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论语:颜渊》中,有一段对话。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质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例如诚实、孝顺、勤劳等品质;文就是一个人的举止谈吐、处事方式等。

这里,卫国的大夫棘子成问子贡:君子只要内在品质贤良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用外在的礼仪和形式去装饰呢?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他几句话就说服了棘子成。

他说:可惜啊!先生您竟这样来解说君子。即使有四匹马拉的马车,也不能把你口中的失言追回来。

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礼仪行式同等重要,如果去掉毛色花纹,虎豹的革和犬羊的革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也有过类似的解释: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一个人性格太率性了,给人的感觉就是粗俗。一个人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客气过了头,就会让人不舒服,甚至会觉得这个人不实在。

只有他身上的文与质均衡发展,相得益彰,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一个人外在的礼仪规范与内在的品质,二者缺一不可。

而我们认识一个人,也往往从他言行举止的点滴细节中,去推断他的内在品质和为人作风等。所以,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举止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的职场文化中特别强调自己的职业装束,得体的衣着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甚至会感召来好的命运。就连电影中也折射出这一文化特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男主角,每天都会把唯一的衬衫洗干净熨平,梳整齐头发,精神抖擞地去上班。

正是他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给上司留下了好印象,最后,他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变成了知名金融家。

其实这就是中华文化里所强调的精气神。一个人的精气神由内在的精神气质与外在的仪态举止所构成。

没有内在的诚敬,就没有外在仪态举止的庄重大方;没有外在得体的仪态举止,自然也会削弱内在的精气神。

你能想象一群穿着睡衣睡裤,穿着拖鞋的人,去参加升旗仪式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可想而知。

宋朝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定,认为培养人才,必须从一举一动开始。他对学生言行举止要求十分严格,又注重言传身教。

他规定了师生之间的礼节,自己常常“以身先之”,盛夏之季,他也整天身着公服端坐堂上,决不稍懈。

有一次,学生徐积初次拜访老师,头稍稍有些偏了,胡安定就直呼“头容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个看来稀松平常、带些懒散懈怠的站姿,却让徐积猛然自省。“不特头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便无有邪心。”

胡安定的学生“皆循循雅饬”,“衣冠容止,往往相类”,走到市井人群中,外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学生。

可见,外在的仪态举止对内在的修养具有提醒与警示的作用,我们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觉悟、道德修养,也要从外在行为举止等细微之处着手。

我们借由外在的行为举止来修炼内心,同时通过调伏内在的烦恼邪念等,让内心更加调柔,举手投足之间也会让人舒服欢喜。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