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一位漂洋过海从美国来中国的古稀老人,他带着热爱、景仰和感激,从北向南,一路寻访中国古代诗人们的足迹。他在追思中思索,于诗境里徜徉,怀着感恩去记录。深深的感动着即将遗忘一些诗人的中华儿女,跟随着他前行的足迹,宛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感受了一番别样的高贵诗魂。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老者一路从北京出发到山东、河南、西安、四川、湖北及江西,一路走街串巷或寻至田间小道,用他的方式去祭奠及对饮于每一位诗人,在每个字句中,无一不再向逝去的诗人们表达着:很遗憾,直到千百年后,我才姗姗来迟。即便如此,我也要踏着你们曾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以另一种形式和你们相遇的情感。而作为与诗人们血脉相连的国人,通过这老人的行踪游记,也使我们跟诗人们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

一路前行,跟着老者的脚步我们看看几位大诗人的往事与作品吧!

从北京开始出发,第一站老人来到了山东曲阜,为何会第一站到达曲阜?相信很多人都不难猜到,因为这里便是孔子的故乡,而洙泗书院,相传便是孔子删选《诗经》的地方。而《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两千多年来,经过孔子删选的“诗三百”,不断被人吟诵、征引。《诗经》里的诗,风格质朴自然,例如爱情诗,

《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便是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相遇相爱的情景,纯真朴实。这些诗虽然朴拙,但它却是发自心灵的声音。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当老者来到陕西长安司马村,他见到一个正低头修理锄头的老人。便是这位老人带着老者来到了一座大坑前。老人说,这里就是杜牧墓原址。杜牧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通过科举考试得到官职后,就开始了异乡漂泊。他的代表作《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信大多数的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了吧!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跟随老者来到四川江油,大家猜猜看这里等待我们的又是哪位诗人呢?这便是李白5岁到25岁一直生活着的地方。他的童年在江油青莲镇度过。15岁之后,便去往江油城西北的匡山,现今这里还有李白当年的读书台。这位后人誉为“诗仙”的大诗人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告诉了世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后来人们评论说:诗中所答内容,冲口而出,一气之下,清高自负之气、痛快豪爽之情,跃然纸上,读来如见其人。这便是诗坛泰斗李白。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离开匡山,两个小时后,老者到达成都。这次便来到了杜甫草堂。

759年,安史之乱后,杜甫离开长安来到成都。初来此地的他没钱、没工作,前途未卜。他的老朋友裴迪,帮助他建起了这座小草堂。历经几个世纪,不断被修葺的草堂,现今仍旧保存着简朴的风貌,如有幸旅游至成都,大家都可以去看看。来到成都的前期,杜甫有住的地方,却没有收入,基本生活都是靠裴迪资助。后来,他的另一个朋友严武,做了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他帮杜甫在那挂了个闲职,诗人的生活才有所改善。只是两年后,严武去世,继任者对杜甫不好。于是杜甫决定离开成都,开始了又一个人生征程。在旅途中,他写下了感伤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从而可见,这位诗圣的命运是如此多舛……

比尔·波特之《寻人不遇》,跟漂洋过海到华的美国老人忆古代诗人

一路跟随着老者的步伐行来,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岁月变迁,诗人的名字,也许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淡去,但他们的诗作却持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诗作让他们永远鲜活、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