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看完有什麼感受?

劉寬新


《人間失格》是日本

著名小說家太宰治

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作品。

發表於1948年,

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

纖細的自傳體中透露出極致

的頹廢,毀滅式的絕筆之作。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

人生與思想,

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

藉由葉藏的獨白,

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在發表這部作品的同年,

太宰治就自殺身亡。

本書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

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

經歷自我放逐、酗酒、

自殺、用藥物麻痺自己,終於

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

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

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讀完《人間失格》,

我被救贖了。

之前難以言表的痛苦,

被太宰治述說出來,

真是痛快!自虐般的快感。

《人間失格》有著十分積極

的意義,它把問題說了出來。

它的代入感很強,讓你自我

代入去發掘自己的問題。

至於你發現了問題,

是抑鬱悲觀,

還是下定決心去解決問題,

不是小說能決定的。

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

如果連問題的存在都不知道,

那怎麼去解決呢?

我覺得每個人心中

都有小小的隱疾,

明明衣食無憂,

和周圍人相處愉快,

過著別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

不是很開心,

也說不上來有什麼煩惱。

這個時候發現問題,去改善

自己的心理狀況不是很好嗎?

《道德經》中說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對立

且互相生成的。

只看到了消極和陰鬱的

自暴自棄是一個角度,

同樣這樣的角度有利於

自我反省和警示自己。

這也是一種難得好處。



鍾靈毓秀業有成


太宰治文學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帶著“體會到自己罪”意識的。太宰治青年時代曾參加左翼運動,在此期間他體會到作為地主階級的自己與革命者甚至普通民眾的不同,彷彿就是一個天生揹負著罪惡感的人。再加上後期幾次三番自殺時都將女性捲入其中,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惡感。這種罪的意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較明顯,並顯著影響了其後期創作方向。

由於這種罪意識的強烈,在小說《人間失格》中可以讀到“我想死,我必須得死,活著便是罪惡的種子”這樣的話,所以讀者在後期作品中不斷地能讀到關於死亡,自殺的描述。而“死亡”、“自殺”更是成為了太宰文學的基石,一直貫穿於整個文學創作中。基督教中,罪和罰是相對的。僅僅以頹廢墮落的方式來懲罰自己罪的苦痛是不夠的,當在現實面前死亡也變得不那麼可怕的時候,太宰治筆下的主人公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從對現實生活的恐懼,到生而為人的虛無感負罪感,因抓不到生活的意義而墮落頹廢,終至死亡,這便是太宰文學的整體脈絡。

身邊看過的朋友大致分成兩類。一種和我一樣從書中讀到滿滿的絕望,嚴重的甚至想過自殺,(千萬別有代入感。)另一種則是毫無感觸,覺得整本書都是無病呻吟,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自我墮落?(朋友評價)

作為故事《人間失格》很出色,可這本書幾乎是太宰治的自傳!我只覺得殘忍。

如果你心理承受力強大那麼可以讀一讀,反之就別讀了。整本書都是講述一個自甘墮落的人的不幸遭遇。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一切都會過去的。


優頻道youchannel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句話,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便很好的詮釋了這八個字的含義。

這是一本聽到名字就令人顫抖不已的書,他撕開所有人類偽裝,赤裸坦白心跡,這就是太宰治本人的自傳,一個人渣、無賴,一個人想死的人的自傳。

太宰治的死顯得庸常,他就是想死,彷彿隨便找到一條臭水溝跳進去就好了,不在乎任何人對他的看法,他自導自演卻不需要任何觀眾,一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太宰治就是這麼一個人。

他說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啊,一個對世界觀察入微的人,偏生敏感如玻璃,一觸即碎,如果說作家分為消極與積極派,無疑,他就是負能量爆棚的自殺狂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巔峰之作,但也有人讀完後表示並沒有看太懂,或許不同的人在其中接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需要你本身有一定的經歷和閱歷。

我不建議年輕人讀這本書,消極、偏執。






淡水河邊207


看完了對《人間失格》的評價,發現評者的認真度與用心度都非常高。

由此想到了馬斯洛的五層需求中的被尊重的需求,對應著【仁義禮智和信】中的義字文明的需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舉義之人,不僅自己重視自己,別人同樣重視自己,因為義是人心所趨。

《人間失格》這本書所描述的種種心情,都是自我人格境界修煉還沒有達到義字文明的程度時的種種不適。

在【仁義禮智和信】揭示的自我人格的遞次修煉中,首先要修的是源於客觀真實的各種認知,反應在人際中相當於以科學為指導的不打妄語。這就是信字文明的要求之一,當然也有通信的方式與速度等等。

其次就是修煉建立在信字文明基礎上的和字文明,關於心靈的多變性與安全保護的系統性的人心組織,充滿了系統內部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系統之間的爾虞我詐及利益長短的運用。比如守信限於生存系統內的團隊合作,而系統之間有核心機密的保護與爾虞我詐只關乎利益,不適用於守信,提倡守義超越守信。

再次就是修煉整合信字文明與和字文明的自我認知體系的系統化,不僅要自洽,還要為成功的他洽和續洽打好基礎,這就是智字文明的修煉。

在自我人格修煉中,自洽完成智字文明的修煉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展開他洽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一關,就是對秩序的根源性的認知,能夠從混沌中尋找到規律,能夠將混亂轉化為有序,並且這種有序符合人性的需求,這就是關於禮的能力訓練。

他洽能力的第二關,就是能夠感受人心人性,探析人心與人性(人間失格的作者止步於此),並且找出人心之所趨(就是人心的遞生秩序),然後將人心所趨的內容融入已身,成為自己的行為與能力(這就是人間失格作者欠缺的臨門一腳)。這樣自己就成了義的化身,必然自己覺得具有使命感,而且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他洽能力第三關,既然自己已經成為義的化身,那麼就必須達成義的目的,不惜奉獻與犧牲。義的目的達成之後,要反饋這過程中的奉獻者與犧牲者。這就是仁字文明的主要內涵:奉獻與犧牲。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唯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仁字文明,是一切美好文明的生髮的源泉。大到社會,小到家庭,缺它不行。

在學習人格自我完善的教育中,《人間失格》是比較好用的反面教材,能夠催人奮進。


老崧


他的作品對於性格相似的人來說心靈很容易被打動,社會和時代總是在忽略我們這些心靈敏感細膩,性格憂鬱怯懦的人。因此我們才會與紙筆為伴,書寫自己隱藏在心底的情感。

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失去做人的資格,其實大部分原因還是來自這個社會,但是我們根本無法改變社會,所以只能把一切罪責往自己身上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