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幾年前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們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2017年開始,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開啟了強勢的買買買行動,先有小鵬挖來特斯拉Autopilot機器學習技術部的技術專家谷俊麗以及一汽高管劉明輝,後有愛馳汽車不甘示弱,挖來奧迪quattro之父Roland Gumpert....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而據相關統計,特斯拉成為被挖角的重災區,有接近26.3%的新勢力高管來自特斯拉,這也好理解,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NO.1,所謂樹大招風,旗下的人才自然被時刻覬覦。


而造車新勢力為何這般財大氣粗?答案也很明瞭:"融資簡單",截止2019年,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融資近1700億元。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而投資者普遍看好新勢力的原因也比較簡單,第一是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第二是行業發展趨勢。


手握巨資的造車新勢力,為了彌補自身研發、管理、營銷方面的不足,自然肯花重金挖來傳統車企的高管,為其看風掌舵。


理想與現實總有偏差,夢折2019


在經過幾年野蠻擴張後,造車新勢力並沒有在車市站穩腳跟,隨著縮緊的政策以及持續下滑的市場環境,2019全年,新能源汽車的總體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滑4%,突飛猛進10年後猛然踩下了剎車。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而今年從天而降的黑天鵝事件,又讓造車新勢力雪上加霜,據乘聯會的消息,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為5.2萬,同比下降64%,緊縮的市場同時加快了造車新勢力的潰敗速度。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3月期間,就有6起新勢力的高管離職事件,其中包括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等。


高管出走,減薪裁員


新勢力過的很難嗎?的確非常難。首先是融資難,由於部分新勢力面臨遲遲不能量產,質量出現問題,以及年年虧損,投資者看不到希望,導致今年的融資變得異常困難。


而造車這件事又和"燒錢"沒有本質區別,沒有了資金來源無異於斷了活路,僅憑一腔熱血又怎麼造車?


此外,受到融資難的影響,各大新勢力開始了減薪裁員之路。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自2019年初開始,就有媒體陸續報道有新勢力撐不下去了。最先開始撐不住的是前途汽車,據前途汽車員工稱,該公司在今年2月就發不起工資了,並且還拖欠了供應商貨款,且前途汽車江蘇工廠的大部分車間都處於荒廢狀態,沒有進行生產。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而前途汽車只是冰山一角,3月初,就有報道稱博郡汽車因資金鍊問題要求員工自繳社保;威馬汽車取消全體員工年終獎,就連一直被國內消費者寄予厚望的蔚來汽車在連續虧損上百億後,也爆出了裁員,降薪等相關新聞。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此外,被外界一直猜測的"誰是出局第一人"也終於有了結果,據媒體報道,綠馳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為綠馳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架構中新增的投資人河南省國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為綠馳汽車的實際控制人。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專家預測,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最終僅有1%能存活下去,這點我們從新車交付量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據不完全統計,在當前近百家註冊登記的新勢力車企中,去年實現量產交付的僅有11家,而絕大多數還停留在PPT造車階段,如今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和消逝,造車新勢力們只會是難上加難。


高管集體出走,都去哪兒?


經過目前公開的消息我們可以得知,天際汽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銷官向東平被現代汽車招致麾下;博郡市場營銷和銷售副總裁陳曦投入了奇瑞高端品牌星途;合縱汽車鄧凌加盟上汽大通。其它部分離職人員則去向不明。


融資難,量產難,盈利難,難上加上的造車新勢力還能稱多久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新勢力高管基本都回流傳統車企,對此,業界普遍的看法有二,一是新勢力或已成為困獸之鬥,二是傳統車企正處於轉型的關鍵階段,更加需要這樣的綜合人才。


綜上:

高管出走,裁員降薪,2020年的新勢力之路該怎麼走?當行業的紅利消退,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莫非就只剩一地雞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