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里的脱贫“领头雁”

本报记者 王迎彩 通讯员 崔高阳 付旭辉报道

3月23日,记者走进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郭沟村来安社区领航电子厂,位于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厂房干净整洁。车间的外墙上贴着“戴口罩、不聚集、有距离、战疫情”的大幅标语。车间内,贴耳机壳、贴面罩、粘磁铁、焊电池、焊喇叭、扣盖、充电听音,20名工人正在依次作业,电子厂负责人袁国东正在电脑前整理当天的生产报表。

现年32岁的袁国东,衣着朴素,两肩略显仄削。据了解,袁国东是寄料镇吕庄村小袁家庄人,母亲和哥哥智力残疾,他本人也有先天性的肢体四级残疾,生活十分艰难。通过精准识别,2014年袁国东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户里的脱贫“领头雁”

不等不靠,用双手摆脱贫穷

家庭艰难生活,让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袁国东初中毕业就早早结束了学业,回家帮忙务农。但贫穷、残疾和仅有初中的学历没有击垮袁国东探索新知识、靠双手脱贫的梦想。他自学了农用耕地机,赚过春耕秋播的辛苦钱;自学了计算机,赚过网络直播的技术钱,2019年袁国东家顺利脱贫。

“袁国东家是俺村的典型,我们给他家办理的低保、残疾人补贴等仅能解决他家基本的温饱。靠着国东的韧劲,他家不等不靠、自食其力,不仅自己脱贫了还办起了厂子带着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汝州市体育局驻吕庄村第一书记朱将伟介绍到。

贫困户里的脱贫“领头雁”

做领头雁,带众人走向新生活

2019年,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来到来安社区新家的袁国东,看到小区内有些贫困户日子过得不如自己,闲置劳动力因照顾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加之自己的堂兄能拉到来料加工的订单,袁国东就萌发出了办厂子、带领贫困户加工蓝牙耳机赚钱的想法。“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拉了我们一把,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现在我脱贫了,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人脱贫。”提起办领航电子厂的初衷,袁国东告诉记者。

袁国东的想法得到了寄料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免费为袁国东提供了厂房和办公用房,还宣传发动社区闲散劳动力到该厂务工。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虚心向管理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上网学习咨询等等措施,袁国东不断解决管理、生产中的各种难题,厂子也步入了正规,目前已经有20名贫困人员在袁国东的厂子打工挣钱。

“现在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在自家门口照看家里的同时还能打工赚钱。老板说等以后技术熟练了按计件发工资,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块钱。”从寄料镇蛮子洼村搬迁到来安社区的贫困户黎风小说。

群雁高飞头雁领。袁国东现在不仅是寄料镇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更是来安新区贫困户中脱贫致富的典型。他的事迹在贫困户中广泛流传,激励着贫困群众自食其力,走上致富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