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水彩、水粉,一幕幕社區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動人畫作

在一張張的畫作中找到自己的身影會是怎樣的感覺?

素描、水彩、水粉,一幕幕社区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动人画作

“逆行英雄”、“研發疫苗”、“景星社區的防疫尖兵”……在這群“疫情記錄者”筆下竟如此栩栩如生。

疫情發生以來,虹口區社區內湧現了很多志願者,他們勇敢“逆行”,帶病堅守,牢牢守護居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與此同時,還有一群“有心又有才”的志願者,他們雖然不在一線,卻通過自己的方式將一幕幕社區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畫作。

素描、水彩、水粉,一幕幕社区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动人画作

一部手機、一本畫冊、幾支筆,日更一張防疫手繪圖

家住北外灘街道景星居民區的居民沈文琪今年已經63歲了,作為一名老黨員,2月初,他就主動加入社區志願者的隊伍。在社區站崗的一個多月裡,一幕幕感人的畫面觸動了他。突然,他萌生了用自己最擅長的繪畫記錄下居民區防疫工作的想法。

“我平時畫油畫多一些,但油畫繪製時間比較長,我就選了速寫的方式。”3月5日,沈文琪開始嘗試用速寫畫第一幅畫,由於擔心畫得不夠生動,他的“試水之作”是自己在東餘杭路929弄門口“站崗”的樣子,沒想到這幅畫獲得了居委幹部的一致好評,這讓沈文琪信心大增。

從此,沈文琪更當起了有心人,開始在自己“站崗”結束後,帶著相機繞居民區一圈進行取材。“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是動作和眼裡的神態還是很生動的,都是我需要捕捉的細節。”有了真實素材後,沈文琪先用鉛筆構圖、定稿,再用水筆勾勒,最後上色。

經過他的細緻觀察,認真記錄,一筆一劃,生動再現志願者們堅守小區的情景。在他的畫筆之下,有的志願者在小區門崗為居民測量體溫,有的志願者拿著小喇叭宣傳防疫信息,還有志願者在和居民交談認真做著記錄……不少社區志願者,都在沈文琪的畫作中找到了自己,備受感動。

社區志願者顧福英負責里弄的門崗值守,有一次她家中有急事,但她沒有申請調班或休息,而是自己默默處理好後準時出現在了崗位上。這一幕,沈文琪畫下了。

景星居民區有不少四通八達的老式里弄,住著1200多戶居民,為了築牢社區防疫的銅牆鐵壁,志願者放棄休息,挨家挨戶排摸登記。這一幕,沈文琪也畫下了。

十多天來,沈文琪以“日更”的速度繪製了十餘張畫作,併為這批作品取名《景星社區防疫尖兵連環組圖》。

還與很多手繪作品不同的是,沈文琪會在構圖前專門留一塊空白位置,在整幅畫完成後,在這塊空白處寫上圖說名,每幅畫的圖說名都涵蓋了畫中主人公的名字。沈文琪說,這樣做是為了讓居民們在疫情過後仍能記住這些在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志願者們。

素描、水彩、水粉,一幕幕社区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动人画作

一群孩子們繪製卡通版戰“疫”日記

在虹口,用畫筆記錄疫情故事的不僅只有沈文琪一個,還有一群孩子們。與沈文琪寫實的畫法不同的是,他們以一名兒童的視角,通過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疫情期間的所見所聞。

對於“逆行英雄”的概念,就讀上海市民辦四中心實驗小學的三年級學生薛宇翀有著不一樣的感觸。他的作品《守護》中畫了父母和自己,其中身為醫護人員的父母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今年春節,薛宇翀本要跟著父母外出旅遊,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眼睜睜看著爸爸在大年初二就提著行李趕赴醫院工作。“我當時有些不理解爸爸,但是媽媽說疫情期間上海人民需要爸爸的守護。”薛宇翀說,《守護》是想表達特殊時期,父母雖然不能陪在自己身邊,但卻以另一種方式“守護”著自己。

張藝馨是民辦新華初級中學初一年級學生,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關注疫情動態。根據新聞裡的描述,她用水彩筆畫了一幅《逆行英雄》,畫中的主角:醫護人員、警察、軍人、記者都以背影示人,面向黃鶴樓、龜山電視塔等武漢標誌性建築。張藝馨說:“‘逆行英雄’有很多,我不知道他們是誰所以畫了背影,但我知道他們為了誰。”

素描、水彩、水粉,一幕幕社区防疫故事,定格成了一幅幅动人画作

廣靈路小學一年級學生孫尤敏熹繪製了卡通版戰“疫”日記。他的第一幅作品《感謝有你》中,他畫了上海的高樓大廈,但將大樓的外立面都換成醫務工作者的裝束,並讓建築物都“戴”上了口罩。他回憶說,1月31日,他從新聞中得知“發放口罩”的消息,於是又以此為主題創作了《發口罩了》,畫中描繪了最具上海煙火氣的石庫門裡,居委幹部發放口罩的情形。擬人畫法下,居委幹部們以口罩的形象出現,居民們則“變身”各種上海地道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