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派書法家趙君元

《實力派書法家趙君元》


趙君元,號一橋。在乾陽書院遺韻的薰陶和浸染之下,自幼研習書法,特別是當他有幸目睹了乾陽書院學子珍貴的手稿真跡後,即對中國文化的瑰寶——漢字和書法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曾任乾陽書院院長的關中名儒路德《讀書萬卷始通神》的詩作成了他學書的座右銘:“胸中無萬卷,辛苦枉臨池。得趣書三味,通神筆一枝。未穿鍾氏被,先下董生帷。點畫工何益,文章妙可思。撐腸惟恨少,應手不嫌遲。石室蒐羅後,黃庭感召時。觀雲欣有悟,映雪敢停披。八法君休泥,開編盡我師。”吟誦著這富含哲理的詩句,他從中認識到了大凡書法名家,無一不是熟讀諸子百家的飽學之士,也使他領悟了“書外學書”,功夫在書外的道理。唯如此,在藝術的征程中才會有大氣象、大境界、大造化。於是,他有了熟讀經典的自覺,打下了紮實的國學基礎。一橋正是踏著這座中華傳統文化的橋樑走入書法藝術殿堂的。 君元為當代書壇頗具實力的書法家之一。他現為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中心會員、青海省中青年書法協會理事、青海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青海省夏都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書協創會理事,其人其書於此可見一斑。

實力派書法家趙君元


君元書工諸體,尤專於隸。在學書的漫漫長途上,承蒙書界前輩指點,他取法乎上,遠逾漢簡,上溯秦牘,追尋古隸,從源頭上探索書法真諦,步入隸分大門,由此而及篆、真、行、草。在追本溯源的臨古之路上,他潛心“篆隸遺法”和“隸古遺意”,在法度和意境上刻苦鑽研,這正契合了先賢的諄諄告誡:“作書不可不通篆、隸。通篆法則字體無差,通隸法則用筆有則,此入門第一正步。”這“第一正步”,更堅定了他“真行原自隸分波,根巨還求篆籀蝌”的學書理念。於是,他在苦臨秦、漢簡牘的基礎上,繼而又歷覽前賢碑貼,以求真傳。其中用功尤深,各臨數十通的碑貼有《張遷碑》、《禮器碑》、《衡方碑》、《曹全碑》、《乙瑛碑》、《西狹頌》、《史晨碑》、《石門頌》等。在臨古之路上,他對用筆、結字、章法的規律一點一滴的探索著、實踐著、積累著。“梅花香自苦寒來”,鍥而不捨的努力,終於使他帶著傳統的烙印,鑄就了個性,寫出了自我,形成了獨特的隸書風格。觀賞他的每幅作品,均流露出不拘一格、富於變化的氣息,或朴茂凝重,或率真天成,或剛健挺勁,或端方整肅,或清秀飄逸,或神采飛動。 言為心聲,字如其人。君元為人誠實,處事忠厚。古人云:“心正則筆正”,“人正則書正”。綜觀君元的書法作品,變換多姿中總是透露出一種渾厚、沉毅、純樸的氣質,一點一畫都流淌著剛正不阿的氣質。字如其人,君元先生的身上雖無當今所謂藝術家的標籤,但是他筆下之字卻透出了樸實、嚴謹的中華民族的特性。每當素月分輝,明河共影之時,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寧靜,滄溟空闊的高峽平湖,表裡俱澄,流水洗心,滋潤著他的書藝之田,從而又賦予了其作品充盈著豪放、雄渾、浩瀚之氣,達到了物我融合,萬象為師、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不求名利,但求傳承和發揚,這才是難能可貴的追求! (伍新永 劉唐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