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仲尼在陳,有隼集於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於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

——《國語》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上面這個故事挺有名,表現孔子的博學多才。孔子在陳的時候,有一隻中箭的鷹隼落在了宮殿的庭院當中,人們撿起來一看,這隻箭比較特別,箭桿是楛木的,而箭頭居然是石頭的,即所謂的“楛矢、石砮”。須知,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絕大多數箭頭都是青銅鑄造的,所以這種石箭鏃就很突兀。大家都不認識,陳公就請教孔子,孔子說這是肅慎民族的特有武器,當年曾經貢獻給周武王的。

當然今天我們都知道,在考古學當中,石器時代有很多石箭鏃,有的較為粗糙,有的則經過了仔細的打磨。進入青銅時代以後,石器工具被逐漸淘汰,但是在中心文明之外的一些地區,由於生產力水平的不足,骨器、石器、木器還佔有一席之地,肅慎的楛矢、石砮就是這樣的。但古人未必清楚這個。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石箭頭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銅箭頭


肅慎是生活在東北的一支民族,而中原王朝對其知之甚少,再加上路途懸遠,所以在文獻中的記載很模糊。雖然這石箭頭的殺傷力很有限,但對於商周以後的中原王朝來說,畢竟是一個稀罕物。而肅慎大老遠跑來貢獻方物,被視為自身“德政”的體現。正如《三國志》所言:“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

”,在這種背景下,來自遙遠東北的楛矢與石砮就成了頗受青睞的貢品。

有人對文獻中記載的肅慎入貢楛矢與石砮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從西周成王之後就中斷了,一直到三國才重新恢復。其實在這個“空白期”,存在一個叫“挹婁”的民族與中原交流的記載,而這個挹婁,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肅慎,或者源於肅慎。《後漢書》記載挹婁用的箭矢,“長一尺八寸,青石為鏃,鏃皆施毒,中人即死。”這個記載還是較為可信的。石箭頭的殺傷力有限,通過塗抹毒藥可以在一定程度彌補這個不足。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無論如何,在三國兩晉時期,肅慎的楛矢、石砮又稱為中原王朝可以看得見的貢品,而且跟過去一樣受到重視。

在十六國時期,後趙的一個大臣還因為這個丟了性命。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後趙的統治者是石虎。石虎為人殘暴,又很愛面子。與後趙並列的一個政權成漢曾經跟東晉發生戰爭,成漢那邊一個叫李閎的人先被東晉俘獲,又逃到了後趙。國主李壽給石虎寫信,說看看能不能把我的李閎送回來呀。

可是,在李壽的這封信裡,把石虎稱為“趙王石君”,石虎就很生氣了。作為一個好大喜功的君主,他當然希望成漢政權能向自己稱臣,而非把雙方置於並列的地位。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石虎問大家怎麼辦,中書監王波勸他寬容一些。石虎聽了王波的話。恰好,挹婁又送來了楛矢石砮,王波說乾脆把這個貢品也送給成漢,讓他們知道咱們能夠威震四海。

石虎覺得好有道理,於是,不僅把李閎送回去,還讓他帶著這份珍貴的貢品。

萬萬沒想到,國主李壽收到人和禮物之後,說:“羯使來庭,貢其楛矢”。後趙的示好,反而成了向他稱臣納貢。石虎大怒,把王波免職,但還讓他在本職崗位上繼續工作。

禮輕情意重——古代的楛矢與石砮


第二年,天象有異,石虎手下有人說,有姓王的大臣將會對君王不利。其實這個人本來想攻擊一個叫王朗的人,可是石虎捨不得殺王朗。想來想去,那王波不也姓王嗎??於是,“虎乃下詔,追罪波前議楛矢事,腰斬之,及其四子,投屍漳水”。

這真是想殺人,無論如何都有理由啊!

不過隨後,石虎也明白王波無罪,給他追贈司空,封其孫為侯,這事兒就算過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