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據彭博社報道,研究人員考察了14世紀以來的數據後發現,如果以過去的模式作為參照,那麼當前的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對經濟產生長達幾十年的損害。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學家Oscar Jorda、Sanjay Singh和Alan Taylor考察了12次重大疫情和武裝衝突後得出了該結論。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研究顯示,與戰爭不同,此類疫情事件會抑制實際利率,導致實際薪資小幅增長,並令投資承壓。

他們表示,由於勞動力稀缺,實際薪資最終會小幅增長,實際利率的走低會給政府提供財政空間,來緩和影響。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如果COVID-19的後續趨勢與歷史情況類似——按照本次大流行病的規模進行調整後——全球經濟軌道會與幾周前的預測大相徑庭,”他們在一份工作文件中指出,“大流行病過後,投資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十年裡,將會受到遏制。”

不過,經濟學家們也提到,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過去發生大流行病時,社會上幾乎沒有人能存活到老年。黑死病和其他瘟疫來襲時,人口年齡集中在60歲以下,所以這一次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衝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經濟歷史學助理教授David Chilosi在電話中說。問題是,這是暫時的衝擊,還是會有更長期後果。

當然,現在斷言當前這一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多大的衝擊還為時過早。

歐盟委員會表示,經濟活動的下降可能與2009年相當,英國第二季度的萎縮幅度可能達到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經濟學家們還指出,美國正在進入急劇衰退,一些預計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交出1947年有季度記錄以來的最糟糕成績。日本政府大幅下調經濟評估,稱其形勢嚴峻並因疫情爆發而極度壓抑。

至於當前這一滑坡與上個世紀以來的歷次衰退比起來怎麼樣?彭博社對過去一個世紀裡製造了最嚴重經濟困難的事件作了盤點:

☆一戰

1914年,歐洲軍隊被動員起來,美好時代(Belle Epoque)戛然而止。百萬級的軍隊在這場各國原本預計會很短暫的衝突中糾纏多年。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經濟活動以保持戰鬥為導向。亨利·福特在1913年啟動了第一條批量生產汽車的裝配線,而這一方法被複制用於彈藥和卡車的生產。

俄羅斯被拖得精疲力盡,最後政府被布爾什維克革命推翻,而德國經濟則因戰爭賠償而背上重擔,讓納粹黨有了崛起的可乘之機。

☆大蕭條

1929年的股市崩盤引發了20世紀最漫長、最幽深的全球衰退。危機最初只侷限在美國,後來迅速升級為全球範圍,並被虛弱的銀行、低廉的農產品價格以及後來的貿易壁壘加劇。由於各國政府行動太少也太晚,這次滑坡一直貫穿了整個1930年代。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到1933年時,美國的失業率約為25%。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注入鉅額現金,再加上戰爭行動,才讓美國的蕭條得以結束。

☆二戰

這一史上破壞力最大的衝突對經濟的影響因國家而異。美國蓬勃發展,並標榜自己是世界領先經濟體。英國避免了被入侵,但被債務壓得動彈不得,而大塊歐洲和其他地方則成了一片廢墟。德國徹底被毀,日本也滿目瘡痍。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經濟之前已經完全變成為軍事目的服務的樣子了,例如,汽車生產線被用於製造坦克。衝突一結束,這種工業生產就停止了,與此同時,政府支出突然收縮。經過了數十年的重建和修復,社會、政治和經濟影響才被肅清。

☆石油衝擊

從1973年10月到1974年3月,美國的油價漲了三倍。這給當地變得依賴能源進口的製造業帶去了沉重的打擊。與此同時,企業被迫在經濟成長率下降的時候提高工資以應對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這種效應被稱為滯脹。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這種影響在全球不同程度地反覆出現。例如,法國和英國有不間斷的原油供應,但面臨著自己的挑戰。英國同期受到多次罷工的困擾,並最終尋求國際援助。

☆大衰退

2007年至2009年的衰退是由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信貸很快凍結,導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危機,以及隨後全球貿易急劇萎縮。

歷史告訴我們:重大疫情對經濟影響可延續數十年

北美、南美以及歐洲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隨之而來的對很大部分銀行體系的維修工作仍然可以說尚未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