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不論政權如何交替,朝代如何更迭,對於孝道的重視都不會改變,早在漢朝推行的"舉孝廉"選拔人才的制度,就可看出古人對於"孝道"有多看重,並且在不少朝代,不敬父母者不可為官。

我國推崇“入土為安”的喪葬方式,古代最開始土葬的意圖是為了避免親人在死後被野獸啃食屍骨,而後土葬變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入主祠堂也變成了盡孝道的一種方式,在統治者如此強調的道德準則和為人之道下,在中國野史中還是有一段關於孝道的黑暗歷史"瓦罐墳"

養兒防老

有句老話說:養兒防老,意思是養育兒子,在自己年老後就可以依靠兒子安享晚年,但時至今日如此的文明社會中都不是所有兒子都能盡孝道贍養老人的,更何況在古代條件那麼艱苦的時候,所以在我國野史上有過一段"瓦罐墳"的喪葬陋習。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瓦罐墳"顧名思義,一個像瓦罐的墳墓,但比普通的墳墓不同的是這是一座"活人墓"。野史記載,最早在秦朝時出現了"瓦罐墳"這一陋習,就是家中年滿60週歲但還沒去世的老人,就要由兒子送到深山中已經掏好的洞裡,自此每日送一餐飯,飯後由兒子添磚封洞口。

每一餐後就相當於離死亡更近了一步,老人就蜷縮在洞裡直到洞口完全封閉,老人就在洞裡活活餓死,也許稍微孝順一點的兒子還與老人聊聊天,不孝順的也許直接扔下飯食就添磚了,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里老人心中不知會作何感想。

這一殘忍的埋葬方式一直備受真假爭議,畢竟在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統治者都是推崇孝道的,"瓦罐墳"這一明顯反孝道的喪葬儀式也並未出現在官方歷史的記載中,所以大家都不願意承認這一陋習,但是就我國曆史發展推測而言,這一喪葬形式也許是存在過的。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在我國古代,社會產力低下,戰火連天和統治者的殘酷剝削,最底層的平民百姓經常食不果腹,而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在這種情況下無疑是一個拖累家庭的累贅,所以棄老這種不重孝道的行為也許真的存在,畢竟衣食不保的人無法在意精神層面的健全。

後來在清代編著的《閱世編》中詳細記載了宋仁宗時期下旨廢除"瓦罐墳"陋習的內容,《閱世編》上記載,在宋仁宗時期有一個怪物不論日夜騷擾百姓,不怕水火,無法驅逐,宋仁宗很是頭疼,對這個怪物毫無辦法,因此頒佈政令懸賞知道除去怪物的方法。

一個在自家已經入了"瓦罐墳"的母親那裡得知辦法的兒子向宋仁宗獻上方法除去了怪物,因此大喜的宋仁宗下旨廢除"瓦罐墳"這一陋習,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這種墓葬形式存在的真實性。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但是由於這一喪葬形式嚴重不符合我國極重孝道的社會背景和道德觀,即使有《閱世編》的佐證還是令人不夠完全相信,後來在四川、陝西、湖北等各地都發現了類似這種"瓦罐墓"的墓穴,其墓內圓,墓壁有明顯人工雕琢的痕跡,墓內狹窄僅能供一個人或蹲或躺,許多人猜疑這就是傳說中的"瓦罐墓"

反省

其實爭議至今,"瓦罐墳"這一殘忍的陋習已經可以肯定曾經是存在過的,只是大家不願意接受而已,畢竟太過殘忍。

中國人崇尚孝道,不願意接受這種事情,但其實"瓦罐墳"發生的時間都是在戰亂時期,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許多人都活不下去,能活到六十週歲的老人畢竟是少數,並且醫療條件的落後,即使活到了六十週歲,也不可能身體健康。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疾病纏身喪失勞動力的老人生活自理都成問題,從大環境來看,我們沒有辦法指責棄老的親人,並且在偏遠山區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們也更容易無視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更何況從野史上的記錄來看,那些老人大部分是自願入墓的,不拖累家人,是她們最後能為家人做的事情。

在文明社會的現代,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哪怕身有殘缺的人只要有心也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卻出現了一種新的殘害老人的子女"啃老族",顧名思義就是吸食老人血汗錢的子女。

這類人基本沒有正常工作,每日渾渾噩噩不思進取無所事事,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往往還大手大腳花銷不菲,其實他們並非沒有謀生能力,而是:

“瓦罐墳”有多殘忍?老人滿60入墓穴,一頓飯一塊磚,直至墳口封死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除非特別偏遠的山區教育力度不夠,但在城市中基本上人人都能上大學,但有一部分人在大學期間不好好學習,出了社會就好高騖遠,找不到工作,要麼就是德不配位,最終被辭退,所以他們啃老的理由各種充分,父母辛苦攢的養老錢只出不進他們也毫不在乎。

還有許多子女嫌棄老人生病高昂的治療費用讓他們連試一試都不願意就直接放棄老人,只等著繼承遺產,嫌棄老人無法適應城市生活就趕回老家自生自滅。

在互聯網發達的現在,這些事件不止一次的佔領熱門,每次都是鋪天蓋地的來自網友對子女正義的指責,但是並沒有改善。

孝道這個在我國推崇了數千年的基本道德素養,似乎就這麼被大家遺棄了。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改正自己,孝道這個被我國遵從了數千年的道德準則會因我們而一直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