会,因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靠喝西北风就能活下去,生活还要继续,所以,必然还要消费!


与风雨同舟同行


目前,国外疫情暴发,持续的时间也不确定,外贸面对的困难确实很大。但困难是暂时的,没有业务的人员,也可以先考虑别的行业,过了这个难关,业务就会多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