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林區:密林春光好,戰“疫”復工忙

“工人在工舍內要全程佩戴口罩,工舍要經常進行通風。工作期間要保持距離,避免近距離接觸。”在大興安嶺林區森林撫育作業現場,這段話語從放音設備中傳出,伴隨著轟鳴的油鋸聲,在密林深處迴盪。

3月12日,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2020年度工作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查找差距,明確方向,凝神聚力,擎畫藍圖,為推動林區各項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做好防控的同時搶時間、趕進度

大兴安岭林区:密林春光好,战“疫”复工忙

2020年是林區森林經營任務十分繁重的一年。為搶抓春季開展森林經營的黃金時節,確保順利完成森林經營任務,林區各林業局結合實際需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森林經營各項工作。

烏爾旗漢林業局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唯一一個被國家林業局列為森林經營實施方案試點單位,肩負著探索大興安嶺國有林區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新機制、新途徑的重要使命。

森林管護一大隊森林經營方案實施試點作業工隊駐紮在佰拉圖林場15林班,距離局址18公里,共有19名職工每天工作生活在這裡。來到森管一大隊試點工隊,帳篷門前懸掛著“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紅色條幅,十分醒目。

工隊帳篷內廚師張寶華正在高溫消毒餐具,他說:“我們每餐對餐具進行消毒處理,一方面能防範疫情,一方面也是衛生,我們大隊為每名職工配備了保溫餐盒,採取分餐制,每天還定期對帳篷內、食堂、餐具進行消毒。”

冒著風雪,腳下趟著沒膝的積雪來到工隊作業現場,油鋸的轟鳴聲、拖拉機的突突聲不絕於耳,鋸手賀福玉、支桿工任傳林正按照調查設計採伐樹木,拖拉機集材工孫喜明用捆木索往木頭上捆。

“我們每天早上7點出工,中午11點半下班,下午1點到5點,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調查設計作業,把沒有培育前途的樹木採伐掉,給保留的樹木更好的生長環境,加快樹木的生長。”鋸手賀福玉笑著說。

他們嚴格按照調查設計作業,伐劣留優,把病腐木、被壓木和沒有培育前途的樹採伐掉,從而達到提高林分產量、改善森林質量的目的。

森管一大隊副主任馮中興介紹說:“疫情對我們的工期影響非常大,上山開工的時候已經面臨‘開化’了,工人們一天工作下來,鞋和褲子都是溼的,目前,我們克服天氣回暖、雪大、場地分散等困難,已經完成森林經營實施方案試點作業任務近2000餘畝。”

超前謀劃,為春防打好基礎

大兴安岭林区:密林春光好,战“疫”复工忙

3月15日,林區全面進入春季森林防火期。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林區各單位早謀劃、早安排、早部署,積極做好春季森林防滅火工作,為做好“特殊時期”的森林防滅火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月的大興安嶺,寒風獵獵,雪花飄舞。在綽源林業局紅旗瞭望塔塔道上,一輛雪地摩托載著兩個“雪人”飛馳而過,奔向山頂……這是綽源林業局防火辦組織瞭望人員深入各瞭望塔上啟動“森林眼”遠程視頻監測系統。

防火辦瞭望股股長劉希如帶隊出發前往紅旗瞭望塔,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到達了瞭望塔所在的山腳下,從這裡開始車就上不去了,大家將雪地摩托從車上卸下,由瞭望員王立東和李書泉換乘雪地摩托繼續向瞭望塔進發。行進中,寒風不僅刮在臉上,還順著領口往衣服裡鑽,不一會兒就把人吹“透”了,飛濺起來的雪花落在衣服上,把他倆變成了“雪人”。

由於積雪太深,雪地摩托就如在雪道上鑽行一般,行進十分困難,王立東和李書泉時不時的就要下來將車下的積雪進行深挖清理,當爬行到塔道的三分之二處時,雪地摩托也“罷工”了,兩人無奈只能靠兩條腿向上攀行。兩人趟在及腰的積雪中,每邁一步都極其困難,每走個十幾米就需要休息一會兒,以往半個小時的路程,用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塔房,此時他倆身上的衣服已經被汗水和融化的雪水浸透了,山風一吹令人瑟瑟發抖。他倆顧不得清理身上的積雪,趕緊爬上瞭望塔,開啟“森林眼”,待確定機器能夠正常運轉後,再原路返回,與山下人員匯合。

“我們從9號就開始上塔啟動“森林眼”了,以往我們每天都能上兩、三個瞭望塔,但紅旗瞭望塔山上的雪太厚了,沒辦法,時間不夠,今天只能上這一個瞭望塔,但是再有兩三天把剩下的幾個塔上完,就能夠保證16個“森林眼”在春防期間正常運行監測了。”王立東如是說。

保護野生動植物,林區一直在行動

大兴安岭林区:密林春光好,战“疫”复工忙

戰“疫”不誤春來早。隨著氣候的不斷回暖,在距離甘河林業局80公里的甘源管護所生態功能區內,駐站管護員楚俊國和胥宏圖經常能看到結伴的狍子和野豬,這些深山裡“精靈”的迴歸,給大山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們從年前就在管護站靠前駐防了,12個人6班倒,整年在這深山駐防,辛苦點沒啥,我們一定要守好大山的第一道門!”管護員楚俊國說。遠山站沒有手機信號,食物都是從80公里以外的山下小鎮捎來的,新鮮的蔬菜放不住,他們就多備些凍貨食物。

甘河林業局溼地公園擴大了一線巡護監測覆蓋範圍,成立5個巡護小組,每天上午和下午對監測站、觀測點等地進行巡護,每天的巡護往返近170公里,密切關注野生動物健康狀況。“戴上防控員袖標,就是一種使命。”溼地公園黨支部書記慈晨輝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人們更加意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性,嚴厲打擊野生動植物犯罪迫在眉睫。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發出倡議書:“自覺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拒食野生動物。”“不人為干擾、破壞野生動物生存環境。”

管理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呂連寬介紹說,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職工群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充分認識食用野生動物的健康風險,主動做到不殺害、不買賣、不食用野生動物,遠離疫源疫病,自覺投入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行列,形成良好的保護氛圍,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局面。

密林深處春光好,防疫復工“兩不誤”。在內蒙古大興安嶺10.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廣大務林人在“疫情大考”面前毫不畏懼,主動作為,他們既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參與者,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在實現“林區美、林業興、林工富”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