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之安晚册——巨石小花图

宗炳曾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卧游”的思想,即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通过游历名山大川,游山玩水,来达到修禅悟道的过程,但是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再也不能进走动,只能躺在床榻之上,此时如何进行修行呢?宗炳的回答是“卧游”,将山水画于卷轴之上,挂在墙壁,躺在床榻也能来欣赏山水,达到修禅悟道的境界,以此安度晚年生活。

今天要讲的《安晚册》中的“安晚”二字,指的也就是宗炳所说的安度晚年之意。因此,八大山人在这里营造的同样是一个画中的精神世界,沉浸在画中,以此来慰藉自己的余生。

教师招聘考试之安晚册——巨石小花图

《安晚册》是朱耷晚年的作品,多幅小画组成,图中展示的巨石小花图便是其中一幅,画中题跋“问君善吹笛,已是无踪迹。乘舟上车去,一听主与客”,出自于魏晋时期的典故。

魏晋时,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应在去东晋的都城建康路途之中,青溪码头之上,忽然传来悦耳的音乐,王徽之便去找寻乐声的出处,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当时的官职比王徽之高了很多,但他并不在意,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没有表现出傲慢和无礼,而是接见了王徽之。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中间二人并没有交谈,吹奏完毕,桓伊随即上车走了,为后世传为一段佳话。

画中借用此典故,将桓野王比作巨石,不以高大自居,而是温文尔雅,将王徽之比作小花,不卑不亢,处之泰然。同时用笔洒脱写意,挥洒自如,寥寥几笔,将人生哲理和意寓画于纸上,用笔着墨不多,处理的十分巧妙,也体现出了八大山人晚年的豁达与超脱。

八大山人早年画作多是表达愤世嫉俗之情,这要追溯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明末清初,作为明朝的皇室子弟,身世更显凄凉,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将自己的情绪抒发与绘画之中,但此时的八大山人和晚年画安晚册的心境截然不同,安晚册中的鸟鱼形象,不再是白眼登天,也不再是“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无可奈何,而是闭眼小憩,与世无争的从容与豁然。

也许这也是一个人经历了常年的磨难,最终发现自己无法左右命运,时代的波涛已经卷走了一切,不再是“哭之笑之”,也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自己创造出了自己能够自洽的精神世界,安然闲适,安度晚年,就像这幅巨石小花,不卑不亢,超然洒脱,这也是八大山人晚年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