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這個測溫儀怎麼又不好用了?測的體溫都不準。”於家務鄉水務所門口執勤崗上的紅外測溫儀屢屢“罷工”,這個問題引發了水務所黨員張建軍的思考。

張建軍原是半導體工程師,對測溫儀原理比較瞭解。測溫儀測量體溫有時會出現沒有顯示或者體溫偏低的異常現象,經他分析,主要是因為室外溫度低,電源跟不上造成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得保證測溫儀能在相對溫暖的環境下使用。

“我看到家裡有一個空著的調料盒,想嘗試能不能給測溫儀做一個保溫盒,便找了兩塊保溫板、一個熱水袋和兩條毛巾放在裡面,拿到水務所,想試一試能不能對測溫儀起到保溫的作用。”張建軍說道。

這天,張建軍將做好的保溫盒拿到水務所,將熱水袋裡灌上熱水。經過實驗,如果熱水袋盛有85度左右的熱水,測溫儀每次在測量時拿出、測量後放回保溫盒,就能正常測量4個小時左右,保溫盒起到了很好的保溫效果。試驗成功了!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一線”戰疫——疫情面前 這個“小聰明”解決大問題

張建軍想到現在各村都在室外測溫,測溫儀存在同樣的問題,便決定自行出資為全鄉各村、社區等製作保溫盒。這個想法立即得到水務所所長柳德明的認可,18日下午,他便著手購買材料。

“其實材料挺難購買的,因為要先買盒子,再買熱水袋,否則熱水袋大了盒子放不進去。”張建軍見到超市就進去詢問,最後走了幾個鄉鎮的幾十家超市才將材料買齊,包括小號儲物箱、保溫板、熱水袋。材料備齊後,黨員李浩和職工單振福也紛紛加入到保溫盒的製作中來,幾個人一直忙到夜裡10點,終於將所有保溫盒製作完成。19日一早,一行人便將製作好的測溫儀保溫盒分別發放到各村。

保溫盒投入使用後,得到了各村的好評。前伏村黨支部書記王玉明說:“這個保溫盒挺好的,裡面放著保溫板、熱水袋,現在測溫儀能夠正常使用了。”“我們村大街主路車輛人員較多,測溫儀不穩定,就把這個保溫盒放在主路口,有了它,測量效果特別好。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張建軍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幫助全鄉克服困難,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便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