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拒食野味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見習記者 李倩 張瞳 實習生 王丹華

近期,人們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養成了不少好習慣,勤洗手、勤通風、戴口罩、不聚集,與此同時,餐桌上的健康、安全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日前,市文明辦、市衛健委等部門聯合發出了《關於使用公筷公勺推進文明用餐的倡議書》,呼籲廣大市民群眾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

打好“舌尖防疫戰”

圍桌合食,推杯換盞,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但在你來我往寒暄熱鬧間,也給了各種細菌、病毒傳播的機會。一盤菜多人夾取、分食,會導致唾液交互,產生細菌的交叉感染。感冒、肝炎、肺結核等多類疾病,都會因此傳播,這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不例外。

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階段,提倡使用公筷夾菜、公勺舀湯,能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從口入,還有利於形成健康用餐、節約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風尚。《關於使用公筷公勺推進文明用餐的倡議書》要求,各行業要引導職工踐行“使用公筷公勺、推進文明用餐”,自覺做到主動使用公筷公勺;餐飲場所要主動向顧客提供公筷公勺,並通過張貼宣傳海報、擺放餐桌提示卡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提醒、勸導顧客使用公筷公勺;廣大市民要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還是在外,人人身體力行、個個以身示範,推動就餐習慣移風易俗,使公筷公勺成為餐桌上的新風尚,成為每個人的文明用餐習慣。

1月24日,市林業和草原局及市森林公安局也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爭做文明市民。要嚴格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遵守法律、捍衛文明,不把野生動物當作盤中美餐,不把野生動物當作“商品”,認真履行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義務,堅決反對落後、野蠻、殘酷的消費陋習,自覺拒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摒棄落後觀念,倡導健康、環保、文明的生活消費方式。

不良用餐習慣危害多

在採訪中有市民表示,朋友聚會時在餐桌上備公勺公筷可以理解,可是自家人吃飯,有必要分得這麼清楚嗎?何必多此一舉?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副主任醫師何麗麗告訴記者,使用公勺公筷,和關係親疏無關,致病微生物害起人來,可是“六親不認”的。合餐、私筷的方式不僅會把某人攜帶的致病微生物帶入菜餚中,還可能把某些變質菜餚裡的致病微生物帶到其他菜餚裡。這樣為致病微生物擴散、疾病傳播大開方便之門。

混用餐具最大的隱患是消化道疾病的互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全球範圍內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密切相關。我國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為40%-60%,且各地區分佈不均,呈家族聚集現象。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口口傳播,如果家中親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會在合餐的時候發生傳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員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個人的健康和壽命有60%的因素取決於人們的生活方式。“好習慣是保持健康的關鍵,所以我們倡議每個市民都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在外就餐時要求店家為每個菜餚準備一副公筷(勺),在家聚餐時至少準備一副公筷(勺)。”何麗麗說,使用公筷公勺不僅可以避免共同進餐時個人使用的餐具直接接觸公共食物,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還能夠較好地把握食物的攝入量,減少飲食過量和鋪張浪費的現象。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避免共用餐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何麗麗還提醒,野生動物並非“營養豐富”,食用也不會“強身健體”,甚至會病從口入。近幾年研究表明,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如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等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而濫食野生動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儘管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頭尚未最後確定,但野生動物的致病風險是存在的。研究表明,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並沒有家養動物高,所以提倡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截斷疾病傳染源,能保護公眾免受來自野生動物病毒感染新發傳染病的侵襲。

健康生活從我做起

對於大部分市民而言,“文明餐桌”並不是一個新詞。

市民宋琦告訴記者,從倡導節約的光盤行動、合理點餐、抵制浪費,到現在提倡的公勺公筷、分餐制,這兩年,餐桌文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綠色飲食、健康生活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生活常態。

“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就推行過文明用餐,可當時大家能吃飽就不錯了,哪裡還能提吃得安全、健康。過去因為整個社會沒有達成共識,大家彼此之間都有些抹不開面,擔心用公筷公勺傷害別人面子,也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合群。現在好了,政府大力提倡,商家主動提供,我們改變用餐習慣就不那麼困難了。”宋琦說。

市民錢燕表示,她特別支持這樣的倡議。“過年過節一家老少都會聚在一起,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雙筷子吃天下’,很容易傳播疾病,所以很有必要推行公勺公筷、分餐進食這些好習慣。雖然分餐好像少了歡聚時刻的那股熱鬧勁,但這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利。受這次疫情影響大家都提高了警惕,轉變觀念做到家庭分餐就更容易了。”錢燕說。

市民李克明說:“我本身就習慣用公筷,之前出去吃飯都會向服務員多要一雙筷子。尤其吃火鍋的時候,有些人在鍋裡一通亂攪,還有人把夾起來的菜再放回去,看到這樣的行為,我吃飯的心情都會受影響。現在好了,商家主動提供公勺公筷,還是根據人數去放置的,感覺自己終於可以愉快地涮火鍋了。”

拒食野味被納入“文明餐桌”的倡議中,對此,不少市民表示支持。“我認為拒食野味不僅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態度,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責任。”李克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