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觀戰"疫":規則和愛的組合,才能戰勝時艱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我們經歷了疫情帶來的恐懼、傷痛,也曾為逆行者的出征而淚目。在真相與謠言、偏見與包容混雜的日子裡,本刊幾位記者從法治的視角觀戰“疫”,從親歷者的視野說新聞,旨在傳達一個信念——規則和愛的組合,才能戰勝時艱,迎來明媚的春天。


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撕裂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儘管經歷了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漫長嚴寒,桃李春風還是如約而至。

比春天的到來更讓人欣喜的是,在億萬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國內疫情目前基本得到控制,新增確診病例降至個位數,甚至一度清零。但與此同時,國外的形勢卻嚴峻起來,於是,大量海外華人歸國,輸入型病例也隨之激增。這,讓人們剛剛放鬆下來的心情再度緊張、焦慮起來。

“建設家鄉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祖國拿你當親人,你把祖國當冤大頭”……類似論調,隨即在輿論場蔓延。不久前,一篇“美籍華人感染後回國治病,因要自費而投訴”的刷屏網文,更是極大地刺激了一些國人的情緒,憤怒的斥責、刻薄的嘲罵,一時間充斥網絡。當時,曾有一家媒體約我就此發表評論,我拒絕了。因為據我判斷,這篇網文基本具備了“謠言帖”的所有特徵,怎麼看都像假的。事後有關部門的闢謠,證明這一判斷是準確的。

低劣的謠言,為什麼有人相信,而且其中還不乏專家、學者、網絡大V?我想,可能正是因為他們心中原本就鬱積著對海外華人歸國的諸多不滿,才導致在謠言的挑動下喪失了辨別真偽的判斷理性。

海外華人歸國避疫,客觀上確實增加了國內防疫的風險。但我們絕不能忘了:他們,是我們的同胞。從法律上講,我國沒有關閉邊境,回國是他們的合法權利;從情理上講,在海外疫情嚴重的當下,他們回到祖國懷抱尋求庇護,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之舉,相反,保護自己的海外公民、僑民,是國家的責任所在。那些給歸國華人貼上“自私”標籤的人,自己其實又何嘗不是滿心“自私”的算計?

當然,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必須做細做實,半點大意不得。否則,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可能前功盡棄。但這是另一個問題,是要靠法治發力、科學治理、全民同心來解決的。攻擊謾罵、歧視排斥甚至關閉海外僑民歸國的大門,這絕不是禮儀之邦、泱泱大國該有的風度。

一位我敬重的前輩發在朋友圈裡的一段話,讓我深受感動:“孩子們害怕了,最想回到哪裡?當然是父母身邊,家裡最有安全感。這個時候,哪個父母會把孩子拒之門外?也許孩子們已經力所能及作了貢獻,其實他們歸來就是貢獻。他們或許遇到困難,甚至染了病,正是這樣才更需要回家。我們舉國同心,挽救了成千上萬同胞的生命,難道還治不好幾個孩子的病?如有問題,好好解決就是,家還是要像個家。”

疫情席捲全球,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更要同心抗“疫”,而不是製造對立、人為撕裂。對華人來說,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家;對世界來講,地球是我們共同的棲息地。危難時刻,我們更要心手相牽,共同維護我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突如其來的疫情遇上強勢逆行

3月17日兩架載著342名援鄂醫療隊員的飛機降落山東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後,機場以民航最高禮遇“過水門”迎接平安歸來的醫護人員,網民高贊“他們的確配得上”!這是全社會對醫護職業認可的一個新高度。

長期以來,醫療供給和患者需求之間不時出現摩擦。公共、農村和社區醫療力量相對不足,一些城市三甲醫院則人滿為患,有門診醫生一天看上百位患者,“排隊兩小時,看病5分鐘”,結果是,醫患雙方都不滿意,傷醫案時有發生,醫學類一度成為高考高分段志願裡的冷門。加上部分藥費增長快,“救命藥”缺口仍不小,看病難、醫患關係至今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醫改從不迴避真問題,《“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對著分級診療、藥費和全民醫療保障迎難而上。2020年正是醫改規劃落實的最後一年。沒料想疫情從天而降,對新冠病毒認知和診療對策的一時空白,全國上下緊急停擺。在嚴峻關頭,是醫護人員的最美逆行,讓人們揪著的心開始慢慢放平;是國家財政全力支持,讓治療供給沒有後顧之憂;是醫患互敬互愛、共克時艱的場面讓人們舒展愁容;是逐漸攀升的治癒數字,讓角角落落的眼睛看到了希望。這或許正是醫改推進的目標截面。

如果量化地看此次投入,可以參考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發布的三組數字。一是從1月24日除夕夜第一批醫療隊趕至武漢到3月8日,全國共有346支醫療隊、4.2萬名醫務人員抵達湖北抗疫。二是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因工作崗位感染新冠病毒的醫務人員有1716例。據不完全統計,到3月21日,因抗擊疫情而殉職(包括感染新冠病毒、過勞死和車禍)的醫務人員已有31名。三是截至3月13日,全國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達1169億元。這是國家的責任與擔當,是醫科學生誓言的踐行,是執業醫師法第28條和護士條例第19條的落地。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沒有患者的信任與尊重,有成績也會打折。醫療本身是一個極其專業的領域,是守護民眾生命健康的第一陣地,儘管技術水平和理念已突飛猛進,可無奈的是,仍有很多病例目前醫護束手無策。因而,面對疾病,應是醫患合力共赴健康的過程,可以欣慰的是,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戰場上,醫患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理順,對此要深究的是,究竟是哪個疙瘩解開啦?有網友說,治療費用政府兜底,讓患者放下對醫生的戒備;有網友認為,對疫情和治療方案的認知,在醫患之間得到高度同步;還有人表示,是醫護人員專業且敬業的精神,這次讓更多人看到了。

更多的答案,或許還在患者那裡,在一線醫護那裡,在各級衛健委那裡,需要各方參與者及時梳理和總結。因為,拿下醫改攻關年及推進未來中國醫療事業須達成的共識,可能就在這些答案裡。

疫情凸顯法治思維重要性

疫情在國內還較為嚴重時,我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有關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警報應該何時拉響。在隨後的大量事實和報道面前,我們發現,面對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病毒,無論是前期預警,還是後期防控,從大都市到最基層,“依法”兩個字都面臨了太大的挑戰。在春暖花開,國內疫情控制形勢向好之時,我們或許該反思,突發事件下,法治的重要地位和指導意義。

在採訪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學教授趙宏時,她很堅定地告訴我說,“我們的法律並非沒有跟上,反而是預估到了每一項,只是在適用的時候,政府機關可能會對疫情信息是否準確、是否影響政治目標做考量。”她說,我國不僅有傳染病防治法,還有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在未確定新冠肺炎病毒為傳染病時,完全可以根據後兩部法律條例要求,發出預警信息。三部法律規範中,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時,都將及時、準確、客觀作為重要原則,“而及時是排在第一位的,並非準確”。

顯然,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信息發佈,相關地方政府運用法律並沒有這麼嫻熟與規範。這次疫情讓全國無一省份倖免,和預警不及時恐怕不無關係。

大城市的預警沒有把握好法律的指導,小城市“硬核”防控政策是否有違法律規定也被學術界詬病。例如,某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第17號令中寫明,違反本令,一律處10日以下治安拘留。其中內容就包括所有城鎮居民,必須足不出戶,嚴禁外出;農村村民,嚴禁在村灣內閒逛、串門、聚集。不少法律學者指出,對於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只能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才能設定,地市甚至區縣一級政府的規範性文件,不能設定任何行政處罰。

在這場疫情防控中,還有個別工作人員打著防疫的旗號為所欲為。某地一個鄉村,一家三口在家裡打麻將,幾個戴著紅袖章的防疫人員徑直進屋,先是推翻麻將桌,年輕人反擊後,更被工作人員控制,連扇耳光。某市一小區防疫人員以防疫期不能遛狗為由,將業主帶下樓的寵物狗打死。在疫情防控初期,全國不少地方封村、斷路,有的地方發現湖北返鄉人員後,用鐵鏈從外面將其大門鎖住。

特殊時期,特殊政策,可以理解,但是所有的特殊都得以法律為底線,都得依法行事。

當然,也並非所有城市都表現得不好。《三聯生活週刊》2月27日的報道稱,在武漢疾控中心對公眾發佈預警(12月31日)後,第二天上海公衛中心就以中東呼吸綜合徵為假想敵,對公衛中心的醫生、護士、後勤、保安等人員進行了培訓並預演,還成立專項的應急辦公室。同時,公衛中心還通過本地媒體發表文章,向市民科普冬春季“病毒性肺炎”怎麼防。這樣的預警結果是喜人的,這個2400萬人口的城市,日確診人數只有個位數,沒有醫務人員感染。

為了強化群防群治抵禦疫情的法治保障,上海還通過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單位和個人的權利、義務以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來勢洶洶,很多人以為法治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最起碼在管理者的心裡應該是根深蒂固的。然而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法治思維的缺失,“依法”兩個字,還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去踐行。法律不完善的時候,可以立法、修法,可是在法律已經可以保駕護航時,更應該思考如何依法辦事。

讓愛心開出最美麗的花

這幾乎是一場完全沒有心理預期的戰役。上一秒,我們還沉浸在喜迎新春佳節的熱鬧氛圍中,下一秒,疫情擴散的消息就蔓延至家家戶戶。歡聲笑語不見了,愁上眉梢。

警報拉響,全國各地紛紛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行各業的人們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堅守崗位,為抗擊疫情發力:在疫情的漩渦中心,有奮不顧身的醫護人員,有維護秩序的人民警察,有主動請纓的志願者,有搶建工程的農民工……在前線醫療物資告急、生活物資難以保障的情況下,一批批物資和錢款紛紛湧向湖北和武漢,為抗擊疫情備足“糧草”,這也是我們應對疫情最有利的物質保障。

疫情面前,沒有人能獨善其身。在同胞遭受苦難之際,我們亦無法置身事外,隔岸觀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一樸素的道理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所以,我們總能看到,有人放下錢款,不留姓名,轉身離去;有人送去吃食,不為名利,只為盡力;有人留下口罩,無甚言語,抽身逃離……縱使病毒讓我們在空間上無法近距離擁抱,但在心理上,我們的心卻緊緊地靠在一起。慷慨解囊,不求名利,只因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為遭受疫情的人們送去溫暖,也早日消滅我們共同的敵人。

然而,太陽再大,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愛心再多,也要警惕那些黑暗的角落。湖北省紅十字會在疫情防控期間接收和分配捐贈款物工作中存在的不擔當不作為、違反“三重一大”規定、信息公開錯誤等失職失責問題,讓公眾瞠目結舌,義憤填膺;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缺少防護物資的情況下,幾乎在用生命同病毒“肉搏”,有人卻可以理直氣壯地從紅十字會成箱地給領導搬運口罩,如此“醜聞”令人扼腕嘆息;湖北鄂州有關部門違規分配和領取捐贈生活物資的所作所為,更是讓愛心碎了一地。

愛心可以驅散陰霾,但無法填補慾望的深淵。那些奉獻愛心的人,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愛心被人“挪作他用”。只有將愛心送到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上,才能讓愛心開出最美麗的花。於是,捐贈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應該公開透明,這不僅是民眾的呼聲,更是法律的要求。我國的法律精神鼓勵捐贈,依法對捐贈人給予表彰或稅收優惠,但在捐贈款物的接收和分配方面,也特別強調公開透明、及時高效、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則。而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這些原則應當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這既是對捐贈人的負責和尊重,更是應對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

個別地方紅十字會及有關部門在這次大考面前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一些地方的違法作為也讓公眾愛心蒙上陰影,不過,有關部門的嚴肅追責也算是對捐贈人最有力的回應。只是,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如何讓“公開透明、及時高效、公平合理”等基本原則深入人心,並一以貫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畢竟,面對疫情,必須分秒必爭,對醫護人員的補給更是應該確保第一時間到位。

愛心暖人,但也須細心呵護,唯此,方能花開絢爛。

請珍愛以命守命的勇士

無症狀傳染,傳染性強、死亡人數3200餘人。詭異的新冠病毒給剛剛度過70華誕的共和國出了一張艱難的考卷。這次戰“疫”大考,對政府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國家法治建設的實踐應對可謂是一次突襲,同樣,對每個公民的現代文明素養也是一次考驗。在這場必須勝出的考試中,白衣天使與肆虐的病毒搶時間,防控人員在嚴寒中維護社區秩序,而更多的人只需要待在家中不出門就可以過關。

舉國抗疫。戰“疫”線上,你是哪一個?

2月28日的一則新聞讓人淚目。連續下沉社區5天參與抗疫工作的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檢察院副調研員、一級警督熊成偉,因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永遠離開了他的至愛親朋和他熱愛的檢察工作。

照片中,59歲的熊成偉硬朗、帥氣,笑容和藹親切。還有一年就可以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的他,以這種猝不及防的方式告別了人世。惋惜,痛惜。

全國各地尤其是武漢,像熊成偉這樣下沉社區協助當地抗疫防控工作的檢察官、公職人員還有很多,在疫情發生初期,他們中的多數並沒有齊備的防護服,沒有專業的防護經驗,卻要冒著很可能被感染的危險,為居民送米送菜,甚至協助運送病患到醫院。新華社2月26日報道提到,截至2月25日,湖北省有293名民警,111名輔警共計404人感染新冠肺炎,4名民警因感染新冠肺炎身故。

以命守命。但有些隔離在家多日的居民卻不能理解,不能體會到這份深情的奉獻。

疫情嚴重期間,看到一段武漢某小區門外一居民與防控人員發生爭執的視頻,令人氣憤。視頻中,那位居民不顧執勤人員的勸說與阻攔,強行要外出。雙方面對面長時間近距離接觸,而那名防控人員的保護措施也僅僅是一隻口罩。

更有甚者,浙江臨海的一對夫婦繞行小區封鎖檢查處遇到政府疫情防治人員,兩人不僅不聽勸阻,反而用磚頭毆打防治工作人員;四川省南充市的一位行政執法工作人員,因勸說一名群眾在疫情期間 佩戴口罩而遭受辱罵和傷害,手臂和大腿被多處刺傷。

每次看到這些新聞報道,想到成千萬上個熊成偉們,每天在寒風中執著堅守,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勸說、勸阻不能老實待在家裡的居民的場景,心疼。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許多國家蔓延,不少國家處理應對的方式讓國人瞠目。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的模式,讓全世界望而興嘆。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這是因為中國有一個被人民信賴且有極強號召力的政黨,也是因為,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默默無聞、不計生死、無私奉獻的英雄,大災大難面前,他們總是召之來、來則戰、戰必勝。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提到,“中國人民,總是被他們當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因此,請理解、尊重、配合這些勇敢者。珍愛他們,也是珍愛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