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小麦、玉米效益低,农民不知该种啥赚钱多,你有啥好建议?

室靜蘭香


面对国外现代农业生产的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化学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国内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过大,效益低下,再加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进一步使土地碎片化,不能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达不到一完规模,产出的东西比国际市场的价格高出好多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农、副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能力。因此,只能种植一些投资少,成本小,收效快,利润高的作物。


陇上老妖


农闲的时候,种植户门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今年种地的利润如何,今天,在群里聊天时,不少朋友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朋友一亩地一年种植二季,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这2种是常见的作物,除去各种成本,一年下来,一亩地能挣多少呢?先来看看其中2位农户算的账:

1、不计人工,小麦麦种60元到80元,农药30元,化肥150元,翻地播种70元,收麦50元,浇水另算。玉米种子50元至60元,播种20元,化肥150元,农药30元,收割70元,灭茬30元,浇水另算,一亩地一年另加10块脱玉米电费,收麦卖麦,收玉米卖玉米的烟钱。二季大约720元,小麦可以买1100元,玉米可以卖1000元,只对今年的产量,大约剩1400元,如果是包地只有1000元了,往年全年最多400到800收入,包地基本不剩什么钱了。

第一位朋友成本账算得很细,电费、烟钱都算上了,不过没加浇水的费用,2季下来,成本大概是720元左右,今年的收成比较好,一亩地小麦和玉米总收益达到了2100元,除去成本,净利润1400元,是自己家的地,而往年的产量没有今年的好,一亩地收入大概400-800元,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今年的产量来看,一亩地的收入相对还是不错的。

2、我们这人工费也不算,一亩地玉米,种子50元,化肥130元,农药30元,播种30元,收80元,粉碎秸秆40元,每亩收成好的情况下,亩产量1000斤,每斤8角;小麦种子90元,种麦60元,打药30元,收割60元,粉碎麦茬40元,浇地30元,收成好的情况下900斤,价格最好的是一块线一斤。

第二位朋友的成本账算的没有第一位详细,种植玉米的亩成本是360元,收益是800元,一季玉米利润440元,种植小麦的亩成本是310元,收益是900元,一季小麦的利润是590元,二级合起来计算,一亩地一年的总利润为1030元,看起来也还说得过去。

看完以上2位朋友的种植情况,有人心里会有疑问,为什么别人种地的成本这么低,一季只需要300多元,而自己种地成本能达到5-6百元,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毕竟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情况有差异,比如有些区域风调雨顺的年份多,水分充足,杂草以及病虫害发生轻,好防治等等,种植的亩成本的确不高,相反,有些区域的种植户,可能浇水这一项,都需要100多元。

另外,农户们算账,如果是自己的地,都不会把人工计算进去,毕竟自己的“工作”就是种地。

也有朋友说,如果是租地的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地租拿走了,自己挣的只是小部分,如果租地面积大,可能利润会大一些,但是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干啥都不容易。

综上所述,一亩地种植玉米和小麦,一年下来纯利润高的能达到上千元,低的可能不到500元。种什么好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谈那些为了套补贴赚钱不好好种地的人,我们分析一下那些想好好种地,想通过种地赚钱的人!

>>>>第一,成本

因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对土地的经济效益很清楚,一亩地能赚500,那好地租只会比500多,不会比500少,能赚800,只会比800多,不会比800少。一碰到钱的事农民比谁都在乎眼前利益,农民哪会让你多赚钱,而且这效益还是按小农户的产量算的,大农户哪有那样的产量?当然大农户的每亩地成本分摊下来会比小农户少点,但是要是用好药,用好肥,再加上人工呢?

要是在本地包地,赔钱的可能性非常大,除非你会种本地农民都不会种的作物,他们算不出来效益,或者有其他更绝妙的方法。所以有一个奇特的办法就是异地包地,外来和尚会念经,去其他地方,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时候还是相当宽容的,利用信息差,也许能赚到钱,提高点效益。

>>>>第二,农业风险

比起自然灾害,价格对种植大户赚钱的影响更大些!

价格这玩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你就观察吧,中国目前什么都不缺,所以只要一窝蜂都去种什么,那么肯定价格下跌,大家都没种什么,那下一年价格肯定上去。关键是看有没有胆,敢跟别人不一样。

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喜欢从众,人家种啥咱种啥,这个最要命了。做生意,当种植大户其实就是一场赌博,艺高人胆大。当然,种植大户也要有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最好种些稳产,受自然灾害影响不大的农作物!

>>>>第三,管理

现在大农户管理方式,一种自己是职业农民,自己管理,那不用想,要么在管理上抠抠索索,不舍得花钱,要么就是乱买机械设备乱花钱,装阔佬,不科学,这种得把他的观念扭转过来,把大地主的思维转变成企业家的思维;另外一种是自己在外边赚到钱了,回来包地,让自己的亲戚管理,那就得把自己的亲戚像职业经理人那方面培养。

万变不离其宗,必须都得去学农业知识,去学管理经验,要不然还是大地主思维,肯定赔钱,因为你没有佃户,现在不是佃户时代!

>>>>第四,产量

这个也对也不对,看什么作物,大田作物,尤其是国家有保护价的作物,那增产肯定棒棒哒。但是经济作物什么的,产量多是好事吗?供过于求大家都歇菜了,所以比起产量,作物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大田作物也是,多卖几分几毛钱比提高产量更有意义。

所以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很重要,不幸的是现在农资行业这一块还在炒作概念,能落地的不多。所以还得关注专注农资行业,有没有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做得好的!

归根结底,蛮干的时代已经过去。不仅要懂技术,善管理,还要懂得分析市场。只有坚持自己的强项,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创新能力,走在别人的前面,才能做到比别人更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国宾1


还是建议你种小麦、玉米,毕竟这种作物省心,投资小,易管理,经济作物利润高风险大,起码小麦国家有最低保护价,大田作物投资小,最平稳,风险不大,主要就是收成,小麦、玉米也属于最畅销的农产品,容易出手,虽然小麦、玉米价格一般,但是收入稳定,只要好好种植都有利润。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年尾才了解行情,今年行情好,明年肯定就会大面积种植,未来谁也不知道结果,大家都是一窝蜂,最后导致因面积大造成滞销,这种情况最为突出,很多时候老百姓就是在这上面吃的亏。

虽然小麦、玉米利润一般起码有保障,不至于赔钱,种地一般都是赚一茬收成,碰到好年景一亩地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去掉承包费500元,利润在500左右,所以种地赚的就是辛苦钱,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赚钱,你雇人最后只有赔钱。

其他作物行情不好掌握,碰到好行情就是赚钱,碰到行情不好就是亏本,小麦、玉米就不同了,这种作物最有保障,价格浮动不大,特别稳定,小麦国家有保护价,这个不用怕,玉米基本在9毛左右,所以建议你种大田作物小麦、玉米。

现在大棚泛滥,全国扶贫全是大棚,这个不要在重建了,其他也没有什么可以种植的,中药材你也不一定有技术,这玩意也是价格不稳定,目前最可靠的就是小麦、玉米风险不大,利润稳定,但是自己必须亲力亲为,尽量不要雇人,明白吗?


大海传媒


远志别名小鸡腿,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有去痰安神、益智增聪的功能。

安国市中药材研究协会,赵喜进, 赵帅13032051180。

远志是常规大宗药材,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多年来畅销并缺货。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越挖越少,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家种远志面积不大,致使各地市场纷纷涨价,敞开收购。目前市场价格同比上涨50%,一二级远志筒达150-170元/公斤,三四级110-130元/公斤,远志肉70-80元/公斤,全远志35-40元/公斤,后市仍将看涨。

这给我们广大药农开了一条致富的路,发展远志在今后几年中没有后顾之忧。这个品种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以西北、华北、东北为多,它不怕严寒、干旱,山区、平原、草原都可以种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远志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在干旱地区以雨季播种为好。如果在春季播种,一定要将种子处理好,待有芽出时播种,出苗率高且整齐,不要将干种子直接播下去,这样后果很不理想,希望引起注意。远志生长2-3年采收,在实地操作中,密植比稀植产量高,人们常说“稀的强不如密的长多”,这句话用在这里十分明显。其亩用种子3公斤,亩产150-250公斤,亩效益高。

安国市中药材研究协会赵喜进, 赵帅13032051180。

增产措施:多施圈肥和磷钾肥,土地要耕匀耕细,科学管理,在生长期喷洒2-3次根茎生长素。

适应地区:全国。

二.远志种植技术

远志株高30-40厘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适应性很强,喜凉爽,耐高温,在低洼积水的地生长不良,一般土壤都能生长。

整地:亩施100公斤磷肥、钾肥10公斤,氮肥适量,耕后做畦,畦的大小自定,然后浇水洇地,待畦面适宜后搂出浮土以备播种。种前种子处理:用水泡12小时后,捞出用2倍体积湿沙子拌起来,冷凉处堆积,保持湿度,每天搅拌一次,不要闷掉,过几天用指甲挤有芽出时再播种。

播种方法:按行距21-24厘米,沟深1-1.5厘米,撒下种子后轻踩一遍或盖上麦糠以利保墒。生长2-3年采收,没有病虫害,注意除草就行。

 远志十分泼辣,生长力很强,一般秋末采收,晒干即为药材。注:粗大的抽芯加工成筒,小个的不用加工。


四川张五


1,个人感觉种植中药材吧,潜力巨大。经过这次的中医药对这次疫情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后的中药材可能会发展推广。

2,种植中药材也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土壤特性,选择一些简单容易的中药材,不能盲目的种植,同时也要打开销路。

3,最好是找些合作社,能够提供技术支持。





小位在农村


从2018年开始,到涞水县野三坡一个小山村驻村扶贫。小村共300人左右,说是贫困村,其实从人均收入看并不贫困。六七十人常年在北京的房山、门头沟和县城打工,每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村里的妇女到景区的宾馆、饭店做服务员,也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之所以成为贫困村,主要还是因为农业生产的条件非常差。耕地都是山坡地,不具备灌溉条件,只能靠天收。历史上没种过小麦,农作物以玉米为主,遇到极端干旱天气,往往颗粒无收。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种地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雇人用机器耕地每亩120元,还要管一顿饭,再加上种子化肥,种地绝对是亏的。

老人们也很无奈,明知道亏钱,但种地大半辈子,眼看着地荒了实在接受不了。到秋天不管能收多少,用碾子推了熬点粥也算是个心理安慰。

经过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认真沟通,觉得要增加种植收入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耐旱又要有地方特色。山里的南瓜🎃味道甘甜,产量高,不用化肥农药,很受城里人青睐。野三坡伏花椒香味醇厚远近闻名,而且方便携带,很受游客欢迎。

南瓜和花椒本身就是当地特产,如果能加强管理,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一定大有可为。


弯月钓寒江


多种点花生,要么搞点养殖


qrl龙哥


现在土地都逐渐向种田能手转移,大规模、集约化经营,农民可把土地承包出去,再出去干活打工。


老骥558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与土壤差别非常大,根据你那里的天时地理和生产条件确定种植物。


绿叶84258622


我们这的人基本上都种了树了,好管理,打工也不耽误,到年头一卖也不少挣,比种粮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