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教育中全面成長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於近日印發,明確提出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確立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等,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勞動創造一切價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在此次意見中,勞動教育有了“硬指標”,如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1課時、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除了“硬指標”,還明確規定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這些規定體現了新時代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與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有較大差距。對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模式,使學生感知勞動樂趣、體會勞動光榮,促進學生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讓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全面成長。

加強勞動教育,需把握教育內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勞動是一種深層次的認知體驗,是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經受磨鍊後,體會到的苦盡甘來的成就感。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埋頭實幹的勞動精神,還要在勞動實踐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圍繞問題展開研究,整合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變單一的體力勞動為具有思維含量的創造性勞動,提升學生認知矛盾、解決矛盾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加強勞動教育,還要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不只是傳授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發力。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學校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社會各方面資源要充分利用,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共同支持學生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

馬克思說:“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與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勞動素質,涵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對學生成長和國家發展意義深遠。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級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做好督促落實、強化督導檢查。(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