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3月31日6点39分,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161807例,死亡人数增至2978人。在全美范围内,疫情“震中”的纽约州州长科莫当地时间30日表示,该州确诊病例累计达66497例,累计死亡病例达1218例;目前有超过9500例确诊病例住院接受治疗,其中重症监护2352例。科莫一再警告,纽约新冠病毒的威胁有可能使该州医疗体系不堪重负。

这次疫情,美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震中”,而纽约州又是美国的“震中”,纽约市又是纽约州最厉害的地方。在最困难的时期,载有来自中国的医疗物资的商用飞机29日降落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JFK),这架来自中国的飞机承载的是第一批医用物资。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据报道,一架从上海到纽约的载有医疗防护物资的飞机,29日顺利抵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该架飞机载有1200万副手套、13万N95口罩、170万外科手术口罩和5万套防护服等。《纽约邮报》介绍说,这一援助计划被称为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项目“空中桥梁计划”——首架载有200万个口罩和医用罩衣、1000多万副手套和7万支温度计的飞机,周日在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

特朗普表示,联邦应急管理局正与私营公司主动合作,“加快从其他国家向美国运送重要物资”。联邦应急管理局已为此安排了19个额外航班,并希望有大约50个航班,以运送相关防疫物资。由于纽约州的厉害程度,此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和纽约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等州和市官员一直请求联邦政府,能为当地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呼吸机和口罩等医用物资。那么为何纽约的疫情发展这么快呢?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有一种观点认为,或许纽约的气候变化为新冠病毒繁殖提供了某种“便利”条件。纽约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病毒的繁衍或者有“帮助”,有观点认为,新冠病毒最适合湿冷天气,温度在摄氏0度至10度之间,湿度在70%至95%之间。

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而更多的说法是因为纽约是美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纽约每平方英里有2.82万居民。人口密度大,病毒得以在拥挤的地铁、人流攒动的室外广场以及密密麻麻的公寓楼中迅速传播,感染圈因此不断扩大。“人们(出门)开车,公共交通系统很糟糕。在纽约市,有地铁、公交车、时代广场,人们住在狭小的公寓楼里。”《纽约时报》援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教授Lee Riley的话说。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在人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如果疫情遏制措施不到位,自然会导致疫情迅速传播。传播面增大显然也是纽约控制病毒传播的初步措施没有奏效,据悉,周末时候仍然有人聚集在公园等公共场所。纽约州州长科莫甚至表示,“但是40%,高达80%的人口可能都会感染。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放缓病毒传播,但是病毒会一直传播下去。”

这次纽约感染人数多,除了人口密度高,科莫还强调,目前在纽约有超过10万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测试,全美有25%的新冠病毒测试都在纽约进行。有教授认为,“我觉得他们(州长和市长)动作慢了,整个国家都太慢了。”事实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由于不能有效隔离,人们还是在聚集,因此造成的感染在增加。“社交距离并不能阻止病毒扩散,但会让疫情的爆发放缓,让医院更容易救治病人。”这已经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早期的隔离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会阻止病毒从一个人跳到另外一人的身上。”“当病毒扩散速度放缓的时候,医院里具有足够的病床,重症监护室也应该会有呼吸机。”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而病毒对纽约的经济影响也是巨大的。有报道称,纽约市暂停了所有商业活动和非必要活动,这一措施极大地减少了这座城市中的人员流动和交通运输,措施的影响极大,纽约交通部门不得不向联邦政府申请4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纽约州政府宣布,新冠病毒危机将导致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150亿美元,而这将影响到该州在危机前制定的财政预算案。此外,纽约市平均每年创造约1.5万亿美元的个人收入,如果损失其中约10%,就意味着将损失1500亿美元。

随着美国众议院3月27日表决通过了一项价值2.2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法案。以期挽救遭受新冠病毒大流行冲击的美国经济和医护系统。这个刺激法案中,5000亿用来两批发放给民众,500亿用于搭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航空业,3000亿为生意受波及的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另外还有1500亿用来协助疫情涉及到的其它产业。据悉,第一批发放给民众的资金支票预计4月6日开始发出,第二批将在5月18日发出,两次发放金额相同。

纽约疫情之重,难以承受,发展为何如此之快?


无论如何,这次疫情的影响太大了。更主要的是我们尚不知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种状况。“没有人能预知未来几周我们将面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清楚知道,新冠病毒将会考验我们在危机时刻所显示的超脱于自我的善良和慷慨,愿我们的智慧与慈悲同行。” 哈佛大学校长在写给全校师生的信中这样说,而不幸的是,该校长也感染了新冠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