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眼界和能力都和家境有关,会不会很不公平?

不二说情感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你得承认。

有的人出生在黄金屋,有的人出生在茅草屋。有的人锦衣玉食,有的人饥寒交迫。

当你拿房子当成终极目标,努力奋斗,省吃俭用,过了大半生才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你也一定知道,有的人房子论栋,靠收租过日子。

你说时间是平等的,同样是上班,你坐公交+走路,别人私家车。更有甚者,家离公司近,走路上班。多出来的时间怎么算?是不是别人用钱买来的?

两个人都得了绝症,一个人想倾家荡产治疗,转念一想不值当,只能放弃治疗,回家等死。另一个人吃着特效药,跟正常人一样生活,虽然治不好,可直到死都没有痛苦。

遇到车祸,家庭条件不好的死亡率就是高,你把钱一拍,什么都要最好的,钱不是问题,你看看治病简不简单。

世界不公平,真的不公平!

人家爷爷辈就开始奋斗,你爷爷在干嘛?他积累的资源第二代继续努力,你爸爸又在干嘛?

到了第三代,你觉得差距大了,想奋力追赶了,却发现无论眼界和能力都和别人有差别。你开始抱怨世界不公,却看不见别人累积三代的努力。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站在巨人肩膀上,可巨人也不是一天成长起来的。

你是第一代,应该和第一代去比,你跟第十代年龄相仿说明不了什么。

你没看到的东西多了去了,抱怨世界干嘛?


第三极x


没有什么意外,状元依旧在大城市的超级中学扎堆,家境优渥。

比如,贵州的文理科状元,都是贵阳一中的学生;

再比如,四川的高分考生卓汐聪,不仅成绩优异,还兴趣广泛:

他爱好篮球,课余,在艺术节中担任主持,并自导自演《赵氏孤儿》舞台剧。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引爆网络的一段话: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越来越多的状元,开始出现在家境超群的家庭,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其实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多高考优势;

另一个则是,父母的起点,可能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你混得怎样,你的格局和高度怎么样,可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不努力,不上进,可能带来孩子一生的卑微。

1

父母的能力和格局,到底是怎样影响着孩子的结局?

最近很火的一档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是最好的答案。

其中一个场景是:

一群学生站在操场上,他们前面被画上了六道线。节目嘉宾,依次向孩子问出六个问题。

如果有一个答案是肯定,就向前六步。如果没有,就站在原地。

这六个问题分别是:

父母双方是否都接受过大学教育?父母是否有能力支持你学特长,一直坚持到现在?

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家教?18岁前是否有过出国经历?

父母是否承诺过你出国?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一直在亲友面前夸耀你?

不过才短短几分钟,一起出发的学生们,开始站到了不同位置,甚至相距甚远。

你以为不努力,只是自己过得不好。但你想不到,你的不上进,也会毁掉孩子。

你不尽力打拼和赚钱,就无法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你没有好的学历,就不会提前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个过程,就永远培育不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2

在我上高中时,班里有个女同学,不爱说话,但特别肯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但高二那一年突然就不上了。我们班主任特地去她家做思想工作。

回来后,班主任说“要说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可她家住着新瓦房,开着包子铺。

我去的时候,她正抱着弟弟,给父母看门市。不管我怎么劝,她父母就坚持说这女孩子上学没啥用。

现在看你们是没有什么差别,可是过上五六年之后,你们大学毕业可以找个好工作,可是她呢?成天跟着父母卖包子能干什么?”

女孩父亲的哥哥家的孩子,高考考取了一所排名靠前的985高校,毕业后,又被美国名校录取为硕士。

而那个女孩,只能上守着父母的包子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瘦削的脸庞,看上去沧桑无力。

看着为了眼前的利益,就为了省每年千元的学费,把女儿的未来和前程葬送掉了的父母。我无限感慨:

父母的格局和眼界,还真决定孩子的一生。

育人先育己,你连自己的生活都没过好,怎能奢望孩子有本事。

3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

一位父亲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试卷,暴怒之下,将孩子一顿乱打。

过了几天,父亲回家又看到一张考了两分的试卷,不由分说,又把孩子抓来暴打一顿。

可打完孩子后,冷静下来仔细一看,原来那两分的试卷,是自己小时候的。

现实中,当然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父母。

我的二姨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对于读书识字自己也没有多大兴趣,同时还沉迷于麻将,经常通宵彻夜地“血战”,也并没有多少时间管教表弟。

但他却总是苦口婆心劝说表弟要少打游戏,好好念书。表弟却只是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罢了。

后来他觉得表弟越来越不成器,又开始大放厥词,说:“书读得多不多、好不好,又怎么样?就算读到硕士、博士,还不是出来给别人打工,跟不读书又有啥两样!”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是的,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双眼睛,父母的三观,父母的格局,父母的认知水平,都决定着孩子以后的人生走向。 父母更不应该放弃往前跑~

这个世界上,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但这绝对不是你拒绝上进的理由。

我们之所以要认真生活,用力打拼,是为了成为稍稍和别人不一样的人。

你拼尽全力,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赚钱、有眼界、会思考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自己的素养、见识和能力,打赏给下一代。

努力,有时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不祸及子孙。

4

那些真正能够跑赢他人的年轻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

而这些东西,无一不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当然,我不是说,为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你就要去大城市,赚很多很多的钱,这是不现实的。

我强调的是,你不能懒惰,不能混日子,不能得过且过的生活。

你努力一分,孩子就会知道打拼的价值;

你从来不停止学习,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你三观正确、内心柔软,孩子就会慢慢成为和你一样的人,会在人群里发光。

让孩子更优秀,除了需要教育改革,更需要你努力去示范。

这个世界,真的会惩罚不上进的父母;你的不上进,真的会


晴天小狗丫


没有不公平。别人家境好父母眼界开阔,那是人家父母努力得来的,既然父母有这个优势为什么不辐射自己得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起点更高。

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优渥的家庭环境,也不要妄自菲薄,诚然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会感觉到不公,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你没法改变父母,只能改变自己,你不想将来你的孩子和现在的你会有一样的想法吧,那跟回到原点又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做的只能是努力,给自己一份美好的生活,也为自己的下一代提供一个高的起点。

往往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所以努力吧,去做第一代。



残柳夜思


眼界和能力和家境有关,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生活环境和和所处在的氛围不同,或大部分的人接触不到眼界之外的事,有点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环境给你的那一片蓝天。



小人物社会百态


事实上,人世间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不公平,一切都是因果。一切所谓的不公平都是相对的,同样的事情,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非常不一样的结论。

一个人成熟和智慧的人会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好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并学会适应外部境缘的不确定性。


弘道


生而为人,投胎是很重要,不过也没得选择不是。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能力越大的人责任自然也越大,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家境好的孩子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只不过物质条件要好一些。


开心的仙人球


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眼界和能力与家境有关,但不是全部因素,决定眼界和能力的因素很多。原生家庭改变不了,但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经过后天的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能改变多少看本人的天赋和决心。

怨天尤人没用,努力改变才会有用。


海洋8980


我觉得眼界与家境是有比较大的关系,需要见多识广;而能力与家境关系不是很大,能力的高低更多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