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战斗在重症战场——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全力战斗在重症战场——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最美逆行者

王广 1972年7月出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月26日带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批援助湖北34名医护人员增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座12楼东区病房。

全力战斗在重症战场——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这个本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加剧,武汉地区医护救治力量已非常紧张,确诊感染病例在不断增加,全国医护力量火线驰援。王广得知国家有召时,主动请缨去武汉,他坚定地说:“现在的武汉就是前线,抗击疫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日常工作中经常诊治重症肺炎,熟练掌握机械通气操作和各种抢救技术,这个时候,我去支援最合适,我更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负重前行挺进“战区”

1月26日晚,参加完吉大一院和省里组织的短暂培训后,王广带着对家中病重岳父的愧疚,对年迈母亲的牵挂,对妻子女儿的不舍,满载着亲朋同事对他的鼓励和祝福,匆匆登上飞往武汉的飞机。

望着舱外的夜空,他心中明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就在王广刚随医疗队抵达武汉5个小时后,他的岳父离开了人世。平时不擅表达的他没有忍住的泪水悄然滑落,对慈爱岳父及家人的歉意像潮水一样涌上心田。但他相信老岳父一定能懂他,能够理解他的选择,因为他有使命在肩,国家有危难,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病毒的威胁了。

全力战斗在重症战场——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到武汉当晚11时许,王广一行前往援助医院的驻地。作为领队的他异常忙碌,从安排人员住宿、接收和发放物资、组织队员们参加培训,到工作宣传、后勤保障、生活照顾及感染控制等,他凡事亲力亲为,做到周全。第二天,他与领队工作组和对接医院领导进行交接,并查看病房改造情况。两天中,他在抵达武汉的50多个小时里,睡觉休息时间仅仅占了五分之一。

为“重症”的春天竭尽全力

1月28日,作为工作地——中法新城院区第一个开诊的外地医疗队,专门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三天后,病区已接收34名。过去非常熟悉的工作流程都因穿戴防护服而变得陌生,不一样了。王广每天要至少穿4层衣服,加上帽子、口罩等防护物品,他的视觉和触觉都受到很大影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给患者做精细的视触叩听查体,他只能凭借18年来积累的重症医学的工作经验,甚至从患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来推断病情的进展,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月31日,受吉林省医疗队省卫生健康委领导的委派,王广所在团队要在2天内改造完成重症患者疗区。短晢的会晤商讨后,他们马上投入到实地考查中,针对空气传播疾病特点,团队协手合作,王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时间赛跑,抢救更多生机和希望。

全力战斗在重症战场——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王广

3月28日,王广已经随队返回吉林,光荣完成了此次抗疫任务。经过王广和吉林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同事们60天的努力工作,共收治了109名患者,大多数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愈出院100名患者。无论从病人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位居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之首,受到中法院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一致好评。

凯旋当天,王广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作为医生,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号召,病区清零,完成任务。该到陪伴家人的时候,尽到生活中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