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疫情之下,多个行业受到冲击。


日前,互联网家装第一股的齐家网董事长兼CEO邓华金对此表示,疫情对装修行业影响非常大,装企的生产经营活动受限,现金流承压。


事实上,齐家网的现金流在去年就已负重不堪。


3月27日,齐屹科技(1739.HK运营主体:齐家网)公布2019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齐家网2019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人民币7.71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后归属于本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超过6200万元,同比增长20.5%。

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在财报的另一组数据中,2019年齐家网现金流同比缩水近50%,应付账款达5.1亿元,同比增长34%,总负债约6.9亿元,增幅高达18.9% 。


财报当日,齐屹科技收盘2.51港币,跌幅1.18%。这个价格与2018年7月12日4.85港元的发行价相比,跌幅超49%,总体市值蒸发近30亿港元。


尽管齐家网营收增长,但资本市场的表现才能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真正实力。


1、

低迷的资本市场


2014年,“互联网+”向传统家装行业渗透,并迅速成为风口,入局者众。


互联网家装平台的崛起与前些年大手笔烧钱营销不无关系,但当互联网的红利退去后,等待的则是资本市场的无情。几番洗牌,强弱胜负渐分。


为了拯救低迷的股价,齐屹科技频频回购股票。


2020年1月10日,齐屹科技公告称,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华金及公司首席运营官朱殿国知会公司,邓华金及朱殿国订立一份股份转让协议。据此,邓华金同意出售,而朱殿国同意购买齐屹科技于香港联交所的756万股股份,价格为每股股份2.5港元。


齐屹科技CEO向COO转让756万股公司股份,看似简单的股票转让,如果回看过去一年齐屹科技的股市表现,你会发现公司回购、转让股票的动作异常频繁。

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2019年5月,齐家网首发股份临近解禁期,其股价面临大幅度下跌风险。彼时为了提振市场,齐屹科技对股票进行了多次的回购操作,以稳定股价。查询齐家网上市主体齐屹科技股份回购情况发现,12月齐家网进行了10多次股份回购,11月亦是如此。


援引《驱动中国》分析称,齐屹科技股市表现发现,从2018年7月到现在整整1年半时间里,它的股价不但连续下跌,而且其成交量、换手率等指标也处于低水平。而且,它有不少交易还是靠自己频繁回购来带动的。


在香港股市,如果一支股票同时具备股价下跌、成交量和换手率偏低等特征的话,就会被投资人归入“僵尸股”类别。所谓死股,就是指其发展前景被普遍看空,甚至连短线炒作的价值都不高的股票。而齐家网目前的现状,已经无可奈何地陷入了“僵尸股”困境。

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令人诧异的是,公司在回购股票,但是高管却在“暗中套现”。齐家网的多名高管人员纷纷选择了减持行为,这一系列减持行为不仅数额夸大巨大,而且减持时间几近集中于同一时间——如图所示,齐屹科技多起个人和机构股东分别进行了9万到2000万的减持行为。


来自媒体的报道称,齐家网在进行回购之后,齐家网的董监高巍、田源相继进行了减持套现的操作。两人分别于6月21日、7月10日、9月16进行了大规模减持,合计套现金额在5700万港元以上。公司台面声称增持,但大股东却悄然做着减持。


在资本市场,大股东减持行为虽然并非个例,但正常情况下的高频减持行为,却往往意味着公司在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况且还是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之下,足以说明齐屹科技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或者内部方向不一。


2、

沉重的现金压力


外部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内部还要面对现金流压力。


以“应付账款”为例,这属于一家企业应该支付给合作伙伴或者是下游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的账款。


京东Q4财报显示,平台与中小企业息息相关的应付账款高达904亿元,近千亿的应付账款和京东645亿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时间被媒体纷纷诟病。

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在齐家网的2019财报中也有类似情况:该年度齐家网应付账款达5.1亿元(同比增长34%),同时应收账款相比来看仅1.05亿,中间现金流的“截流”高达4亿元。


如果京东将应付账款的费用都给予平台商家或品牌商进行支付的话,那么它的现金流可不是645亿元,而是-259亿元。


也就是说,齐家网相当于把自身的现金流周转风险转移给了自己的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齐家网总负债约6.9亿元,而其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却仅约4.1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约7.8亿元大幅缩水了近50%。


如果齐家网将应付账款的费用结清的话,同比增长57.1%的平台业务收入至2.246亿也就无从谈起,全年收入将直接陷入亏损。


3、

褪去的互联网红利


面对经营压力,齐家网的商业模式似乎成了问题根源。


齐家网最早是个垂直电商平台,最初采用家装团购的模式。这个模式以低价为吸引点,数量决定定价,但随意性较大,尤其是产品一致性无法保证,导致价格虚高。如团购一款瓷砖,打着知名品牌的幌子,而实际给到用户的却并非对应价格的产品。


在家装团购模式失败后,齐家网通过O2O开启了互联网家装“新”平台。


从2019年财报来看, 平台业务为齐家网的核心业务,平台业务的高速增长是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和之前的平台表面虽有不同,但通过互联网流量红利来获取成交的商业本质没有任何变化。


仅仅是提供一个商家和消费者线上交易的平台,并未解决家装行业的核心痛点。用户要的是放心、省心、省钱、有品质、有个性到有保障。


家装产业的特点是低频、高单价、作业周期长、人工为主、专业性强、供应链环节极其繁杂且标准不统一。装修期间容易出现施工品质差、工期衔接不上、增项漏项、偷换材料、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需彻底地解决。

齐家网财报的另一面:负债6.9亿元

2019年,齐家网的营销开支占到总开支的高达40%,通过巨额的互联网流量营销推广完成前端的高效获客。数据显示,齐家网2019年每月独立访客数量提升了约22%。


需要指出的是,单用户为平台带来的平均收入约990元,与2018年的989元相比基本持平。这说明,齐家网平台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匹配的用户转化和质量提升。


去年至今,齐家网不断推动住呗直播等免费流量工具,帮装企拓宽客源。但直播不是家装行业的全部,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展示方式而已。


这种新的内容展现方式只能在流量红利依然存在的时候,获取用户和流量有效,等到用户和流量见顶,一切又将回归到最初的状态。


加上后端的施工交付等环节上依旧是新壶装旧酒,和传统的家装行业又有什么区别,只是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而已,自然也就没办法为交易自然增长提供源动力。


2019年11月份,中国网报道了一起与齐家网有关的消费者投诉事件。来自北京的付先生称,他通过齐家网与北京市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合同,在执行完 后发现装修质量极差,墙体裂缝以及大范围的墙体内空鼓现象令其非常不满。他在与齐家网装修公司交涉中发现,齐家网撮合的这家公司,甚至连施工资质都没有;而据《山西晚报》2018年的一则报道,太原一位周姓消费者,在齐家网签约装修公司后,甚至遭遇了装修工程还未完工,装修企业已经关 门歇业、不辞而别的奇葩事件。


以上案例,其实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天眼查平台发现,截止2019年12月22日,齐家网自身风险达到183条,其中因装饰装修合同纠纷被他人或公司起诉就不在少数,周边风险更是高达5400多条。


尽管齐家网希望通过自营服务来解决售后施工的诸多问题,但自营业务毛利率低和规模限制并没有解决公司的燃眉之急,反而在如何平衡自营与平台之间的关系上再次陷入了两难境地。


而公司战略决策的不清晰,不但会让平台上的商家时刻担心朝令夕改,也会让自营业务进展的底气不足。消费者却在齐家网摇摆不定的策略前慢慢流失,公司投入更多的推广成本获取新客,没有时间、预算去打磨产品,只能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想要做到行业颠覆,解决核心痛点才是根本。通过互联网模式提高效能,降低成本,可以规模化复制的平台能力才是互联网+的本质。


如标准化管理B端商家,消费者满意是平台持续生长的源动力。针对平台里装修/验收工人做技能和好评度体系,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处理能力提升人效进行派单;形成供应链各个环节关键产品的合格标准,统一的物流调配能力;售后服务的有效信息提取,从而将前台服务更新迭代做到有的放矢。


单看每一条举措都是个需要技术累积的大工程,即便齐家网有这个愿望去逐一实现,而资本层面未必有耐心等待。而疫情之下,齐家网的2020年或更不容易。


“郭局”由资深媒体人郭晓峰独立运营。常年混迹于通信业,关注运营商、设备商、主流手机商、芯片商以及延伸产业虚拟运营商、物联网等。今日头条、百家、界面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平台收录。多家企业名誉顾问。欢迎交流、爆料。公号所写内容与服司无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